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猜忌楊素
研究中國古代曆史會發現,有些時代,是皇帝大放異彩,而大臣默默無聞,比如秦始皇時代;有些時代,是皇帝和大臣交相輝映,比如唐朝時期的唐太宗和魏徵;還有些時代,是大臣彪炳史冊,而皇帝作用不突出,比如明朝的張居正時代。
隋煬帝時期屬於第一種情況,皇帝大放異彩,大臣默默無聞。隋煬帝東奔西走,除了在西巡問題上裴矩發揮了一些作用之外,其餘功業中,很少有其他大臣的影子。隋煬帝時期的大臣為什麽顯得默默無聞?很簡單,因為隋煬帝非常猜忌,不願意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從楊素之死這個問題上能看得清清楚楚。
楊素是何許人?他是對隋煬帝上台幫助最大的功臣。毫不誇張地講,沒有他,就根本沒有隋煬帝。他對隋煬帝有三大功勞。
第一,幫助他當上太子。當年,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在宮裏巴結母後獨孤皇後,在朝中巴結宰相楊素,這兩個人利用自己巨大的影響力,裏應外合,這才促使隋文帝改變心意,推倒了法定太子楊勇,改立了楊廣當太子。在這個過程中,楊素居功至偉,所以說,沒有楊素的大力襄讚,楊廣根本當不上太子。
第二,幫助他當上皇帝。隋文帝病重之際,楊廣一直和楊素互通聲氣,跟他商量接班事宜。還因此發生了所謂密信誤傳事件,信差誤把楊素寫給楊廣的回信交給了病榻上的隋文帝,隋文帝一怒之下,想召回廢太子楊勇,重新洗牌。這時候,又是楊素幫助太子楊廣控製住隋文帝,同時派楊素的弟弟楊約勒死廢太子楊勇,斬草除根,永絕後患,這才保證了楊廣順利登基。所以說,沒有楊素幫忙,楊廣也很難當上皇帝。
第三,幫助他坐穩皇位。因為隋文帝臨死之前這麽一番波折,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議論紛紛,懷疑楊廣當皇帝的合法性,楊家老五——漢王楊諒甚至起兵造反,直接向隋煬帝發出挑戰。漢王楊諒兵強馬壯,而隋煬帝準備不足,一時之間,形勢相當危急。在這種情況下,又是老將楊素領兵出征,一舉消滅楊諒的勢力,這才讓楊廣坐穩了皇位。
把這三大功勞加起來,楊素對楊廣都做了什麽事情?典型的扶上馬,又送一程,算得上是勞苦功高,恩重如山。
楊素對隋煬帝恩重如山,反過來說,隋煬帝對楊素也不錯,讓他做高官、領厚賞,還予以隆重表彰。
楊素做了什麽高官?尚書令,也就是尚書省的正長官。尚書令是宰相,但是又不同於一般宰相。
不同在哪裏呢?要知道,隋朝的宰相是由三省長官構成的,尚書令、內史令和門下侍中都是宰相,但是,獨獨尚書令比其他兩省長官的級別都高。其他兩省長官是三品官,而尚書令是二品官,這也是隋唐時期職事官係統中的最高官職,絕對是位極人臣。
正因為位高權重,所以,從魏晉南北朝後期開始,尚書令的職位就不再輕易授予大臣,隋、唐兩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裏,隻有楊素、李世民、郭子儀三個人曾經當過尚書令。這三個人中,李世民南征北戰,打下了唐朝大半個江山,而郭子儀則是收複兩京,再造唐朝,都是重量級的人物。楊素能夠和他們比肩,算是相當高的榮譽了。
怎麽叫領厚賞?舉幾個例子。平定楊諒叛亂之後,隋煬帝賞賜楊素布匹五萬段,高級絲綢一千匹,女伎二十人。大業元年(605),楊素官拜尚書令之後,又賜給他東都洛陽“甲第一區”,也就是高級住宅一套,另外,還賞賜布匹兩千段。而且,按照史書記載,這樣的封賞可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不可勝數,待遇相當優渥。
