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止步平壤
總耗在一座遼東城前頭也不是辦法。隋朝不是有二十四路大軍嗎?就在一部分軍隊包圍遼東城的同時,其他的部隊已經準備進攻平壤了。按照隋煬帝的想法,平壤是高句麗的首都,隻要把平壤攻占了,其他地方肯定不攻自破。既然平壤關係全局,隋煬帝就格外用心,派了水陸兩路大軍聯合作戰。
先看水路。水軍由誰來率領?水軍的主帥叫來護兒。來護兒跟麥鐵杖一樣,也是南方人,也深受隋煬帝的信賴。就在這次征遼東之前,隋煬帝還賜給他牛和酒,讓他回鄉祭祖,並且宴請父老鄉親,還讓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到他家拜訪。這是多大的榮耀啊,所以,來護兒對隋煬帝感恩戴德,非常希望能把仗打好。
開始的時候,來護兒打得確實不錯,很快渡過了大同江,來到平壤西邊六十裏的地方。就在這兒,來護兒和高句麗軍隊遭遇上了。盡忠報國的機會來了,來護兒和他的軍隊有如下山猛虎一般,大破敵軍。
打了勝仗之後該怎麽辦呢?來護兒和副手周法尚發生了爭執。來護兒一心想要報效隋煬帝,再加上剛打了勝仗,比較輕敵,所以,就主張乘勝追擊,直撲平壤。而周法尚則認為,現在咱們是孤軍前進,不如等步兵人馬到了一起攻城。再說,皇帝陛下也是這樣交代的,所以,還是等等步兵吧。那麽,最後聽誰的呢?來護兒畢竟是主帥,比較強勢,當然是來護兒的意見占了上風。他根本沒等步兵,就率領精兵四萬,直撲平壤城。
高句麗守軍知道硬拚不過,早就設計好圈套了。先派一些老弱病殘跟來護兒交手,打不過就往城裏跑,來護兒自然乘勝追擊。有句話叫驕兵必敗,來護兒手下這些沒怎麽遇到困難的士兵,一到城裏,馬上就控製不住軍紀了,沿街搶掠起來。眼看隋軍的隊伍亂了,這時候,早就埋伏好的精兵強將再殺出來,把來護兒的軍隊打得措手不及。
這一下,隋軍可就亂了陣腳,狼狽逃竄。本來進城的時候是精兵四萬,最後逃出城去,回到大同江邊的隻剩幾千人了。這幾千殘兵敗將也無心戀戰,幹脆撤退吧,一直撤退到海邊,接應步兵的事當然也就成了泡影。
再看陸路。當時,陸路方麵,一共有九路大軍,共計三十萬人攻打高句麗。陸路這邊從一開始就沒有水路那麽順利,首先就碰到了後勤補給問題。高句麗堅壁清野,隋朝軍隊隻好自己背著軍糧行軍。他們需要從瀘河和懷遠開始背起,一直要背到平壤去。
這條路太遠了,所以,每個人出發的時候都背了足夠吃一百天左右的糧食。這實在是太沉了,再加上必要的武器、輜重,每個戰士的負重都在三石以上,這不是要把人活活累死嗎?怎麽辦呢?既然是來打仗的,武器總不能扔吧,所以戰士們隻能扔糧食。但是,在出發之前,隋煬帝已經下過死命令了:“遺棄米粟者斬!”礙於禁令,士兵隻好半夜偷偷起床,在帳篷裏挖個坑,把糧食埋掉了事。
這樣一來,負擔是減輕了,可是,路才走了一半,糧食就已經快吃完了。雖然沿路也在老將於仲文的指揮下打了個大勝仗,士氣不錯,但是,誰都知道,沒有糧食,仗可就沒法打下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事情出現了一個大轉機。隋朝打了個勝仗,高句麗的宰相乙支文德渡過鴨綠江,到隋軍營帳前投降來了。
怎麽剛打了一個敗仗,宰相就要投降?其實,他根本不是投降,他就是詐降,來探聽虛實的,看看隋軍到底還能撐多久。高句麗已經跟隋軍打了幾個月交道,知道隋煬帝善待投降者,所以,身為宰相的乙支文德就大搖大擺,來詐降了。
乙支文德是高句麗的二號人物,不同於一般人,隋煬帝雖然糊塗,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有考慮的。就在出征之前,隋煬帝還曾經跟於仲文有過秘密交代,說:“若遇高元及文德來者,必擒之。”一般人投降歸投降,如果高元和乙支文德來投降,一定要擒拿他們。這就是所謂擒賊先擒王。
現在隋軍糧草困難,若是能夠抓住乙支文德,戰局就會有一個大的轉變。所以,於仲文在心裏直喊天助我也,磨刀霍霍,要把乙支文德給抓起來。可是,就在這關鍵時刻,又出差錯了。
什麽差錯?前麵講過,隋煬帝本來不立足於打仗,而是立足於招降。所以每支軍隊都配了一個招降使者,叫慰撫使。招降使者不受本軍主帥節製,直接對皇帝負責,實際上就是一個監軍。這時候,於仲文的軍隊裏也有這麽一個慰撫使,叫劉士龍。劉士龍其實並不怎麽受隋煬帝重視,所以,關於遇到高元或者乙支文德就直接抓起來的命令,隋煬帝沒跟他說。可是,這個關鍵時刻,劉士龍倒是站出來行使自己的職權了。他說,皇帝陛下早有交代:“高(句)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高句麗如果投降,我們要善待這些投降的人,要讓他們來去自由。所以,隻要我還在這兒,堅決不能抓乙支文德!
