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儆其所惡

人都有自己厭惡的東西,比如在職場,大家最厭惡的就是發微信不回。並且無論你說什麽,大家總有理由告訴你為什麽沒有回複。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這麽說:“因為不回微信導致的各種問題不計其數,希望大家重視。”把這麽做的後果說出來,自然會少很多麻煩。

生活中我們也見過很多類似的溝通法則,大家應該都見過這樣的警示語:“請勿觸碰展品。”

展示方不希望有人觸摸展品。但總有人手欠,一定要碰一下。為什麽呢?因為人總是有逆反心理,你不讓我碰,我偏要碰。

如果像下麵這樣寫呢?“塗有藥品,請勿觸碰。”效果就能好很多。當你不想讓別人做什麽的時候,要把壞處說出來,這就是“儆其所惡”。明確警示對方,千萬不要這麽做。

這種溝通還能放在生活裏,《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裏講了一個結婚已有二十五年的安藤由衣(化名)的故事,她這些年一直在獨自生悶氣,因為丈夫上完廁所總是不合上馬桶蓋。如果馬桶蓋開著,由衣擔心家裏養的貓會去馬桶裏喝水,所以她每次都得提醒:“合上馬桶蓋。”丈夫會聽嗎,絕對不聽。由衣也曾想過放手不管,但後來她學聰明了,用了一種不同的方式去溝通:“聽說不合上馬桶蓋會失去財運哦。”第二天丈夫就主動把馬桶蓋合上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一個餐廳裏,有一群帶著孩子的媽媽以及很多工薪族就餐。店員很頭疼,因為孩子們不光吵鬧,甚至還離開座位,在地上跑來跑去。店長齊藤來到媽媽們桌前,向正在愉快交談的媽媽們提出請求:“為了避免打擾其他客人,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坐在座位上?”

可是媽媽們隻提醒了兩句就不管了。薑還是老的辣,齊藤講完情況,又說:“剛做好的菜很燙,如果端出來的時候被撞灑了,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燙傷。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回到座位上?”果然,媽媽們立刻讓孩子都回到了座位上。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把對方討厭的後果說出來,效果會好很多。比如一家書店的老板為了防止別人偷書,寫了個標語:“偷竊是犯罪!”沒用,後來他谘詢了作者,把新公告改了:“多虧大家的協助,我們捉到了盜竊犯。謝謝!”結果,偷書行為急劇減少。因為這樣說能造成極大的威懾力。

再比如,如果你是家長,你跟孩子整天說要好好學習,其實也沒用,但可以告訴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後果是什麽。這用的也是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