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閱讀一篇文章

思思:“現在到了思維導圖應用的實戰環節啦。”

圖圖:“我們都等不及啦,想看看思維導圖的威力呢。”

思思:“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給一篇文章繪製思維導圖。”

圖圖:“文章可是有很多題材的,怎麽來確定中心主題、主幹和分支呢?”

思思:“放心吧,不管哪一種題材,都有常見的線索,就用這些線索來確定主幹和分支。”

寫人的文章,如果是通過幾件小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主幹就是事件,二級分支就是每個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風娃娃》這篇課文,在三個地點發生了三件事,就以地點作為主幹,在每個地點發生了什麽事,再以起因、經過、結果展開來畫出分支內容,如下圖所示。

當然也可以直接根據人物特點來確定主幹,比如《媽媽睡了》這篇課文,三段內容描繪了媽媽的三個特點,用這三個特點作為主幹再合適不過了。

寫景的文章,可以按照景色瀏覽的時間順序、地點順序,或者景色特點來確定主幹。例如,《黃山奇石》就可以根據景色特點來確定主幹。

圖圖:“我發現了,這些都在五種分類方法裏,時間順序或者瀏覽順序就是過程分類法,‘起因/經過/結果’也是過程分類法,景色特點是要素分類法。”

思思:“沒錯,掌握分類的五種技巧,再參考下麵這張圖,確定主幹和分支就不難啦。”

不同題材的文章的主幹分類可以參考下圖,當然,同學們也不要局限於這張圖。

現在,我們來看具體的例子,這是一道小學五年級(摘自《黃岡小狀元:快樂閱讀》五年級下)的閱讀試題。

將文章畫成思維導圖,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步,確定中心主題。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一鳴驚人”。

第二步,確定主幹。這是一篇記敘文,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確定主幹,屬於要素分類法。事件的二級分支,采用“起因/經過/結果”,這是過程分類法。為了讓整張圖布局更美觀,可以采用“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作為主幹。

第三步,確定分支細節。心中有了主幹內容後,就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在文章中畫出相關的關鍵動詞和名詞,然後做分類整理。

時間:公元前613年。

地點:楚國。

人物:有楚莊王,伍舉,蘇從。既可以直接並列呈現,也可以按照職位,先列出國君和大臣,下一級分支再列出具體人物。

起因:楚莊王登基以後,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他還下了一道命令,不讓大臣勸諫。提煉出“楚莊王”的行為和命令,所以,關鍵詞分別是“行為”和“命令”。

經過:有兩個大臣勸諫,分別是伍舉和蘇從,重點是伍舉的勸諫方式,是問答猜謎的形式,同時點明了主題。

結果:楚莊王最後聽從了兩位大臣的勸諫,開始改革政治、提拔大臣、操練兵馬、收服部落。在這裏,關鍵詞選用了動詞,“改革”“提拔”“操練”“收服”,看到這些動詞,就能夠聯想到改革政治、提拔大臣、操練兵馬、收服部落。請問同學們,如果都選用名詞,你會怎麽選呢?

關鍵詞的提煉,以名詞和動詞為主,並在分類上要符合金字塔原理,以及同一層級同一邏輯的原則。要符合這兩點要求,至少關鍵詞的詞性要一致,都是名詞,或者都是動詞。

最後,圖畫完啦,請同學們看圖來答題吧,答案都已經在圖上啦。同時,看著圖,你能複述出這則小故事嗎?

請你動腦又動筆

畫出下麵這篇文章的思維導圖。

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樹。沒有鋤頭挖樹坑怎麽辦?小野豬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會兒,小野豬就用嘴巴拱出了一個樹坑。沒有籮筐運肥料怎麽辦?小袋鼠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一個皮口袋。”不一會兒,小袋鼠就用皮口袋運來了一堆肥料。三個小夥伴把小樹栽進坑裏,施上肥料,培上土。沒有水桶澆水怎麽辦?小象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長長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邊,用長鼻子吸足了水,把樹坑澆得濕濕的。小樹栽好啦!三個小夥伴手拉著手,圍著小樹又跳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