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走出正麵教養的常見誤區

溺愛孩子是一種軟暴力

愛孩子是你的天性。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是未必知道如何愛孩子。關鍵要把握的是愛的方式,是讓孩子吃苦鍛煉,還是對孩子溺愛?這不僅是方法問題,還是教育態度問題。

溺愛孩子=毀掉孩子

有這樣一則駭人聽聞的新聞:某高校的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家裏隻有媽媽、姥姥和他。他剛出生時,父母就離異了。媽媽把所有心血都傾注在了他身上,一心想讓他考上名牌大學,平時對他溺愛有加。

劉海洋從小就被媽媽寵愛,所有的事情都由媽媽一手包辦。因為沒有爸爸,所以媽媽的話他從不敢違背。媽媽怕危險不讓他騎車,他就乖乖聽媽媽的話。

有一次,媽媽出差,給他留下了麵包和餅幹,讓他先吃麵包,再吃餅幹。後來麵包都長毛了,他都不吃餅幹,因為麵包沒有吃完。

從小到大,劉海洋應該做的事情,媽媽都幫他做了,致使劉海洋的生活能力很差。雖然上大四了,他還是要把衣服拿回家讓媽媽洗,衣服的扣子扣錯是常有的事情。

“嬌子如害子。”如果沒有他的媽媽對他的溺愛,那他就會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他的人格也不會不健全,離開家庭之後,也不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對自己和社會也就不會造成嚴重危害了。

愛孩子是你的天性。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未必知道如何愛孩子。關鍵要把握的是愛的方式,是讓孩子吃苦鍛煉,還是對孩子溺愛?這不僅是方法問題,還是教育態度問題。

不要常常當眾誇孩子

當眾誇孩子對激發孩子的智商有好處,但是要把握好度,因為過度地誇,會對孩子的非智力素質發展造成障礙。

我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過這樣的錯誤。

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帶小語出門,我經常會在她有了一點較好的表現時對她說:“寶貝,你真棒,別的孩子都和你沒法比。”也會在她不肯把手中的零食分給別的孩子時,自己安慰自己說:“孩子都有這個階段。”

卻沒承想,這使得小語變得驕傲、任性、不合群,和我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

尤其是在小語進入小學之後,這種非智力因素也間接影響到了她的智力發展。

“媽媽,今天我和同學吵架了。”說話間,她還覺得吵架是件應該做的事情。

“發生什麽事情了?和媽媽說說。”我問她。

“今天做課間操時,老師誇她了,說她做得好,是最棒的孩子。我覺得我是最棒的孩子。看到她那麽高興,我就很生氣,最後集合的時候,我趁她不注意,就踩了她的腳。她告訴了老師,老師批評我了,同學也不愛和我玩了。這一天,我也沒好好聽課。”她說。

小語說的話讓我有些難以相信,她的嫉妒心是我沒有想到的。她下麵說的一句話,更是讓我的負罪感加重了。

“媽媽,你不是說我是最優秀的嗎,怎麽老師不這樣說啊?”

是我的溺愛,讓小語產生了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在她眼裏,所有的人都應該給她唱讚歌,一旦別人在她麵前誇別的孩子,她的心理就開始失衡,影響她的心智發展。

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方式,不再事事表揚、溺愛她,而是告訴她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給她擁戴。她做得好的地方,我會直接表揚她;她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會直接給她指出來。

慢慢地,小語的性格就有所改變了,身邊的朋友也多了起來。

別讓生日變成“溺愛日”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樓上今天有人過生日,聽著好不熱鬧。第二天在樓道裏,我正好遇見樓上鄰居。

“你家昨天有老人過生日吧?”我和她打招呼的時候順便問了一句。因為在我的意識裏,隻有老人過生日的時候,時間才會持續那麽長。

“哪啊,是我家的小祖宗過生日。老人都不愛過。”她解釋道。

原來是給孩子過生日。在孩子生日這一天,給孩子送些禮物和祝福是很多家庭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是,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裏呢?這不禁值得人思考。

清楚地記得,單位有個同事的孩子過生日,同事還大張旗鼓地請我們單位的人一起去飯店吃飯。不好拒絕,我就去了。

飯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到齊了。那麽多大人,給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慶祝生日,多多少少讓我感到很尷尬。席間,我聽見孩子的姥姥說了一句話:“我過生日的時候,蛋糕比這小多了,女兒也沒這麽用心。”說完還歎了口氣。

切蛋糕的時候,那個孩子自己站起來,將那塊最大的端到自己麵前。

“把這塊給你爺爺吃吧,這是你爺爺給你買的蛋糕。”

孩子的爸爸這樣對孩子說。孩子接著回了爸爸一句:“今天是我的生日,你們不是說,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嗎?我現在不想給爺爺吃。”說完,還在蛋糕上好幾處都咬了一口。

在座的人都很尷尬,全都沉默了。現在想起來,我仍然覺得自己不該去,卻又轉念一想,這也給了我教育孩子時的一些思路。

孩子在家裏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照顧:你有好吃的會放在孩子麵前,讓孩子一個人享用;你可以不過生日,但是孩子不能不過,不僅要過,還要買蛋糕、買禮物;你可以不穿名牌,但是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名牌……

你要將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裏擁有特權,這樣就會從思想上減少對孩子的溺愛。

別讓孩子成為生活的局外人

當我看見下麵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有些吃驚,也有些遺憾。

一些中國孩子去國外留學,外國學校為他們準備了很好的宿舍,寬敞幹淨,每間宿舍還有個漂亮的廚房,裏麵的廚具、炊具一應俱全。

“好了,這裏就是以後你們生活的地方了。”

可是當這些孩子看了一遍之後,幾乎同時谘詢同樣的問題:“誰給做飯?”

外國老師麵對中國的孩子,很詫異,因為在外國人看來,像他們這麽大的孩子,自己做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現在在這些中國孩子的眼中,做飯卻完全和他們沒有關係。

是什麽讓孩子成為生活中的局外人了?是你對孩子的溺愛。孩子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使得他們失去了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才會出現上麵的一幕。

讓孩子成為生活中的小主人,而不應該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局外人和旁觀者。

親子感悟

愛孩子可以幫助孩子成長,而溺愛孩子則會阻止孩子成長。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的保護和幹涉是應該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你的溺愛隻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所以,請停止對孩子的溺愛吧,珍惜孩子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主動性的表現,創造機會讓孩子成長為自己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