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漢之後是三國

1/官渡之戰

真實的曹操家世顯赫,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從喜歡賣官的皇帝劉誌那裏買了個大官,這個官職保證了曹家的崛起。

曹操天賦異稟,才智超群,十幾歲時就被有識之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過曹操年輕時不需要憑借才能,僅憑借家族影響力,就被推舉為官(來自司馬懿老爹司馬防的推薦)。曹操二十歲時擔任洛陽北都尉(洛陽北區治安官),執法嚴厲,專門對宦官下手。皇帝劉宏寵愛蹇碩,蹇碩的叔叔違法,但罪不至死,曹操草草審訊,馬上將其處死。蹇碩向劉宏告狀,劉宏隻好安慰他說:“曹操這種臭狗屎,你踩他幹嗎,還是算了吧。”

曹操誅殺蹇碩叔叔一事足以說明,士大夫官員如果毫無私欲地對付宦官,每次都不會失手。但那群士大夫滿腔私欲,對付宦官不是目的,取得天下皆知的名氣才是目的。

外戚竇武和士大夫陳蕃被誅,曹操上表為二人鳴冤,蹇碩派人告訴他:“我叔叔才冤呢,你這個臭狗屎。”

敵人眼中的臭狗屎,就是戰友眼中的香餑餑,曹操因此聲名鵲起,名滿天下。黃巾軍造反後,曹操奉命討伐,在戰場上把自己錘煉成了英雄人物。後來董卓進洛陽城,攪亂朝政,曹操見中央政府大勢將去,就從洛陽逃回老家。途經今河南汜水鎮訪老友呂伯奢,想討口飯吃,結果老呂不在,其五個兒子得知董卓正在通緝曹操,無論曹操是死是活,抓住就有賞。他們又看到曹操長相如憨蠢木桶,所以決定幹掉他。

但曹操如有神助,發現了敵人的陰謀,先下手為強幹掉五人,臨走前留下千古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名言由此成為曹操後半生的行動哲學,保佑著他和名存實亡的東漢帝國。“我負天下人”,是抓主動權,不能有“天下人負我”的被動情況出現。人若要做大事,曹操這句話,就是行動指南。

曹操回到家鄉後,在很多富商的資助下組建起一支五千人的部隊,並加入袁紹主持的討董聯盟。聯盟成員要麽是地方軍政長官,手握重兵;要麽是高門世家,有錢有兵有糧。隻有小胖墩曹操實力最弱,所以他總被輕視。不過他不為所動,在和袁紹的一次談話中,他直抒胸臆說:“要恢複中央政府權威,重塑帝國。”袁紹撇著嘴告訴他:“冒進乃失敗之母。”

曹操看清了袁紹一幹人等的嘴臉,雙方的價值觀截然不同,他喜歡行動,而且是高效地行動。在董卓被呂布刺殺前,他多次向董卓發動進攻,敗多勝少。眾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他卻告訴這群廢物,隻有不停地行動,才能掌控主動權。

公元192年,死灰複燃的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兗州方麵不能抵抗,遂向袁紹求助,袁紹拒絕救助。曹操發現了這個“事上練”的機會,主動帶兵奔赴兗州,在他一番軟硬兼施的操作下,三十萬黃巾軍投降。他從中挑選精銳建其發家之本——青州兵團。

在當時,除了董卓的涼州兵團,最能打的就是曹操的青州兵團。憑借這柄鋒利的寶劍,曹操斬殺不服從他的對手,很快勢力壯大起來,最後他把根據地建在許縣(今河南許昌),靜聽天下風聲。

公元196年,洛陽城中的皇帝劉協和他的大臣們吃素吃得兩眼通紅,耳朵向上生長,最恐怖的是嘴巴開始向三瓣發展。劉協呼喚各路軍閥,沒有人搭理他。隻有又矮又胖的曹操樂顛顛地來了。

曹操迎接劉協這步棋,不但充滿了大智慧,而且證明了其良知光明。劉協代表的東漢帝國已經是空殼,隻看到眼前利益的人根本看不到劉協真正的價值,隻有曹操看到了。這是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的前提是他有良知,他認為天下大亂的原因是皇權衰落,倘若能振奮皇權,天下百姓就不會受苦受難。正是這種為天下人所思所想的心,讓他做出了救濟劉協的光輝行動。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一種是壞蠢人。好人可以知行合一,壞蠢人的蠢和壞是同時存在的,正如知和行是同時存在的一樣。像袁紹這種人,因為蠢,所以沒有看到劉協的價值,又因為壞而拒絕救濟劉協。壞蠢人永遠不會如曹操那樣做到知行合一,這是他們無法成事的關鍵所在。

