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準備出征
要和高句麗打仗,怎麽打?隋煬帝可不像當年隋文帝那樣倉促起兵。事實上,他做了精心的準備。
第一項是後勤準備。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任何時代打仗,後勤都是一個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隋朝的西京在大興城,東都在洛陽,位置都比較偏西。而高句麗則在東北地區,相隔很遠。怎麽解決後勤補給問題?隋煬帝的解決方法是挖運河。就在大業四年(608)元月,隋煬帝頒布詔令,征發河北諸郡男女百萬餘人開挖永濟渠,永濟渠從洛陽一路往北修,一直修到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這條運河就是直接為征伐高句麗修的。運河一開通,隋煬帝就可以通過水路把兵員和物資運到涿郡。再以涿郡為基地進攻遼東,就容易多了。
第二項是修造船隻。既然依靠運河運輸糧草,當然就要打造運輸船隻了。按照一般的想法,大業四年(608)運河完工,緊接著,大業五年就應該造船了。是不是呢?並不是。大業五年和六年,隋煬帝又把目光轉向了西北,解決了西突厥問題和吐穀渾問題。不僅贏得了大片領土,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還把不少西域小國的國王和使者都帶回了中原,讓他們好好地感受了一下大隋的繁榮富庶。這就耽誤了兩年。
直到大業七年(611),隋煬帝才又有精力重新考慮東北地區的高句麗。高句麗到現在還沒有臣服,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一來,本來中斷了兩年的準備工作又重新啟動了。大業七年二月,隋煬帝下令,征調民夫,在東萊海口造三百艘大船,而且,在一個月之內必須造好!這麽急的期限,民夫隻好晝夜趕工,因為整天泡在水裏,腰部以下都生了蛆,到船造好的時候,民夫已經死去十之三四。就這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第二項準備工作也做好了。
第三項是征發兵源。在這個問題上,隋煬帝的做法是掃地為兵。
首先,全國的常規部隊都到涿郡來集結。
其次,還要再征調一些特種兵。什麽樣的特種兵?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隋煬帝“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水手是劃船的,弩手是拉弓的,作戰能力弩比一般的弓要強。而所謂排鑹手,其實就是專使丈八蛇矛的長槍手,這是《三國演義》裏張飛的武器,殺傷力很強。嶺南地區山高林密,盛產非常優秀的排鑹手。
第三項是調集軍需。隋煬帝下令,讓河南、淮南和江南老百姓建造戎車五萬輛,送到高陽(今河北高陽),預備給戰士們送衣服和帳篷;又征發江淮以南地區的民夫和船隻,把幾大糧倉的糧食、鎧甲和一些攻城的工具運到涿郡。
這樣大規模的準備工作一共動用了多少人?按照《資治通鑒》記載,當時奔走在路上的有好幾十萬人。這個準備規模,不僅遠遠超過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那次對高句麗的戰爭,也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平陳戰爭。
就這樣,經過一年緊鑼密鼓、不計成本的折騰,到大業八年(612)正月初一,各項準備工作終於就緒了。從全國各地調來的大軍齊集涿郡,總共達到了一百一十三萬多人,當時號稱二百萬,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