怎麽叫隆重表彰?楊素平定楊諒叛亂之後,隋煬帝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上說:“公乃建累世之元勳,執一心之確誌。古人有言曰: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公得之矣。乃銘之常鼎,豈止書勳竹帛哉!功績克諧,哽歎無已。稍冷,公如宜。軍旅務殷,殊當勞慮,故遣公弟,指宣往懷。”楊公您最優秀的地方,不僅僅是建立了不世之功,還因為您有一顆忠貞不二的心。古人說“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在我心裏您就是勁草,您就是忠臣。我一定要把您的名字鐫刻在鼎上,讓您的名字流芳百世。現在天越來越冷了,您在外麵作戰一定要注意身體。我沒有辦法親口向您表達謝意,就派您的弟弟到您身邊去轉達我的意思吧。
一封信,不僅有崇高的評價,還有親切的關懷,皇帝能做到這個程度,作為臣子,也就應該知足了。
如果隻看這些,那就得承認,隋煬帝和楊素是君臣關係的典範了。楊素對隋煬帝勞苦功高,隋煬帝對楊素也仁至義盡。是不是呢?完全不是,這隻是表麵現象。真實情況是,隋煬帝對楊素充滿了戒備和猜忌。
為什麽這麽講?從兩件事能看得非常清楚。
第一件事。隋煬帝讓楊素當尚書令,本來應該是百僚之首,位高權重,但是,楊素當了尚書令之後,反而閑下來了。大業元年(605)隋煬帝辦的幾件大事裏,幾乎看不到楊素的痕跡。這說明楊素雖然位極人臣,但事實上已經被隋煬帝掛起來了。
從第二件事就看得更清楚了。大業二年(606),有太史上奏說:“隋分野有大喪。”
所謂分野,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占星術的一個說法。古代人把黃道分成十二個部分,分別叫作星紀、玄枵等十二星次,類似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或者現在所說的十二星座。這在天文學上叫分星。然後,再把這些星次和地麵上州、國的位置對應起來,就叫作分野。
古人認為,占星專家可以通過觀看天象,來占卜它所對應地麵上的吉凶禍福。觀測天象是太史的責任,這時候,太史聲稱,根據他對天象的觀測結果,隋這個分野有大喪,這意味著會有一個重要人物死去。
太史把這個“科研成果”匯報給了隋煬帝,隋煬帝怎麽反應?隋煬帝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下子暴露了他的心跡。他立刻把楊素封為楚國公,食邑實封二千五百戶。表麵上看,這是進一步抬高楊素的地位,實際上,他這也是在搞厭勝,拿楊素擋災。因為古代人認為,隋和楚在同一個分野。按照隋煬帝的邏輯,既然這個分野上會死一個重要人物,那就讓楊素去應這個天象吧。這不是巴不得讓楊素去死嗎?
隋煬帝為什麽這麽巴望楊素死?很簡單,楊素功勞太大了,正所謂功高震主。而且,他的官職、封爵都已經達到極限,讓皇帝無以為報了。一個大臣,如果讓皇帝產生無以為報的惶恐之感,那麽,皇帝巴不得他死就是必然的了。
隋煬帝猜忌楊素,楊素知不知道?作為隋朝數一數二的聰明人,他怎麽可能不明白?看明白皇帝的用心之後,楊素出了一個怪招。他一改不拘小節的灑脫風範,拚命求田問舍,積累財富,表現出一副貪婪的模樣。按照《隋書·楊素傳》的記載:“素貪冒財貨,營求產業。東、西二京,居宅侈麗,朝毀夕複,營繕無已。爰及諸方都會處,邸店、水磑並利田宅以千百數,時議以此鄙之。”楊素在東、西兩京大張旗鼓地買房子,裝修房子,早晨裝,晚上拆,故意搞得盡人皆知。另外,在地方也大肆買進土地以及旅館、水磨等經營項目,拚命賺錢。他這麽一搞,朝野上下自然議論紛紛,都很鄙視他,楊素的聲望一下子大幅下降。楊素為什麽要這麽幹?這其實叫韜光養晦,古人又稱之為“自汙”,就是以各種方式來證明,我這個人很沒有理想,就認得錢;我也沒什麽威望,全國輿論都鄙視我。
要知道,雖然理想和威望是褒義詞,貪婪和鄙視是貶義詞,但是,比起一個有理想也有人緣的大臣,皇帝倒寧願喜歡貪婪和受人鄙視的大臣,因為前者對他構成威脅,後者則構不成威脅。這其實也是漢朝建立之後,功臣蕭何求田問舍的故技重演。
那麽,楊素這樣自我敗壞、韜光養晦有沒有用?並沒什麽用處。楊素聰明,隋煬帝也不傻呀!楊素越這樣,隋煬帝就越不放心。而他越不放心,楊素也就越緊張。最後會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