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也可能是一種學習

孩子的成長是在不斷探索中進行的,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去犯錯誤,而是沉浸在對新事物的探索中,年齡小,缺乏對自己行為正確與否的判斷,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正確引導,不僅會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還會使孩子的探索精神得以增強。

即使哭鬧,也不能縱容孩子

小語是個很任性的孩子,有時候一件小事,她都要哭鬧不停。在她兩歲的時候,有一次她的一個發卡找不到了。

“媽媽,你幫我找發卡。”如果她隻是和我說這句話,我會幫她去找。可是,小語邊哭邊說,她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挾我,讓我的心裏很厭煩。我不喜歡。

不行,這樣下去,今後再遇見同樣的事情,小語隻會變本加厲地向大人“下命令”。

“小語,哭鬧是沒有用的,你自己好好想想,上次你把發卡摘下來之後放在哪裏了。你如果真想不起來,媽媽就陪你一起找。但是如果你還是哭鬧,媽媽一定不會給你找的。”我以溫和又不失嚴肅的語氣告訴小語。

小語聽了我的話,不再哭鬧,乖乖地讓我陪她找發卡。不一會兒,發卡就在沙發後麵找到了。

我接著又對小語展開教育:“以後找不到東西了,先別哭,慢慢找,實在找不到就請媽媽幫忙。”

下次,如果小語再因為這樣的事情哭鬧的時候,我就會適時提醒她:“小語,上次媽媽是怎麽和你說的啊?”懂事的小語就會收起自己的哭鬧,衝我做個鬼臉。

小語犯錯之後,我給她指明正確的做法,這就使她對自己的行為有了監督。我對她的教育就輕鬆多了。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犯錯誤了,就要及時批評,否則他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是,他們也發現,這樣的批評效果並不理想,孩子還是會犯類似的錯誤。

其實,這不是因為你批評得不到位,而是由於你沒有掌握好的方法,沒有引導孩子在錯誤中學習,尋求進步和成長。

先做有教養的父母,再教養孩子

下麵是我接觸過的一個個案。

小亮在家裏很乖,回家就安靜地吃飯、做作業,可是老師卻向他媽媽李女士反映,他在學校裏是有名的“搗蛋鬼”。前幾天他拿畫筆在學校牆上亂畫,老師批評他,他卻和老師頂嘴,不聽老師教育。

這下,李女士疑惑了,自己的孩子在家裏不是那樣的。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在牆上亂畫,還為此“嚇唬”過小亮。

有一次,李女士發現小亮在牆上畫了很多畫,她發現了之後,大聲嗬斥道:“你是選擇自己把牆擦幹淨,還是想挨打?”

她這一說,還真管用。“媽媽,我擦牆。”李女士看見小亮這麽聽話,心裏美滋滋的。

在家裏,李女士會拿“打他”來嚇唬小亮,小亮不敢亂畫。可到了學校呢,沒人管他,所以出現了上述的錯事。

李女士問我該怎麽教育小亮。我直接告訴她,小亮的錯誤其實和她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小亮第一次在牆上亂畫之後,你應該對他說:“畫畫沒有錯誤,家裏的牆壁雖然是可以擦洗的,但是在牆壁上畫畫是不對的。你自己做錯的事情,要自己負責把它擦幹淨,並且以後也別做這樣的事情。”

相信李女士如果那樣對小亮說,小亮在學校裏可能就是那種很有教養的孩子。

打罵孩子的父母不是有教養的父母,自然也不會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因此,你要先做有教養的父母,再教養孩子。

批評孩子之前,先詢問原因

我很喜歡養花,家裏陽台上擺了很多花。一天下班後,我去給花澆水的時候,發現我喜歡的那盆杜鵑花少了很多枝條。家裏就隻有小鬆在,不用說,肯定是小鬆做的。

“小鬆,你過來,媽媽問你,這盆花的枝條怎麽少了?”

“媽媽,我把它種在那個空花盆裏了。”

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我這才發現,不隻是那盆杜鵑花,連那盆太陽花的枝條也少了很多。

我很想衝小鬆發火,可還是捺住性子,想聽聽他為什麽這樣做。“小鬆,你為什麽把它們種在空花盆裏啊?那盆杜鵑花,都快開花了,被你這樣一弄,不但不會開花,還可能會死呢。”我有些著急地說。

“不會的,媽媽,老師說了,還可以長出新的呢。我就是因為知道媽媽喜歡杜鵑花,才想讓它多長出一些呢。”小鬆的話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

“媽媽,我們在學校裏把太陽花的枝條剪下來,插在另一個花盆裏,它竟然長出了新的。我立即就想到你喜歡的杜鵑花了,回家後,我就給你種上了。”

小鬆這樣說,我既生氣,又覺得孩子可愛。可是他的錯誤,我是要幫他糾正的。“小鬆,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從一根枝條長出的,但是,你敢於嚐試的做法和對媽媽的孝心,媽媽已經感受到了。”

說完,我就給小鬆講清楚了為什麽太陽花可以插活,而杜鵑花不可以插活。

盡管小鬆把我的杜鵑花破壞了,但我沒有對小鬆的行為提出批評,我知道,小鬆豐富的想象力和孝心,遠遠比一盆花要珍貴得多。

犯錯是過程,學習是目的

小語和小鬆小時候做過一件危險的事情。

一次,有朋友來家裏玩。小語和小鬆見家裏有人來,便高興地跑來跑去,還時不時會插嘴,我和朋友的談話都難以繼續下去。

“小語,你帶小鬆去玩,媽媽要和阿姨說話。”

“我們可以去書房玩嗎?”小語問我。當時為了和朋友說話,我就隨口答應小語了。她和小鬆很調皮,經常跑進書房做壞事,所以平時我都不讓他們姐弟倆進書房,即便是進去,也是在我的陪同下。

我和朋友就聊開了,過了將近半個小時,朋友提醒我:“孩子怎麽沒有動靜啊?”

“壞了,我把他倆給忘了。八成,他倆在闖禍呢。”

當我走進書房的時候,見兩個小家夥正拿著筆筒裏的筆想向牆上的插座插進去,見我進來,小鬆還問我:“媽媽,這個插孔一直都沒用過,我們想知道裏麵有電沒有。”說話間,小語和小鬆都向我投以疑問和好奇的目光。

幸虧我及時進來,製止了孩子的錯誤,不然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危險呢。我想批評孩子,可是轉念一想,孩子什麽都想試試看,這是他們主動性的體現。

“孩子,電是很危險的,萬一觸電了,對生命都會造成威脅。你剛才拿筆插進插座,那就很危險,搞不好會電著你,把你電得吱吱叫。”我說到這裏的時候,小語和小鬆的嘴巴張成了“O”形。

“那你們以後還試嗎?”我很嚴肅地問他們。

小語和小鬆急忙搖頭。

接下來,我把家裏的電筆找來,教他倆如何分辨有電還是沒電,讓他們知道電是危險的,同時又讓他們學會如何判斷有電沒電。這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是在不斷探索中進行的,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去犯錯誤,而是沉浸在對新事物的探索中,年齡小,缺乏對自己行為正確與否的判斷,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正確引導,不僅會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還會使孩子的探索精神得以增強。

親子感悟

給孩子一個機會去經曆錯誤,同時是給家長一個施教的機會。通常情況下,孩子犯錯,你就會指責孩子,讓其感到羞愧。其實,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關鍵是你對待孩子犯錯的心態和采用的方法。方法正確,就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要學會把犯錯誤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