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月餅的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個習俗,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曆史。據說,最早的月餅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那時候,人們會製作一種實心的麵餅,稱為“太師餅”,是月餅的雛形。到了漢朝的時候,張騫出使西域,將西域的芝麻、核桃等帶了回來,人們便在製作過程中將這些都添加了進去,味道意外地可口。當時的人們將這種加工過的餅稱為“胡餅”。

到了唐朝的時候,糕餅製作的方法已經十分成熟了,各種美觀可口的點心被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有一年中秋佳節,唐玄宗與楊貴妃吃著胡餅賞月時,覺得胡餅這個名字讀起來實在不雅。楊貴妃抬頭看著皎潔的月亮,便隨口說道:“那不如叫作月餅吧。”唐玄宗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便將胡餅改為了月餅。

各朝各代,月餅的稱謂不太相同,有胡餅、小餅、宮餅、月團、團圓餅等。在中秋節這一天吃月餅的習俗,一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漸漸在民間廣泛流傳起來,據說,這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元朝末年,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原的廣大人民實在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紛紛揭竿而起,想要推翻元朝的統治。

朱元璋當時也率領著一支起義軍進行抗爭,但是他深知僅憑自己這一支起義軍的力量,很難推翻元朝的統治,所以想要聯合其他各路起義大軍,一起發動起義。但是,元朝的官兵搜查得很嚴密,朱元璋無法將消息傳給其他起義軍的首領。

在朱元璋一籌莫展的時候,軍師劉伯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中秋節快到了,我們可以把寫有起義時間的字條塞進月餅裏,派人送到各路起義軍首領的手中,他們看到字條,自然會和我們一同起義。”

“可是,萬一被朝廷的官兵查到,豈不是前功盡棄?”朱元璋還是有點擔心。

劉伯溫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們可以提前通知各地的老百姓,讓他們在中秋節這一天互相贈送月餅,這麽多人一起互贈月餅,官兵不會起疑心的,就算去查,也是無從查起,這個辦法一定會萬無一失。”

就這樣,在元朝官兵的嚴防死守之下,朱元璋還是成功地與各地的起義軍首領取得了聯係。到了中秋節那一天,各地起義軍一起響應朱元璋,元朝的都城大都很快就被起義軍攻破了。

朱元璋當上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之後,在每年的中秋節會對有功勞的大臣論功行賞,將美味的月餅賞賜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家裏與家人一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