成大事無捷徑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希望能夠快樂學習,成名趁早。但是,我不得不說,學習隻有先苦後甜,成名千萬要晚,成大事無捷徑,快樂學習是扯淡。

先分析結果,成名趁早,害人匪淺。為什麽?

第一,成名無須趁早

1.積累的時候,如果揠苗助長,容易傷身、容易傷心。

這種揠苗助長,舉兩個我朋友的例子。

女書法家許靜跟我說,她九歲的時候有一次去西安玩。大家知道,西安是古都,有碑林。許靜看到《多寶塔碑》,全稱叫“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呱唧就吐了。吐在自己衣服上,沒吐在碑上。“為什麽會吐?”我就問許靜。許靜說:“我從四歲開始練書法,我爸逼著我每天都要練,練了那麽多次《多寶塔碑》,然後看到這個《多寶塔碑》,大腦還沒來得及反應,小腦先反應,就吐了。”

另一個朋友是趙胤胤。胤胤是鋼琴表演大師,他說,中國人裏,隻有三個人可以靠彈琴養活自己,他是其中一個。後來我問:“你愛不愛彈琴?”他跟我講,彈琴的人沒有一個愛彈琴的。小時候一直被父母逼著練琴,現在一想起來就恨不得自己沒有這雙手,不要去彈琴。幸運的是,許靜、趙胤胤,都練出來了,但是大家要知道,這是鳳毛麟角。

再舉我自己的例子,我現在英文還可以,雖然說話是垂楊柳味的英文,但是閱讀、詞匯量都還不錯。小學的時候,我爸這輩子唯一一次逼我:“你要學英文,學好了英文,才可以走到世界上看一看。”所以四年級開始他就逼我學英文,當時英文教材叫“Follow Me”,就是“跟我學”,非逼著我學。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對英文有極強的抵觸情緒。初一開始學校教英文了,我其他課都還學得蠻好,隻有英文一直不行,拖了後腿。但是我喜歡爭第一,那怎麽辦?一定得克服我對英文的厭倦情緒。我就找了一些英文原版小說,比如《簡·愛》《德伯家的苔絲》《名利場》,這些行文,長短都適合早期英文閱讀,我就逼著自己用對文學的喜愛,來衝擊對英文的逆反情緒。幸虧我相對聰明,幸虧我爸隻在這一件事上逼我,要不然不知道會出多少傷身心的地方。

2.成名太早,有可能影響將來的後勁。

這是好勝心作祟,揠苗助長了,哪怕那時候你沒傷身心,但要想到,你很有可能未來並不隻是做這一件事——書法、鋼琴或英文。如果你真的想做得特別好,其他學科也要相對全麵發展,才有可能做到頂尖,做到未來的頂尖,而不隻是說,在班上、係裏、學校裏能拔尖。

英文學不好的人,大多認為是詞匯量不夠,其實是不對的,有時候可能綜合知識不夠。比如“May flower”,每個詞你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的含義——“五月花號”,這個事件是怎麽回事,它造成了什麽,它之後有什麽樣的發展,你不知道,這讓你的英文大大受限。還有,學英文需要一些所謂的人間智慧,你可能每個字都認識,剛才說的背景知識你也都知道,但是你就是不知道這篇文章到底說的是什麽。

3.走捷徑,容易受騙,被盛名所累。

除非你是個別絕世天才,否則趁早成名了,很有可能不得不“端著”,為所謂的盛名所累。我們最怕的、最累的一件事,是德不配位。

之前提到過,麥肯錫有一個“Up Or Out”——“上升或者出局”機製。我第一次升項目經理時,沒有升上去,當時有點沮喪,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一直是短跑、快衝、快進、拿第一。後來我的導師TC就跟我講了一句:工作是場馬拉鬆,有可能你要拿十年、二十年來看待,給自己一個學習、實踐的過程。你以為懂了,很有可能你還沒有真懂,讓你迅速上位之後,你德不配位,你會被這個位子、被自己的名聲累壞。

“成名趁早”這句話害人,希望你聽進去我說的這三點。不見得放慢腳步,請放穩腳步,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往前走。

第二,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接著再說“快樂學習”。不好意思,我剛否定了成名趁早,現在,我又要否定快樂學習。

曾國藩在一篇文章裏這麽說:“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做事,應該慢慢來做,努力來做,知道這件事情很難,一點一點去克服,不能求成名太早,也不能求出現效果太快。

之後,曾國藩講了一個寫毛筆字的事:“爾以後每日宜習柳字百個,單日以生紙臨之,雙日以油紙摹之。”這是他勸他兒子的,說你以後就臨摹柳公權。單日臨,雙日摹,多少個字?每天一百個,不多。而且他跟兒子說“臨帖宜徐”,麵對著字帖臨寫,要慢一點。“摹帖宜疾”,就是油紙蒙在字帖上寫的時候,要快一點。“數月之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這麽每天一百字,經過幾個月之後,你手越來越笨,字越來越醜,你的興致越來越低,你就困在裏邊了。“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這個時候,不要放棄,不要間斷,熬過此關,便可以慢慢往前再走一步了。

這個其實很重要。許多家長讓小孩一直非常忙碌,學各種東西,報各種班,但最後孩子還是懵懵懂懂。為什麽呢?花了這麽多錢,為什麽一點效果都沒有?其實常見的情況就是,小孩一開始有新鮮感,所有的設備都買了,所有的家夥什兒都置全了,不新鮮了,沒勁了,覺得自己已經會了。家長聽從孩子的直覺,就停了,這個其實是大忌。說實在話,與其學十個東西,不如紮紮實實地學一個,最多不超過兩個,學一整年,來得有用,來得受益。

曾國藩說“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之後“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並不是說你熬過這一關、熬過這個困境,就好了,你會發現它是循環往複的。你再進,有可能又遇上困境,你再熬,再進,再進,再熬,終究會有一天你覺得,我似乎站上了昆侖之巔,周圍人寫字都沒我寫的好看,或者說周圍寫字最好看的人,跟我寫的也差不多了。

曾國藩說:“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凡事跟練毛筆字是類似的,都有特別困難、特別難受的時候,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這是曾國藩給他兒子講如何寫字。在剛剛拿到新毛筆、新紙、新字帖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有那麽一兩天的快樂,以及最後真的到了昆侖之巔,一覽眾山小,甚至還可以賣字賺錢的時候,可能有一絲的快樂。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痛苦比快樂多,特別是在早期,在你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能夠遊刃有餘之前,想談快樂學習,基本是扯淡。

這段話是說學書法的笨功夫,但不隻是書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學任何技能其實都是如此。曾國藩教子字字真切,把兒子當成普通人教育,而不是當成小天才寵溺。大多數父母,常常出現一個大誤區,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天才。自己看自己的孩子,難免覺得長得又好看,又聰明,又能幹,難道不是一個天才?一定是個天才!但是你要這麽想,天才的定義是什麽?天才的定義是,極其少數的人有極其少見的能力。父母被基因所決定的某些人性弱點蒙蔽了,如果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可愛,他們就沒有太多的興趣,把這個小人兒養大。但是轉回來,如果說每個人都是天才,那說明沒人是天才了。所以大概率事件,就是很有可能你的孩子不是一個天才,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所謂學習,隻有笨功夫;所謂快樂學習,是扯淡。盡管令人沮喪,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我們周圍所見的絕大多數小孩和晚輩,包括我們自己的孩子和同族的後輩,都是凡人、俗人、庸才。至於真的天才該如何做?天才怎麽做都可以,不用我們凡人操心。所以,轉回來,笨功夫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