胖嘟嘟的曹操帶著和善的笑容抵達洛陽後,用最隆重的禮節拜見劉協。劉協自做皇帝起,從未受過如此大禮,對曹操的敬重和憐憫感激涕零。曹操對劉協說:“洛陽殘破不堪,已失其首都資格,不如去許昌。”

劉協對被迫遷都經驗豐富,隻能同意曹操的意見。大隊人馬出洛陽城時,正是黃昏。劉協看著地平線上即將消失的陽光問曹操:“我們往哪裏走?”

這句話是哲學之問,劉協問的是前途,曹操回答他:“往哪裏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

曹操說得完全正確。情況模糊不明時,製訂計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立即行動。

中央政府在曹操的主持下遷都許昌後,馬上建立宗廟社稷,恢複漢朝製度,改元建安,同時實行屯田製,發展生產。將來是什麽樣子,曹操不管,他隻關注當下。劉協是靠曹操吃上飯的,於是任命曹操為丞相,由他掌管中央政府一切軍政事務。在埋頭苦幹幾年後,曹操以皇帝劉協的名義頒布聖旨給各路軍閥:“你們這群吃飯砸鍋的孫子,董卓之亂後就脫離中央,見死不救。現在若能改邪歸正,回歸中央政府,則既往不咎。否則,必討伐之。”

當時背叛中央政府的軍閥有近二十個,天下十分,以曹操為首的中央政府隻占一分。軍閥們輕視這個彈丸般的中央政府,拒絕回歸。不但拒絕回歸,割據安徽的袁術頭腦一熱,竟然膽大包天稱帝。中央政府不能容忍這個叛逆,公元199年,曹操傾盡全力終於擊敗袁術。元氣大傷的袁術隻得取消帝號,躲避起來。

袁術的失敗並未讓其他軍閥得到任何教訓,已擁有四州(幽州、冀州、青州、並州)的袁紹突然宣稱曹操挾持天子罪大惡極,集結十萬部隊赫然下令進攻中央政府所在的許昌。曹操欣然接受他的挑戰。

許昌方麵,眾臣被嚇得魂不附體。皇帝劉協問曹操:“我們能集結多少部隊?”曹操回答:“沒多少,但對付袁紹,不需要太多部隊。我了解袁紹,他誌大才疏,外強中幹,沒有威信。士兵雖多,卻是一盤散沙。政令不出他臥房。”

劉協看曹操說得如此輕鬆,隻能相信他的話。公元199年陰曆九月,曹操開始謹慎地布置戰場,派出一部分精銳駐守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鴻溝渡口),這是袁紹攻許昌的必經之路。

袁紹從公元199年年末陸續向官渡增兵,同時想到自己當年組建“討董聯盟”的偉業,於是如法炮製,邀請各路軍閥討曹操。讓袁紹大失所望的是,振臂一揮、群雄雲集的時代一去不返,沒有人來支援他。袁紹雖然生氣卻不恐懼,他認為已把曹操吃到嘴裏,戰爭隻是咀嚼消化而已。

曹操方麵的確壓力巨大,他不能如袁紹一樣把兵力全部投入官渡戰場,還要留出一部分兵力防衛許昌,以免有些小人趁他和袁紹大戰時偷襲。雙方兵力過於懸殊,看上去袁紹已勝券在握。

既然勝券在握,袁紹就不著急決戰。他開始在官渡外圍掃**曹操的據點,穩紮穩打地一個個拔除。曹操困在官渡,物資急劇消耗,一籌莫展。隨著袁紹全部兵力集結到官渡,曹操的心理防線出現裂痕。他請教效忠他的天下第一謀士荀彧:“可否把前線部隊後撤到許昌,引誘袁紹深入?”

