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不如身教

對孩子的教育,滲透在生活的很多細節中,你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你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要重視自己的身教,這樣的教育才會更有說服力。

別在孩子麵前撒謊

有一次,我晚上休息得晚,偏偏忘了定鬧鍾,第二天醒來時,還有十五分鍾就到上班的時間了,就算不吃早飯也來不及了。

我給單位領導打了個電話,說自己感冒了,不能去上班了。那天,我也沒有送小語和小鬆去幼兒園。

可沒想到的是,下午有個同事回家的時候路過我家,便上樓來看望我。她來的時候,小語和小鬆正在屋子裏跑來跑去,很吵。

“小語、小鬆,你們安靜一會兒,你媽媽都生病了,你們這樣會影響媽媽的。”同事看著吵鬧的孩子說道。

我當時很緊張,害怕孩子會說我沒有生病。可是,小語卻說:“阿姨,我們沒有影響媽媽,媽媽現在好多了。我們很聽話,剛才,我給媽媽倒水,弟弟給媽媽拿藥。”

“你們真是好孩子。”同事羨慕地說,“你家孩子真乖,你可真幸福。”

送走同事,我問小語:“為什麽要撒謊說給我倒水拿藥了?”

“媽媽,我隻有說你生病了,你才不會被扣錢。不是你說的嗎,如果遲到,就要扣錢;如果請病假,就不會扣錢了。”

如果當時我向小語和小鬆承認自己錯了,之後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可是,我那時卻誇小語替我圓謊了。

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我是小鬆的班主任。他的病好了嗎?什麽時候能來上學啊?”

我愣了。小鬆和往常一樣回家,我問他今天幹什麽去了,他見我已經知道事實,和我說他今天去遊戲廳了。我很生氣。

“媽媽,你不覺得我很聰明嗎?第一次我撒謊的時候,你還誇我呢,現在怎麽批評我了?”小鬆的話讓我無言以對,嘴邊想要教育他的話也隻好咽回去。

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弱,模仿能力很強,第一次撒謊的時候,如果得到了誇獎,就會對“撒謊”產生錯誤的意識,以為撒謊是正確的事情,所以就會經常撒謊。

這時,你就要審視自己的行為,真誠地向孩子道歉,敦促孩子向老師道歉,孩子以後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讓孩子向你學習

平時,我經常對小語和小鬆說對待身邊的人和事要懷有愛心,在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就要給予幫助。

那次,我和小語在街上走,前麵有個孩子可能是剛學會走路,走得不穩,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我還以為小語會主動上前把那個孩子扶起來,可是,我卻從她的嘴裏,聽見了一句:“真笨。”

在孩子的媽媽趕過來的時候,我已經扶起了那個孩子,她的媽媽對我說:“謝謝。”

“小語,你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還沒有這個妹妹走得好呢,可是,從來沒人說你走得慢。你不但不幫助她站起來,還在一旁說嘲笑的話,媽媽不希望你成為這麽冷漠的孩子。”

小語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說:“媽媽,我要向你學習。”說著拿出口袋裏的糖給那個孩子吃。孩子衝小語笑了笑,小語也開心地笑了。

後來,到了一個天橋,上麵有個靠拉二胡賣藝的老人,小語停在他麵前,眼裏已經開始出現淚花了,這孩子,愛心來得還真快。

“媽媽,你給我5元錢吧,我給這位爺爺。回家,我用我的零花錢還你。”

臨走的時候,小語還靠近那位老人說:“爺爺,你要好好生活。”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我問小語怎麽那麽熱心,她對我說:“媽媽,我是跟你學的。”

你的好的、不好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裏,還會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所以,在孩子麵前,一定要注意自己可能會帶給孩子的影響,從而嚴格要求自己。

讓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要做什麽樣的人

鄰居王凱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對於他的孝順,我也是親眼見過的。

他的嶽母得了中風,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吃喝拉撒都要靠人照顧。可是,嶽母回家之後沒幾天,王凱老婆就要出差半個月。因為是鄰居,我們兩家關係也不錯,王凱的老婆走之前,她拜托我多照顧一下家裏。

一天晚飯後,我去了王凱家,推開門看到的一幕,讓我很感動。他正在給嶽母擦身子,一點也不像是女婿,更像是兒子。我要幫老人擦,他還不肯,擦完,又把嶽母抱到**,這才顧得上擦自己流下的汗。

老人說話不方便,但是連連向王凱豎起大拇指,我懂老人的意思。王凱笑著對嶽母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正想誇他,隻見,王凱的兒子給他端來了一杯水,說:“爸爸,你太累了,喝杯水吧。你老了,我也會像你對姥姥那樣照顧你的。”

王凱很動容,眼裏泛著淚花,那是一種自豪感和欣慰感吧。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認識到身教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因為之前,他的兒子就知道對父母撒嬌,讓他有孝順父母的想法很不容易。

回家後,我和老公說起這件事情,我們都說要做孩子的好榜樣,目的不是為了等我們老了之後,讓孩子好好孝順我們,而是從中受到啟發,決心從自身出發,為孩子做好的榜樣。

對孩子的教育,滲透在生活的很多細節中,你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會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你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要重視自己的身教,這樣的教育才會更有說服力。

說到不如做到

一個孩子交上來的日記裏,這樣寫道:

昨天,我在學校門口撿到一元錢,我把它放進書包,打算第二天早上交給老師。回家後,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這個傻孩子,應當拿著撿來的錢去買棒棒糖嘛。”

於是,我就拿著撿來的錢買了兩塊棒棒糖。

後來有一天,我在客廳裏撿到10元錢,我開心地拿著這10元錢請小夥伴吃雪糕。正當我們在樓下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媽媽揪住了我的耳朵,說:“你怎麽可以拿我的錢請別人吃東西?”

“媽媽,錢是我在客廳撿的,上次你不是讓我拿撿來的錢買糖吃嗎?”我不解地問媽媽。

“那不是家裏的錢,你在家裏還能撿到別人的錢嗎?以後在學校撿到錢要交給老師,在家裏撿到錢要交給我。”媽媽說這話的時候,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她心裏的矛盾。

媽媽前後不一的行為,讓我很迷茫。我多麽希望媽媽是個言行一致的人啊!

我主動找這個孩子的媽媽了解情況,她的媽媽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當我發現孩子拿我落在家裏的錢買吃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我說得再好,做出來的卻是另外一套。我以後會注意的。”

不久之後,我在日記裏見到了另一個媽媽:

最近,我發現媽媽變了,她教育我該怎麽做的時候,她在生活中也真的這麽做了。她還說,要和我一起進步。有這樣的媽媽,我很幸福。

再多的道理,在行動麵前都會遜色。說得好聽,不如做得到位。孩子會在你的行動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會更高。

親子感悟

你在說話、做事的時候,不要忘記身邊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在看著你。你正麵的、負麵的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孩子在你那裏學到了壞習慣,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了。“未曾正人,先要正己;未曾立言,先須立身。”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