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人生

金錢並非保障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受物質主義的主宰和操縱,不斷地以追求財富、積累金錢作為奮鬥的目標,認為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就擁有了快樂。誠然,金錢對人們的生活的確有作用,但是並不像大多數人想的那麽重要。

人們對金錢最為普遍的一種錯誤認識是,錢可以使他們快樂。斯邁爾斯指出:金錢聚積過多,不僅不會帶來快樂,反而會成為仇恨、相爭等煩惱的根源。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通過努力工作、繼承遺產、運氣或是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大筆錢,然而,或是因為不滿足,或是因錢而導致朋友的紛爭、感情的背離,或是因為錢已夠多而失去了目標,總之,他們都沒有得到快樂。許多有錢人擁有一切物質上的享受,卻過著自暴自棄的生活。

斯邁爾斯指出:“不管人們處於何種地位,錢都是生存必需品,錢也是增進休閑方式、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途徑。然而,不幸的是,人們都被貪婪蒙住了眼睛,把錢視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改善生活的手段。把金錢本身當成了目的,人們就會陷入失望和不滿,並且永遠無法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

對錢的另外一種誤解是,人們把錢看作生活的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如此,便會使我們失去一心一意地積蓄物質財富的耐心。如果你開始把錢看成完全的保障,你的生活便會出現問題。人所能擁有的真正保障應該是內在的保障。這種內在的保障來源於天賦、創造力、才能、健康的體魄等內在因素,你應該相信你能夠運用自身的條件,去應對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所要麵對的一切問題和情況。

一旦你擁有了這種內在的實際保障,你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惶恐和害怕,也不會將時間和精力專注於給自己建立外在的財務上的保障。最好的財務保障就是內在的創造能力,這種保障任何人都奪不走,你永遠都能想辦法謀生。你的本質是建立在你本身是什麽人,擁有怎樣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你所擁有的外在的物質上。即使你失去了所擁有的,你也還是自己生活的中心,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過程。

將個人的安全感建立在金錢上,無異於修建空中樓閣。那些努力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沒有保障的人。情感上缺乏保障的人積累大量金錢來抵禦人格上所受的打擊,填補空洞脆弱的內心,宣泄不愉快的感覺,這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追求外在保障的人本質上極為缺乏安全感,因此試圖通過外部的事物,比如金錢、配偶、房屋、車子和名聲,來求得心理上的安穩和平衡。他們一旦失去了自己所擁有的金錢財富,就失去了自己,因為他們的安全感以及對自己的認同感,完全是以金錢為基礎的。

以物質和金錢為基本保障有很多褊狹之處,就算你是超級富翁,也可能遇車禍身亡,有錢人的健康和沒錢人的一樣會逐漸衰敗,戰爭爆發影響窮人,也影響富人。以錢為保障的人還得時刻擔心金融崩潰時他們會失去所有的錢財,他們不僅沒得到什麽確實的保障,反而還增加了許多恐慌的事。

那麽,錢和快樂到底有什麽關係呢?我們承認錢是生存的一項重要因素,但這並不代表,隻有有很多錢才能夠快樂。為這個社會主流所認同的那些成功人士,總是時時刻刻在宣揚,百萬富翁才是生活的勝利者,也就是說,我們其他人都是失敗者。但很多事實證明,大部分財力平平的人比我們在報紙上讀到的百萬富翁更有資格當勝利者。

斯邁爾斯指出,錢是生活中的權宜辦法,錢對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能夠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們如何聰明地運用手上的錢,而不是看我們到底有多少錢。

不為金錢賭明天

正因為生活離不開金錢,許多人便強烈地追求它,甚至為了金錢不惜把自己的明天也賭上,這樣一種不負責的、帶有賭博性質的致富行為,是要不得的。

掙錢不是賭博,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孤注一擲,即使贏了也不見得是好事,輸了更是一塌糊塗。做生意不是找金礦,金礦找到了自然致富,可是天底下有多少人找到了金礦呢?世上隻有持久的生意,沒有持久的暴利,與其求橫財,不如細水長流,積少成多。老老實實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長,最終也可以成為商界巨子的。 “百富勤”曾經是在香港金融市場叱吒風雲的明星級證券行,卻也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宣告清盤,僅僅 10 年,“百富勤”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它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到底能帶給人們多少啟發呢? “百富勤”的創辦人是杜輝廉和梁伯韜,他們都是香港證券業裏屈指可數的精英分子。1987 年的股災之後,香港的股票市場一片狼藉,就在這時候,杜輝廉和梁伯韜兩人創辦了“百富勤國際公司”。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隻展翅的雄鷹,以“快、狠、準”