這怎麽辦?既然有隋煬帝的密旨,於仲文就應該當仁不讓,先把乙支文德抓起來再說吧?卻又不行。因為隋朝當時有九路大軍,於仲文隻是其中一路的主帥,其他統帥,對於要不要違抗隋煬帝的公開詔令意見並不統一。
這樣一來,於仲文遇到的阻力就太大了。沒辦法,想來想去,還是把乙支文德放走了事。好好的一個擒賊先擒王的機會,就這麽白白放過去了。不過,放走乙支文德之後,於仲文馬上後悔了,又派人去追,說請他再回大帳,繼續協商投降事宜。
乙支文德還會回去嗎?當然不會。這樣的鴻門宴,誰還敢去第二次。何況乙支文德把該了解的隋軍信息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傻子才會再回去!
抓捕乙支文德不成,隋朝的九路大軍可犯了難。接下來怎麽辦?這時候,宇文述表態說,眼看糧食沒有了,在這裏也是等死。幹脆,撤軍吧。
一聽宇文述這麽說,於仲文可急了。他說:“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固知無功,何則?古之良將能成功者,軍中之事,決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勝敵!”我們率了這麽多軍隊來打高句麗,最後居然自己主動撤退,還有什麽臉回去見皇帝啊?說實在的,這一次打仗,我早就知道會無功而返。為什麽呀?因為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必須要統一領導。現在倒好,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樣的仗沒法打了!言下之意,要是大家都聽我的,絕不會打得這麽窩囊!
要知道,於仲文在這些將軍中資曆算是老的,隋煬帝也比較信任他,還曾經下令其他將領有事向他請教。現在他說出這番話來,其他統帥都不好再說什麽了。既然老將軍想打,那就餓著肚子,打吧。
就這樣,三十萬大軍在糧食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渡過鴨綠江,繼續往平壤挺進。乍一看,他們挺進得相當順利。每次跟高句麗的兵將剛一接觸,高句麗人就掉頭往回跑,一天的時間,隋軍就接連打了七個勝仗,最後,將領們都納悶起來了,這仗怎麽打得這麽順?
到底為什麽這麽順利呢?這其實是乙支文德在用計,他通過偵察,已經發現隋軍缺糧,戰士都麵有菜色,這才決定,拖著隋朝的軍隊往前跑,打疲勞戰。現在,隋軍果然上鉤了。三十萬大軍一路跟著高句麗的軍隊往前衝,一直衝過清川江,來到距離平壤不到三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到了這裏,於仲文也好,宇文述也好,才真覺得不妙了。本來,隋朝之前的方略是水陸並進,來護兒的水軍應該在這邊接應他們了,但是現在連個水軍的影子也沒有,這不是要孤軍奮戰了嗎?
那能不能依靠步兵自己的力量攻打平壤?那就更不行了。平壤城是高句麗的首都,自然是深溝高壘,守備堅固,本來就是一塊最硬的硬骨頭。而隋朝的士兵經過這麽一番奔波,早已疲勞不堪,又沒有糧草,不要說再去攻城,就算是原地待命都維持不了幾天。
這時候,將士們都恨透了於仲文,你鼓動著我們往前衝,現在衝到這兒來了,糧食也沒有,友軍也沒有,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怎麽辦?正在隋朝的將帥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來救他們了。誰呢?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大搖大擺,又來投降了。他說:隋軍的情況我們也知道,你們打不動我們,我們也不想再打你們。這樣吧,如果你們就此撤軍,我們國王高元願意到隋煬帝駐蹕的地方去朝覲。你們這麽興師動眾,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國王去朝覲嗎?
乙支文德提出這麽一個解決方案,隋朝的將領簡直都要感激涕零了。他們本來還擔心被高句麗困死在這裏,如果能夠按這個方案撤軍,簡直就是最體麵的結局了。所以,再也不想捉拿乙支文德了,第一時間就同意了他的方案,趕緊拔營,往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