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古詩文裏覓“時間”
如果我們熬夜看電視劇、玩遊戲,爸媽就會喊我們:“夜貓子,三更半夜還不睡覺!”咦,你有沒有好奇過,這“三更”是什麽意思?為什麽非要說“三更”半夜呢?
這“更”就和我們古代的計時方法有關。古人把晚上7點到淩晨5點的10個小時,均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是一更,每一更是兩個小時,把夜叫作五更。比如,晚上7點至9點是一更,9點至11點是二更,11點至淩晨1點是三更,以此類推。夜晚更夫打更時,要邊敲鑼邊喊“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鳴鑼通知,關好門窗”等口號,就是提醒人們晚上要注意防火防盜的一些事情,所以五更也叫五鼓。
比“更”還要小的計時單位是“點”。一更分5點,每點就是現在的24分鍾。據《元史》裏記載,軍人“一更三點鍾聲絕,禁人行”。算一算,軍人們在晚上8點12分就敲鍾,禁止出行了,生活真是規律到沒有夜生活呀。
而有的人夜生活又太豐富了,“三更半夜”還不睡覺,於是把“三更半夜”這個成語“造”出來了。據《宋史》裏記載,陳象輿、董儼、胡旦、趙昌言等人是好朋友,他們誌趣相投,常常去趙昌言家裏聚會、聊天,每次都待到深夜還不肯回家,當時的人們便戲稱陳象輿是“陳三更”,董儼是“董半夜”,說他們都是夜貓子,“三更半夜”就因他倆而誕生了。
有句俗語叫“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就是說除夕晚上的五更是黑夜與白天的交替之時,也是舊年最後一天與新年第一天的交替之時。大家算算,五更是幾點?
《紅樓夢》裏賈府的元宵節過得可熱鬧了,書中寫道:“天未二鼓,戲演的是《八義》中《觀燈》八出。”三更時,年邁的賈母才聽完女先生的《鳳求鸞》,四更時,鳳姐的笑話才講完,元宵節活動終於散了。一個元宵節,賈府從晚上8點多一直玩到淩晨3點才散,又是看戲,又是酌酒,又是做遊戲,又是講笑話,富貴人家的玩法兒真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