的經營作風,抓住每一個可以實現豐厚利潤回報的機會,勇於開拓。所以在短短10 年間,“百富勤”就由一家 3 億港元的小經紀行發展到總資產 240 億港元的跨國集團公司,被認為是股市的神話。 “百富勤”的發展表麵上看來一帆風順,其實投資風險一直伴隨著它,隻不過“百富勤”成功得太快,使它的領導者忘記了投資的要訣——“分散風險”,導致它的投資金額過大,而且忽略了亞洲市場的風險,孤注一擲地把資金投入到亞洲,沒有分散資金投資到其他市場,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導致“百富勤”全軍覆沒的失誤是印度尼西亞投資業務。由於“百富勤”的投機心理太強,越高風險的業務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的投資過大,將近 6 億美元,相當於總投資額的 25% ~ 30%。它忽視了匯率的風險,也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對風險的承擔能力。

很快,因為印尼盾和韓元大幅貶值,給“百富勤”的投資造成了重大損失,尤其是定息債券(這些債券以有關國家貨幣計算價值)損失驚人,賬麵損失高達10 億美元,約 77 億港元,加上其他部門的虧損,總損失達 100 多億港元。

在沉重的打擊下,“百富勤”終於支撐不住,宣告清盤。它的成功在於抓住了許多投資機會,所以得以發展,它的失敗則在於其投機心理太強,以孤注一擲的方法要麽大富,要麽就自殺般的大敗。

如此財雄勢大的企業尚且如此,對於本錢小、承受風險能力弱的個人來說,更是要量力而行。絕不能像賭博一樣,把成敗押注在一個項目上,不成功便成仁,那樣就會承擔太大的風險。投資做生意,一定要先考慮本身的財政情況,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因為風險是隱藏在利潤背後的,它隨時都會跳出來逞凶,如果缺乏足夠的周轉和啟動資金就會像被人掐著脖子一樣,喘不過氣來。

許多暴發戶雖然賺了錢,但他們的行為卻是不值得我們學習與效仿的。有的暴發戶靠不擇手段撈錢,有的暴發戶靠打法律的擦邊球發財,有的靠蒙騙顧客和客戶而致富。這樣賺的錢不僅是不光彩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你想想,老鑽法律的空子是多麽危險的事,弄得不好就要進監獄掉腦袋,多不值得。騙客戶也絕不是正道,買主在付冤枉錢時,也許是出於急需,但事後肯定永遠不會光顧你的生意了。也許你會說,失掉個把兒顧客,也沒有什麽了不起,中國有十幾億人口。

這更是大錯特錯。做生意不能把一個個顧客當成一個個孤立的人,而要當成整個社會。你蒙騙了一個顧客,就蒙騙了社會,你的信譽就沒有了,以後的生意還怎麽做呢?

認識人生的本質

人生是什麽?這是很難用一句話說明的。通常的說法是:人生就是人的生活。

可是這樣說不過是同義反複。“生活”又是什麽呢?用“生活”一詞概說人生,實際上並沒有多說什麽,因為“生活”本身還是需要加以說明的。當然,可以揭示概念的外延,說它包括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也可以把生活加以具體描述,說人生就是生存、勞動、戀愛、交往、精神活動等等。但是,這樣雖然可以從生活的範圍、形式、經驗上說明人生,但不能體現出人生的本質特征,使人對人生有一個概括的把握。

從本質上認識人生並不容易。兩千多年來中西哲學家對人和人生作了無數的描繪、說明,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關於“什麽是人生”的概括定義,說明“人生是什麽”幾乎成了一個千古難題。我們並不奢望說出一個人人都讚成的一勞永逸的人生定義,但我們認為每個自覺把握人生的人,必須有一個對人生是什麽的正確認識,從而指導自己的人生行為。

其實,人這個小宇宙同大宇宙一樣,是可以認識的,並不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人生。這就是說,要從人生的現實生存狀態中尋求人生的本質,回答人生是什麽。

