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倉頡造字

在很久以前,文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時,人們主要是結繩記事。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繩子,代表不同的事件。人們想要記住一件事時,就在繩子上打個結,日後看到那個結,便會想起之前發生過什麽事件。

但是,光憑幾個繩結,不能把每件事都記得清清楚楚,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常常將發生過的事情搞混淆。這時,有一個叫作倉頡的年輕人就想,如果能有一種更精確的記錄辦法就好了。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的工作是負責記錄各種各樣的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倉頡覺得很多事件都記不清楚了。看著長短不一的繩子,他想這些事件都是要流傳後世,當作史料傳下去的,隻靠繩結和人們的口口相傳,準確度一定會大大降低,怎麽辦呢?

倉頡日思夜想,希望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來替代結繩記事。

有一天,黃帝帶人去森林裏狩獵,當他們走到一個岔路口時,不知道該往哪條路走了。一個獵人說應該往西邊這條路走,另一個獵人說應該朝東邊這條路走,兩個獵人都堅稱自己記得上一次進入森林就是走的自己所說的這條路。

就在眾人不知道該走哪條路時,一個路過的老獵人指點他們,說:“走中間那條路,你們看地上有野獸的腳印,說明野獸都是從這條路進入森林的。這個大一點的腳印是老虎的,小一點的腳印是兔子的。”

老獵人的話一下子點醒了倉頡:老獵人憑借腳印來區分不同的動物,那麽自己也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區分不同的事物。

倉頡根據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創造了相應的符號,人們覺得他這個辦法簡單又好用,紛紛效仿。

黃帝知道後,對倉頡大加讚賞。倉頡創造的這些符號,便是最早的文字。倉頡看到很多人在使用自己創造的文字,漸漸變得驕傲起來。最開始,倉頡造字時,總會左思右想、不停修改,後來,他看到不管自己造出的字是什麽樣,人們都照用不誤,便不再用心造字,開始馬馬馬虎虎地應付起來。

一天,倉頡正躺在家裏休息,一個白胡子老人走了進來。

“你是倉頡?”老人滿頭白發,胡子上至少打了一百個結,表明他已經超過一百歲了。

倉頡忙站起身,回答道:“我是倉頡,請問你有什麽事?”

老人說道:“我有不懂的字,想來請教你。”

倉頡看到歲數這麽大的老人還專程來找他請教,心裏十分得意,連忙請老人坐下,說:“老人家,你盡管問吧。”

老人說道:“你造的‘馬’字、‘牛’字最下端都有四條腿,可是你造的‘驢’字怎麽沒有了呢?這是為什麽?”

“這是因為……”倉頡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他造“驢”字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最開始造字的耐心,隻是隨便畫了幾筆而已。

老人接著問:“魚是有尾巴,但是沒有腳的,為什麽你造的‘魚’字又有尾巴,又有兩隻腳呢?難道你見過這世上有長兩隻腳的魚,才這樣造字嗎?”

“我……我沒有見過長腳的魚。”倉頡額頭滲出冷汗,他慌忙擦汗。

老人看著倉頡,“你是一個聰明又能幹的年輕人,你創造的文字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麻煩,大家信任你、敬重你,可是你現在敷衍了事,不認真造字,不是辜負了大家對你的信任嗎?”

倉頡低著頭,不知該如何回答。他以為自己不管怎麽造字,大家都不會提出質疑,沒想到老人會來和他說這樣一番話,令他感到無地自容。

倉頡表示自己知錯了,以後一定認真造字,不會再驕傲自滿,隨意應付了。老人聽了倉頡的話之後,滿意地離開了。

原來,老人是黃帝找來規勸倉頡的,黃帝不想讓倉頡因為自大而迷失自己,便將年紀最長的智者找來,請他為倉頡指點迷津。

自那之後,倉頡每造一個字,都會反複推敲,還會去征求老百姓的意見,大家都說好,他才會確定下這個字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