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麽是內向和外向
我從前不太相信內向和外向,認為這就是一些沒意義的標簽,因為如果你站在街上問來往的行人,你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多半都會說自己是內向的人,少部分人分不清,覺得自己都是。
但實際上,內向和外向是有一種科學方法區分的:
如果你不太確定自己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的人,就隻看在你和別人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你覺得有壓力還是有動力。如果你需要時間來恢複精力,感覺自己被掏空,那麽你可能就是一個內向者。而隻要你和別人在一起,就能獲得能量,一個人的時候反而泄氣了,那麽你可能是個“人來瘋”的外向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應該是個內向的人,一般沒有社交局的日子,我寧可在家裏看一本以前看過的書,看一部看過十幾次的電影,也不願意去參加什麽社交活動,有時候甚至手機都不開,就躺在沙發上,能量就能瞬間恢複。
這套理論在生理學上也有解釋,我們大腦裏有種東西叫神經遞質,在大腦中的神經通路上跑來跑去,它們負責一件事:傳遞信息,引導大腦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量,血液流到哪兒,大腦的哪個部位就會受到刺激,從而發出信號指揮身體的行動。
神經遞質又包含不同分類,其中有兩種物質比較特殊,一種叫作多巴胺;另一種叫作乙酰膽堿……它們本來在不同的道路上跑著,我們在很多興奮的情況下,比如喝酒、跑步、戀愛的時候都在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乙酰膽堿的分泌不一樣,它傳遞的是思考和長時記憶,總之,它們需要時間,走的神經通路也很曲折,途經的是大腦感受自身信息的區域。
這兩種物質在每個人的腦子裏都有,但不同的人,對它們的反應就不一樣了,有些人對多巴胺反應不敏感,所以他們就必須通過分泌腎上腺素,來召喚更多的多巴胺,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他們更活躍更好動,在得到了充足的多巴胺供應後,他們感覺很爽。這就是外向的人。
相反,另外一部分人卻對多巴胺高度敏感,太多的多巴胺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刺激,他們更傾向於使用乙酰膽堿,它也能讓人增加幸福感,讓人掃除焦慮,感覺平靜。這就是內向的人。所以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會傾向於使用不同的神經遞質,來讓自己達到所謂內心的平衡。看,人和人就是這麽不一樣,從基因層麵和身體層麵都不一樣。
美國當前研究內向性格的權威專家馬蒂·蘭尼在自己的著作《內向者心理學》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作者蘭尼和丈夫邁克差點遭遇車禍,兩個人的反應完全不同,性格外向的邁克第一反應是下車觀察有沒有人受傷,因為外向的他,第一反應是輸出式表達,於是他趕緊下車,主動接受發生的一切。而性格內向的蘭尼沒有動,她的身體好像定住了,她想留在車裏考慮一下周圍的情況,看看是不是還有危險,然後再決定要不要下車,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於是她呼吸放慢,身體麻木,一動不動。
我想起有一次開會時,房間裏的空調特別冷,我就習慣性地把衣服披上,而我外向的同事,站起來就把空調關了。
《內向者心理學》一書裏做了個總結:外向的人渴望得到外部刺激,他們比較短的多巴胺神經傳導通路占優勢,擅長短時記憶,張嘴就來,滔滔不絕,受到刺激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多巴胺釋放出快樂的感覺,讓他們想停也停不下來。內向的人需要回到長時記憶中尋找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思考,需要深思熟慮才能講話,乙酰膽堿讓他們的身體慢下來,這樣能儲存精力,讓他們在平靜的狀態而不是興奮的狀態中,才會感覺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