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種記載
皇帝是個高危職業,不僅是改朝換代時期要充當殉葬品,就是在一個王朝內部,兩代皇帝交替之際,也往往充滿血腥陰謀,留下了很多謎團。而在所有事關皇帝的謎團中,隋文帝之死也算是最撲朔迷離的案例之一,一千多年以來一直眾說紛紜。
如前所述,獨孤皇後死後,隋朝出現了一股同情廢太子楊勇的勢力,這讓新太子楊廣很是緊張。為此,他還請求術士蕭吉在替獨孤皇後選擇墓地的時候留心一下風水,讓父親隋文帝也早點死去,自己好早日接班。當時,術士還向他保證,四年之內隋文帝必死。那麽,術士的話有沒有實現?
實現了,而且提前實現了。就在兩年之後的仁壽四年(604)七月十三日,隋文帝崩於仁壽宮大寶殿,享年六十四(虛)歲。隋文帝的死亡時間並沒有任何爭議,問題是,他的死亡原因和過程,在史書上就有不同的記載。有說是病死的,有說是被毒死的,有說是被勒死的,還有說是用木棒打死的,林林總總,有四五種之多,但是,把各種死法稍微總結一下,其實可以概括為兩種基本說法。第一種,隋文帝是正常死亡的;第二種,隋文帝是非正常死亡的。
先看第一種。正常死亡。這個說法主要依據是《隋書》,《資治通鑒》也引用了這種說法。按照《資治通鑒》記載:“帝將避暑於仁壽宮,術士章仇太翼固諫;不聽,太翼曰:‘是行恐鑾輿不返!’帝大怒,係之長安獄,期還而斬之。甲子,幸仁壽宮……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於大寶殿。”在六月隋文帝準備巡幸仁壽宮之前,術士章仇太翼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警告他,此次出行不吉利,出去恐怕就回不來了。隋文帝不信,照樣巡幸仁壽宮,而且把章仇太翼關了起來,還告訴他,等我從仁壽宮回來再殺你。沒想到,剛到仁壽宮,隋文帝果然生病了,而且病情逐日加重。
到了七月十日,隋文帝已經不行了,所以召見文武百官,和他們握手訣別,君臣唏噓流涕,非常傷感。麵對此情此景,隋文帝想起了還關在監獄裏的章仇太翼,叮囑太子楊廣把他放了,算是自己認輸。又過了三天,隋文帝最終病死在大寶殿。
另外,根據《隋書·何稠傳》的記載,差不多就是在訣別大臣之後,隋文帝又單獨召見了曾經修築獨孤皇後陵的工程建築專家何稠,說:“汝既曾葬皇後,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屬此何益,但不能忘懷耳。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既然獨孤皇後的陵寢是你修的,現在我把我的身後事也交托給你了,我怎麽也忘不了皇後,希望你造這個陵寢,能夠讓我們兩個死後,在地下世界裏還魂相通。
然後又召見太子楊廣,摟著他的脖子說:“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何稠是一個很用心的人,我已經把我的身後事交托給他了,等我死後,你跟他商量著辦就可以了。
按照這樣的記載,隋文帝之死過程清晰,場麵溫馨,尤其是最後先訣別大臣,再安排陵寢,最後又摟住太子的脖子交代後事,簡直就是君臣一體、父慈子孝的完美體現,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
問題是,這種完美的正常死亡場麵隻是一種記載,還有另一種記載,就比這驚悚多了。說隋文帝並不是自然死亡的,死亡過程也沒有這麽溫馨,事實上,他的死,跟親生兒子楊廣大有瓜葛,很可能就是被楊廣害死的。
這是怎麽回事?還是引《資治通鑒》的說法:“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閣為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岩,係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台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這一段文字講了隋文帝死亡當天的兩件大事。
第一件,密信誤傳事件。當時,隋文帝已經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三個主要大臣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及黃門侍郎元岩都入宮侍疾,太子楊廣也住進大寶殿,以備不測。
要知道,隋文帝此時身處仁壽宮。這算是死在首都以外,在古代是很危險的事情,為了避免發生不測,太子楊廣考慮到應該采取一些防範措施,以免皇帝死後措手不及,就寫了一封密信給楊素,跟他商量一旦皇帝駕崩,應該怎麽控製局麵,穩住朝廷。
楊素也回了一封密信,把自己想到的事情都逐條開列出來,讓宮女交給太子。但是,也不知道是楊素沒交代清楚,還是宮女糊塗,這封信居然被送到了隋文帝那裏。隋文帝一看,自己還沒死,兒子和宰相就已經商量起自己死後的事情來了,而且估計言辭極為直白,所以心裏很不高興。這就是所謂的密信誤傳事件。
第二件,陳夫人被調戲事件。獨孤皇後死後,隋文帝最寵愛陳叔寶的妹妹,宣華夫人陳氏。陳夫人這時候當然也在宮裏伺候。這一天早晨,陳夫人出去更衣,忽然衣冠不整、驚慌失措地跑回來了。隋文帝趕緊詢問怎麽回事,結果陳夫人含淚說了一句:“太子無禮!”
