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遼出征
大業八年(612),隋煬帝親自率領百萬大軍討伐高句麗,最後以慘敗告終。那麽,麵對這樣的嚴重失敗,隋煬帝有什麽反應呢?一般說來,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反應無非是兩種。
第一種,老老實實地承認失敗。一方麵安撫遭受重創的百姓,另一方麵臥薪嚐膽,好好反思,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圖大事。
第二種,無論如何不承認失敗,而且,越挫越勇,非要較這個勁不可。
那麽,隋煬帝屬於哪一種情況?他選擇了第二種。就在大業九年(613)四月,隋煬帝又率領百萬大軍,渡過遼河,再度討伐高句麗。
大敗之後,休整剛剛半年就再次出征,這無疑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那麽,隋煬帝為什麽非要這麽倉促再戰?除了此前提到的那些戰爭理由繼續存在外,還有一個新的原因也非常重要——麵子。
第一次討伐高句麗失敗,隋煬帝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他這樣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經曆過無數大風大浪的大隋天子,怎麽可能在高句麗這樣的小河溝裏翻船?而且還當著四夷的麵,這不是太丟麵子了嗎?隋煬帝可是個驕傲的皇帝,這個麵子,他無論如何都要挽回來,而且越快越好,否則在中原、四夷似乎都很難交代,所以,無論如何,這個仗必須要打。
可能有讀者朋友會覺得,打也可以,總不必再親征了吧?上次親征並沒得到什麽好處,隋煬帝這次為什麽還不吸取教訓?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我們這樣想,當時人也這樣勸過他。
第一個,左光祿大夫郭榮。他說:“戎狄失禮,臣下之事;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奈何親辱萬乘以敵小寇乎!”戎狄要是失禮,懲罰他們,是我們做大臣的職責,由我們去辦就可以了;能發千鈞的弩機,怎麽可以用來射殺老鼠呢?您是萬乘之尊,怎麽可以親自去對抗那些小小的蠻夷呢?郭榮的意思很明顯,皇帝有皇帝的身份和職責,用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句話總結,殺雞焉用宰牛刀?
第二個,太史令庾質。這個人在隋煬帝第一次親征的時候就提過反對意見,這次提得更直接了。他說:“陛下若親動萬乘,靡費實多。”陛下您去的話,這戰爭成本可就大了,本來一百塊錢能辦成的事兒,一千塊錢也辦不下來了。
大臣們的勸說都很有道理,那麽,隋煬帝有沒有可能聽進去這些意見呢?完全不可能。因為這就更關乎麵子了。上一次,隋煬帝親征打敗了,這次如果派一個將軍去倒打勝了,隋煬帝的臉往哪兒放?所以,一聽庾質他們的建議,隋煬帝勃然大怒道:“我自行猶不克,直遣人去,安得有功?”我自己去都不能夠打贏,派一個將軍去,怎麽可能贏?因為有這樣的心理,所以,大業九年(613)的禦駕親征也就勢在必行,無人能夠阻擋了。
這次禦駕親征會不會得勝還朝呢?應該說,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一次出征跟第一次相比,多了兩個有利條件。
第一,隋煬帝學乖了,不再瞎指揮了。第一次出征,還沒打仗,他就先規定了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原則,任何將領不得擅自開戰,遇到情況必須先行稟報。
第二條原則,每支大軍都設專管招降的慰撫使,控製將領,把招降看得比打仗還重要。
這兩條原則束手束腳,讓隋軍吃了大虧。這一次,隋煬帝主動把這兩條都取消了,不再設慰撫使,而且宣布“聽諸將便宜從事”。換句話說,他終於擺正心態,不再幻想天子有征無戰,而是真把仗當仗打了,這不就有利於調動將領的積極性了嗎?
第二,這次出征,軍隊的戰鬥力也有改善。隋朝在原有的府兵之外,增加了一支名叫驍果的軍隊。所謂“驍果”,字麵翻譯就是驍勇果敢,為什麽驍勇果敢呢?因為這支軍隊是招募來的,所有的驍果戰士,都是誌願兵,這就和府兵有了本質的區別。
要知道,府兵是征發而來的,想參軍得參軍,不想參軍也得參軍。因此,府兵裏麵有好多人都是不情不願地走上戰場,這樣的士兵,戰鬥力能強嗎?但驍果戰士就不一樣了,驍果戰士是自願報名參軍,都是渴望通過戰爭建功立業的人。有道是“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歡打仗的人,戰鬥力當然強。
另外,為了保證兵源質量,隋煬帝還刻意提高驍果戰士的待遇,不僅免除驍果戰士之家的賦役,還讓驍果戰士隸屬於專門負責保衛皇帝的左右備身府,充當皇帝的侍衛親兵,這一點可太誘人了。俗話說“宰相門房七品官”,更何況是直接跟著皇帝幹,進步得多快啊!所以,好多富豪子弟、英雄豪傑都爭相應募,驍果之中,人才濟濟。
如前所述,一征高句麗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在於指揮失當。現在,皇帝不再瞎指揮了,將領有權,再加上士兵精銳,這仗不就容易打了嗎?就這樣,百萬隋軍又信心滿滿地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