人有著大體與動物相同的生理活動,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環境和物質條件。但是,人畢竟與一般動物不同,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人作為社會動物,雖然 不 能 完全 擺 脫 動 物 性 需 要, 生理 活 動 要 受 生 理 法則 支 配, 但 由 於 人 在社 會 生活中 能夠自覺 地、有目 的地控製 自然和 改造自然, 控製生 理和調節 生理,因 此也 使 生 理活 動 自 然 實 現 社 會 化改 造。 這 種 改 變 之 大,使 動 物 和 人 類 之 間有 一 條明顯的鴻溝。

人類不是通過簡單的刺激反應來適應環境,求得生存,而是用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去改造環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主動地尋求生存和發展,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人的生存和發展決不能脫離社會生活,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環境及其曆史進程。人類社會曆史,是按照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辯證發展的規律以及一定的社會發展規律向前發展的。因此,人生不能離開社會曆史的製約,而實現絕對的自我。

在這個意義上說,任何個人都是按照一定規律發展的曆史車輪上的一個齒輪,一個螺絲釘;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過程,都不過是在社會曆史所提供的舞台上進行的有限活動罷了,而不可能相反,從自己的頭腦裏去創造、外化社會曆史。因此,絕對自我的說法是錯誤的、不現實的。精神活動、自我意識,不過是人腦活動的性能,是實際生活過程的反映。

那麽,人生是否就是完全順從曆史規律的消極被動的生活過程呢?是否如斯多阿主義者所說的,像狗一樣被拴在曆史車輪後麵跟著跑或被拖著走的呢?當然不是。對待人生,不但要肯定人生必然受製於社會曆史條件,而且應該看到由曆史規律所左右的社會曆史條件下,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事先按照理想的目標,安排自己的行為,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以生產勞動為核心的人生活動,不僅在人類產生的過程中起了決定作用,而且在人類產生後,在人的生存和發展中,也起著推動作用。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生。所以人生的本質是以生產勞動為核心的主動適應和創造生活的過程。

這一關於人生本質的思想,肯定了勞動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 將 人 生 歸結 為 主 動 適 應 和 創造 生 活 的 過 程, 因 而也 肯 定 了 人 生 態 度和 人 生目的 對於人生 的重大 意義。所以 抽象出 來人生的 本質,可以 概括為: 人生的 本質 就是 以 勞動 實 踐為 核 心的, 用科 學 的人 生 態度 來 追求 人 生目 的 並實 現 人生 價值的過程。

確定人生方向

當今時代,對多數人來講,工作是滿足生活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所謂人生策劃,主要是對工作或者職業進行策劃,不僅要滿足人生的基本需求,而且要通過工作尋找人生的理想。對此,法國小說家阿爾伯特曾經說過:“沒有工作,生活將會腐化墮落,但假若工作沒有靈魂,生活也會死氣沉沉。”

很多人認為,與其把時間花在對未來的策劃上,不如腳踏實地地苦幹。這種想法十分偏頗,實幹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實幹中加入合理的策劃,那麽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艘輪船作比喻,如果實幹是輪船的馬達,那麽策劃就是輪船的路線和方向盤,照著策劃前進,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否則就會迷失在人生的海洋之中。

許多傑出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都訂出了達到目標的具體計劃,他們花費了巨大的心血努力照著計劃奮鬥,於是獲得了令常人羨慕的勝利。

安德魯·卡內基以前隻是一家鋼鐵廠的工人,但他定下了製造及銷售最優秀的鋼鐵的明確目標。憑著他的雄心壯誌,他製訂了完整的計劃,並一步步發展下去。最終,卡內基成了鋼鐵業巨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再請看下麵這個故事: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

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是轉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麽走不出來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為什麽。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10 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 800 英裏的路程,第 11 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隻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 的 圓 圈, 最後 的 蹤 跡 十 有 八 九是 一 把 卷 尺 的 形 狀。比 塞 爾 村 處 在 浩 瀚的 沙 漠中間, 方圓上千 公裏內 沒有一點 參照物,若 不認識 北鬥星 又沒有指 南針,想 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 萊文 在 離開 比 塞爾 時,帶 了 一位 叫 阿古 特 爾的 青年, 就 是上 次 和他 合作的 人。他 告訴 阿 古特爾,隻 要你 白天 休息, 夜晚 朝著 北麵 那顆 星走, 就能 走出 沙 漠。 阿 古 特 爾 照 著 去 做, 三 天 之 後 果 然 來 到 了 大 漠 的 邊 緣。 阿 古 特 爾 因 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是管理者還是企業員工,不管你是做大事情還是小事情,當你準備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就要有自己正確的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