隋文帝剛剛看過那封不慎送到他這裏來的密信,本來就在氣頭上,現在一聽說太子無禮,簡直如同五雷轟頂,爸爸還沒有死,兒子不僅急不可耐地想要搶班奪權,還要對爸爸的妃子非禮,這豈不是衣冠禽獸?所以氣得直拍床板,說道,這個畜生,我怎麽能把國家托付給他?這都是獨孤皇後誤了我啊!
可是,光拍床板沒有用,隋文帝痛定思痛,把兩個心腹,也就是兵部尚書柳述和黃門侍郎元岩叫了過來,對他們說,趕快去叫我兒子。這兩個人不明就裏,一時沒反應過來,就問,是叫太子嗎?隋文帝憤憤然地吼道:不是太子,是楊勇!兩個人一聽,恍然大悟,這是隋文帝要改立太子啊,趕緊到外麵草擬敕書。
可以想象,如果這個敕書起草好了,前太子楊勇重新回到隋文帝身邊,那麽,隋文帝很可能再行廢立之舉,隋朝的政局也就要出現重大翻盤了。
問題是,他們有沒有成功?沒有,因為有楊素在。當時隋文帝身邊有三個大臣,除了柳述和元岩之外,還有宰相楊素。雖然隋文帝剛剛看了楊素給太子的密信,已經把他視為太子黨羽,根本沒有叫他參與敕書的起草,但是,隋文帝這麽一頓大喊大叫,楊素早已知情。
楊素可是廢黜前太子楊勇的幹將,如果楊勇翻天,這對他來講可是事關生死的大事。事不宜遲,楊素趕緊傳話給太子楊廣,說,隋文帝的心意有變,柳述等人正在起草詔書,打算廢棄楊廣,重立楊勇,請太子快拿主意!
太子楊廣知道這件事後是什麽反應?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完全可以想象,他肯定嚇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這個敕書出來的話,他十幾年的努力就功虧一簣了。不僅當不成皇帝,而且恐怕性命難保。
事已至此,楊廣隻能是先下手為強了。他略一思索,馬上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
第一,矯詔逮捕了柳述和元岩,把他們關進了大理獄。這樣,正在起草中的敕書自然夭折。
第二,緊急調動東宮軍隊進駐仁壽宮,包圍仁壽宮。
第三,命令左庶子宇文述等人控製宮禁,不許任何人出入。
第四,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皇帝寢殿,控製隋文帝。
第五,將侍奉皇帝的所有宮女和宦官等閑雜人員全部逐出,關在別殿。
有了這五項措施,隋文帝就等於被太子楊廣給囚禁起來了,而且和外界切斷了全部聯係。就在這天晚上,隋文帝與世長辭。
因為有這些變故,所以人們當然不免要猜測一下,隋文帝是正常死亡嗎?那麽《資治通鑒》在這個問題上是怎麽判斷的?
雖然司馬光是第一流的史學家,但在這個問題上也覺得難以說清,所以隻寫了一句話:“故中外頗有異論。”也就是說,大家都議論紛紛。這是一個描述句,並沒有給出最終的結論。
而在《資治通鑒》之外,有兩條史料卻給出了更為明確的結論。
一條是唐初趙毅的《大業略記》,趙毅說:“帝(楊廣)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楊廣讓楊素和張衡兩個人給隋文帝喂了毒藥,這個毒藥投下去之後,隋文帝就暴斃了。也就是說,楊堅是被楊素和張衡毒死的。
另一條史料是唐中期馬總的《通曆》:“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說隋文帝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張衡打死的,而且死得非常慘烈,鮮血濺滿了屏風,高呼救命的聲音連外麵都聽得到。
雖然在具體的死法上有分歧,但無論如何,依照這兩條記載,隋文帝之死都是楊廣集團人為操控的結果,也就是說,隋文帝是被自己的兒子楊廣謀殺的。
隋文帝是自然死亡還是人為謀殺,關係到對隋文帝晚年宮廷鬥爭的判斷,也關係到楊廣,也就是隋煬帝繼位的合法性問題。既然如此,這兩種記載哪一個更可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