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華為的基礎理論研究源於國家的基礎教育

在談到發展問題時,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科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科研投入以及科研水平直接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企業也是如此。對於那些科技公司來說,如果在科研方麵落後太多,就容易在技術更新換代中被淘汰出局。而提升科研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從基礎研究做起。隻有把基礎研究做好了,才能夠為科研工作打造良好的基礎。

對於這一點,華為一直做得非常出色。許多通信領域的同行會在某一方麵做得特別優秀,但華為則是努力讓自己在幾乎所有的通信領域都走到世界前沿:從最初做交換機起步,華為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發展,慢慢提升,交換機做成了世界領先,傳輸也慢慢走到世界前列,此外在無線、數通、IT、終端等幾乎所有通信領域都實現了領先。這一切,就源於華為在基礎研究方麵的巨大投入。

在談到華為的基礎研究時,任正非表現出了華為人特有的務實精神,重點強調了做好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華為還是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學問。過去的30年,我們從幾十人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18萬人,都是對準同一個城牆口衝鋒,攻打這個城牆口的炮彈已經增加到每年接近150億到200億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於像我們這樣對同一個城牆口進行投入,要相信我們領導行業的能力。我們有的研究所已經在單點上突破,領先世界了,要繼續在單點上突破的基礎上,在同方向上多點突破,並逐步橫向拉通。在未來三五年內,我們是有信心保持競爭力的。當然,我們也可能會產生一些困難,過一些苦日子,那時華為內部股票的價格可能會下跌,希望你們不要去兌現。隻要我們踏踏實實在基礎研究上前進,在一個比較窄的方向上突破,就有可能勝出。我們已經有近8萬項專利獲得授權,許多還是基本專利、核心專利。這對人類是一個貢獻,當然對美國的信息社會也是一個貢獻。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設,砸錢就能成功,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我們公司也是急不得的。”

在談到華為的基礎研究時,任正非認為理論研究一定要有所突破,他曾經談到了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到的金融危機。很多人都認為金融危機讓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但問題在於,即便真的停滯了20年,日本也沒有垮掉。原因很簡單,日本的經濟體係中,科技含量占比很重,日本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麵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日本經濟在硬著陸的過程中,依然可以保持堅挺,依然還保留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公司:索尼、豐田、鬆下等老牌子依然在各自的領域內占據技術優勢。而一旦中國的經濟遭遇困境,中國會挺下去嗎?中國式經濟繁榮的背後,可能看到的是核心技術不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缺乏,而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缺乏理論突破。從微觀層麵來說,如果缺乏基礎理論上的突破,那麽華為也會在金融危機下倒閉。

所以,華為需要強化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麵的投入。華為成立了2012實驗室,在全球各地也建立了實驗室和科研機構,目的就是招攬全世界的人才來實現基礎理論創新。這對華為未來的發展和生存起著重大作用。自然而然,任正非並沒有孤立地看待華為所麵臨的問題,他認為華為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中國的前景、教育、科技、文化的進步息息相關的。因此,在管理華為的時候,任正非更願意將視野拓展到整個國家的戰略層麵上,而正是這種大格局使得華為的管理和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

比如基礎教育在任正非的談話中是一個頻繁出現的詞,而關於基礎教育,雖然企業也有責任去加強基礎教育的投入,但更多時候需要國家進行規劃,這也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一。任正非認為無論是華為還是其他公司,要想提升競爭力,就離不開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和投入;隻有做好了基礎教育,整個國家和民族才會強大,企業也才能夠在人才資源的輸送中真正受益。

比如中國和印度在很多方麵都很相似,但即便是最樂觀的社會學家,也不認為印度會超越中國,因為相比於印度,中國在很多方麵做得更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基礎教育。都說教育最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發展的深度和廣度,而中國的基礎教育推進工作比印度要更好,比如早在1952年,中國就開展了大規模掃盲運動,全國各地都興起了掃盲和學習文化的熱潮,農村中開辦了“地頭學習小組”,工廠裏擁有各式的“車間學校”,鐵路係統有“火車隊學習小組”,這些學習小組和掃盲運動使得中國的文盲率從20世紀50年代的80%快速下降到1980年的5%。而如今,中國的基礎教育覆蓋了整個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推進工作更是讓中國成為基礎教育大國,為國家儲備了大批有文化的勞動力。

當前,中國在很多方麵仍舊落後於西方強國,基礎教育方麵也有很多地方稍顯不足,但是國家一直都在積極改善。而作為企業來說,它們的命運實際上是和國家的戰略規劃聯係在一起的。在2018年以前,人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世界扁平化發展的基本趨勢,比如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隻要肯支付更高的薪水,那麽基本上可以從世界各地招聘到心儀的人才,國家也可以將自己的學生和人才送到世界各地進行學習和深造。但是隨著美國推出“美國優先”政策,西方國家開始排斥中國,美國的很多大學甚至拒絕招聘中國留學生,相關的企業和研究機構也一直在排斥中國人的加入。在這個背景下,任正非真正意識到了以後中國的人才輸出與人才引進計劃會遭到更為嚴重的堵截,華為要想獲得高素質人才,或許隻能實現內部培養,或者說中國企業隻能寄希望於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這也是任正非暢談和重視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

尤其是考慮到2019年,華為芯片被西方人卡住了脖子,這件事更讓任正非感到了推進基礎教育工作的緊迫性。在他看來,如果一家企業不能自己培養人才,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培養人才,那麽這個企業和國家都是沒有希望的。

在2019年5月份接受央視《麵對麵》的訪談時,任正非就強調了這樣一個觀點:“我關心教育不是為了華為,而是關心我們的國家。如果不重視教育,我會重返貧窮的。這個社會最終是要走向人工智能的。你可以參觀一下我們的生產線,20秒鍾一部手機就可以從無到有。未來我們幾百條、上千條的生產線完全會是自動化的,而我們的人的文化素質不夠。受過大專或者大學以上教育,但專業不好計算機也不好,以後做工人的機會都不存在了。從我們公司的縮影,可以放大看到整個國家,未來國家也要走向這一步,否則這個國家是沒有競爭力的。”任正非對華為未來發展的展望,正是他對國家未來發展的展望。他對基礎理論的看重,恰恰也表現出了他對國家在基礎教育方麵的投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