荀彧指出:“袁紹把兵力集中到官渡,就是想和你決戰。如果你後撤,必然軍心不穩。袁紹的格局不過是鄰家老農,你絕對可以戰勝他。”

這是典型的心理安慰,但曹操隻能接受這種安慰,他無路可走。袁紹的軍糧源源不斷抵達官渡前線,士兵一日數次發動進攻。曹操無法支撐,隻好把許昌的防衛部隊陸續調來官渡,這是極大的冒險。袁紹的謀士許攸就建議袁紹:“繞過官渡直攻空虛的許昌,拿下許昌後再前後夾擊官渡的曹操,曹操就成了甕中的王八。”

袁紹拒絕許攸的提議,他說:“我要先捉住曹操,以解我心頭之恨(袁紹和曹操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智商不足的袁紹常常被曹操捉弄,袁紹大概是恨此,又或者是曹操把皇帝挾持到許昌,而他卻沒有先行一步,所以深恨曹操)。”

許攸背地裏歎息說:“袁紹這個糊塗蛋,如此大事,居然摻雜私憤,必然失敗。”

有人把許攸的話告訴袁紹,袁紹氣衝牛鬥,但他不能處置許攸,因為他多年來一直頂著“禮賢下士”的破帽子。然而許攸晦氣,他家人在此時犯了法,許攸認為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就去向袁紹請求釋放家人。袁紹氣不打一處來,訓斥許攸齊家不力,許攸大怒,自尊心受到強烈傷害,一激動就投了曹操。

據說有人把許攸到來的消息報告給愁眉不展的曹操時,曹操興奮得一跳三丈高說:“許攸不離袁紹半步,如果離開,那就說明跟袁紹鬧翻了,此來,必是投我!”

他手舞足蹈得連鞋都未穿就衝出軍營。一見許攸,他便如獲至寶,抱起許攸來了個原地旋轉舞。

許攸鐵了心要幫他,於是問他:“你還有多少軍糧?”

曹操伸出一根手指說:“還能支撐一年。”

許攸站起來就走,曹操慌忙攔住他。許攸說:“我來幫你,你沒有誠意。”

曹操說:“還能支撐半年。”

許攸氣笑了說:“你不想擊敗袁紹了?為什麽總撒謊?”

曹操隻好下定決心說:“隻能支撐一個月了。”

許攸說:“想要我幫忙嗎?”

曹操故意誇張地問:“您是來幫我的?”

許攸坐下,冷笑道:“憑你的智商,難道不知道我來的目的?袁紹的糧庫在故市、烏巢(都在今河南封丘縣),老袁並沒有派重兵把守,如果你能燒了它,不出三日,袁紹兵團自然解散。”

曹操大喜過望,當夜就調遣精銳,組成一支步騎混合部隊並親自帶領,改用袁紹兵團的旗幟,在夜色掩護下,專找小路走。抵達烏巢後,曹操下令趁風縱火,大火迅速燎原,袁紹守軍要救,全被曹操部隊擊潰。袁紹辛苦囤積的糧食化為烏有。

衝天火光驚擾了袁紹的美夢,他驚醒後得知糧庫被燒,勃然大怒,命令兵團進攻官渡,快速決戰。然而曹操早有準備,一麵命人在陣前散播袁紹糧庫被燒的消息,一麵讓士兵使出吃奶的力氣抵抗。袁紹軍心動搖,曹操趁勢反攻。袁紹各兵團陸續潰敗,一連串無情的噩耗傳到袁紹大本營,袁紹唉聲歎氣,換了士兵服裝,渡過黃河北逃,這就是袁紹挑戰中央政府的官渡之戰,以曹操為首的中央政府獲得全勝。

官渡之戰帶給曹操的不僅是袁紹的輜重,以及袁紹再也無力挑戰中央政府的事實,更重大的意義是,諸多軍閥發現曹操主持下的中央政府恢複了力量,從前他們囂張跋扈,拒絕回歸,以為中央政府還是從前的草台班子,現在突然意識到,中央政府的權威已複原,他們的好日子不多了。

中央政府丞相曹操趁戰勝袁紹的餘威,開始大殺四方。中央政府遷都許昌時,天下共有叛亂的軍閥十七個,北中國尤盛。在曹操不卸甲胄、東征西討數年後的公元208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掃平北中國的軍閥,統一北方。

皇帝劉協已從當初登基時的八歲小兒成長為二十七歲的翩翩佳公子,但在長期的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的歲月中,他對曹操恨之入骨,然而又不能離開曹操。正如曹操所說:“那群叛徒說我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天子依我令叛賊。中央政府沒有我,不知又出多少叛賊。”

曹操說的是實話,卻有些托大,即使有他在,背叛中央政府的人也多如牛毛。縱然沒有力量,他們也要和以曹操為首的中央政府對著幹,還美其名曰是和權臣曹操對著幹。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