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你好,我是馮唐。我將自己二十年職業管理生涯中吃過的苦、踩過的雷、翻過的山、見識過的人,總結為“馮唐成事心法”——通過這本書跟你分享,希望你能成事,多成事,持續多成事。

“成事學”是我自己定義的,它跟成功不一樣,我堅持認為成功不可以複製,但是成事可以修行。這個學問有三個方麵的信息來源。

第一個方麵是麥肯錫方法論。麥肯錫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早的一家管理谘詢公司,它自身有很多很好的方法論。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EO,最常見的工作背景是在麥肯錫工作過。

第二個方麵是東方管理學。東方管理學就是從孔子開始,甚至在孔子之前,先哲或先人總結出來的思想。在東方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環境裏,在如何把事情做成上,包括如何管理自己、事情乃至天下,清朝以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曾國藩。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也最有收獲。《道德經》《論語》的年代太久遠了,《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都是很好的書,但太冗長了,而且受限於編年體的體例,以及寫史人的矜持,這些寫作者心裏想說的話,沒有直接說出來。相比之下,在成事一項上,曾國藩鶴立雞群、千古一人,他為師、為將、為相,立德、立功、立言,寫過幾千萬字。每次翻開他的書,功過且不論,滿紙背後都是成事、成事、成事,getting things done。

第三個方麵是信息來源,也是我的管理實踐。雖然我非常渺小,但是我經曆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增長最快的二十年。從2000年參加工作到2020年,是中國發展最快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裏,我平均每周工作八十到一百個小時。這些辛辛苦苦工作的一手資料、一手經驗,我也放到了這本書裏。

這本書的框架分四部分: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知道自己、知道團隊、知道如何處世、知道智慧怎麽增長。前三個方麵,是從小處著手,最後一個方麵,是從大處著眼,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做更大的事。

知己——比如,逆境來了怎麽辦,如何分清自己的欲望和誌向,如何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等等。

知人——比如,領導力到底是什麽,誰有領導力,如何帶團隊,如何分清自救型人和破敵型人,等等。

知世——比如,如何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做人的大忌是什麽,如何麵對小人的降維攻擊,交友的四個標準,示弱的殺傷力,等等。

知智慧——到了智慧的層麵,為什麽成事那麽難,為什麽做人是第一位的,為什麽要多談問題、少談道理,什麽是真的為你好,怎麽看待運氣,等等。

我聽過別人的評論,說馮唐隻是一個情色作家,我覺得特別委屈。我是業餘寫作(盡管寫作不業餘),其實一直有個全職的管理工作。我真的是頂尖的管理專家,而且是戰略管理專家,隻是極少人知道。

我等了二十年,就為了這一刻,寫這本書,能讓大家知道,其實我是一個管理界的“掃地僧”。

我一直有個小奢望、小理想,想當個老師,能把自己通過實踐領會到的真知灼見、辛苦所得,跟講台下的同學們嘮叨嘮叨,但是沒有機會,一直撅著屁股在辦公室拚命工作。

我在想,某個春暖花開的時候,如果能站在講台上,下邊是一水兒長得挺好看的年輕人,默默地在看著我,聽我講我自己真懂的、真會的、真想講的感到真興奮的東西。講出來之後,同學們能理解一點,就用到實際生活中一點,能讓大家成就一點。這個正循環,是一件讓人很開心的事。

這本書給了我這個機會,跟大家講一講,作為麥肯錫的合夥人、一個大型國企集團的高管、一個醫療行業的職業投資人,我如何看待管理這件事,我如何能夠把我自己成事的經驗教給大家。

最後,我為什麽寫《馮唐成事心法》?長時間以來,我一直試圖尋找幾門適合中國管理者的管理課,不是那種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的管理知識,也不是MBA教的那些基本管理學框架,也不是外國人那種把一個簡單的管理工具拖成一堂冗長說教的時髦課,而是那些能夠結合古今中外、涵蓋理論和實踐的、真的能夠指導中國管理者克服心魔、帶領團隊穿越迷霧的管理課,但一直沒找到。我想既然市麵上沒有,向來不怕招人黑的我就應該寫。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