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與天賦

勤奮造就天才

米開朗琪羅這樣評價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爾:“他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靈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的是得自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拉斐爾怎麽能創造出這麽多奇跡一般完美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不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為之悲痛不已,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為之哭泣。拉斐爾終年 38 歲,但他竟留下了 287 幅繪畫作品,500 多張素描。其中一些繪畫作品每一張都價值連城。

對那些懶惰散漫、遊手好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多好的警告啊!

美國媒體大亨泰德·特納經常引用老師對他的勸告,他的老師約舒亞·雷諾德常說:“那些想要超過別人的人,每時每刻都必須努力,不管願不願意。他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娛樂,隻有艱苦的工作。”確實是艱苦的工作,但是對特納而言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美國敘事詩人朗費羅宣稱:如果把偉大的詩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麵的橋梁的話,那麽詩人靜靜地研究和學習則是水麵之下的橋基。雖然橋基沉沒在水麵以下看不見,但卻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一下一些偉大作品的“初稿”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從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到朗費羅寫成的《人生禮讚》,沒有哪部作品在最終完稿前不是經過不斷地修改和潤色的。

一位朋友對大律師羅弗斯·喬特說:“那麽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是讓人覺得很不錯。”這位偉大的律師怒道:“簡直是胡說!你還不如把希臘字母丟在地上,指望著撿起來就成了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呢!”

坐等什麽事情發生,就好像等著月光變成銀子一樣渺茫。希望宇宙中發生奇跡,能夠取代自然法則的作用,那簡直是不可能的。這些想法往往是懶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長遠規劃者的托辭。

美國偉大的政治家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曾經說:“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美國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丹尼爾·韋伯斯特在 70 歲生日時談起他成功的秘密說:“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現在的成就。在我的一生中,從來還沒有哪一天不在勤奮地工作。”

所以,勤奮地工作被稱為“使成功降臨到個人身上的信使”。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如果你覺得“一切都會順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太不幸了。你應該盡快放棄這種想法,一定要意識到隻有勤奮地工作才會使你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在有助於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奮地工作總是最有效的。

即便有過人的才幹,如果不采取任何有價值的實際行動,最終也會一事無成。

斯邁爾斯曾經說:“就我所知,在任何的知識領域,從來沒有哪一本書,或者哪一種文學作品,或者哪一種藝術流派,其創造者沒有經過長期艱苦的創作就獲得了流芳百世的名聲。天才需要勤奮,就像勤奮成就天才一樣。”

這個世界上留存下來的輝煌業績和傑出成就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勤奮的工作,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作品,不管是詩人還是藝術家。

很多傳統說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從早到晚,不管陰天還是晴天,也不管我們身體如何,可能會牙疼、頭疼或者心髒出現毛病,我們每天都必須到達指定的地方,並開始做安排給我們的工作。而隻有在堅持幹上 8 到 10 個小時後,休息才顯得格外甜美愜意。無論在哪裏,賬本上的數字必須精確無誤;無論在哪個倉庫,貨物的數量必須和清單上列出的一致;無論何時,對孩子、對顧客和對鄰居們的態度必須和藹可親。簡而言之,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是因為我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承受了單調乏味、日複一日的工作,才能培養起這種種優秀品質——專心致誌、毫不拖延、精益求精、堅定不移、隱忍執著、堅韌克己等等,而正是這些品質最終奠定了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不是天賦是勤奮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在我國的近代曆史中他書寫了重要的一筆。即使是現在,《曾國藩家書》依然可以列為暢銷書,可見他對我們現代人的影響力之巨。這樣一位聞名遐邇的人物,很多人認為他該是屬於那種天縱英才之流的,但實際呢,據史書記載,他小時候可是天賦不高,甚至有點愚笨。

關於他,史書上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偏巧,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屋簷下,那個賊希望等屋裏的人睡覺之後進去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見他睡覺,那個讀書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 “這種水平讀什麽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實在是稱不上天資聰穎,反倒是那個賊人很聰明,至少比曾國藩要聰明。但是兩個人的結局卻不一樣:那個人雖然聰明,記憶力不一般,隻是聽了幾遍的文章就可以複誦,但是還是成了一個賊;而曾國藩卻成為連毛澤東都欽佩的人,毛澤東曾稱他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2002 年 4 月,拆分後的中國電信在數百個方案中,確定了即將啟用的新標誌。

與此同時,北京城南的某棟建築裏,一個留著絡腮胡子,身材魁梧的人,也終於長長地舒了口氣。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陳丹,中國電信新標誌的設計者。現在的陳丹,早已經成功地設計了多家名牌企業的標誌,在業內也擁有了自己的名聲。

但剛來北京創業之時,他的全部家當就隻有一輛自行車和一個裝滿了資料與作品的大背包。帶著這些東西的他在北京的街頭、地鐵裏向周圍的人介紹自己是幹什麽的,他甚至拉著不相識的人去看自己的設計,希望能被對方選中。

後來陳丹這樣敘述他自己的那段經曆:“1997 年的時候清華同方上市,股票漲得很好,我就根據‘清華同方’四個字做了幾個標誌,打 114 找他們,問他們有沒有標誌。結果知道他們正在招標,回來以後我就全力以赴,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它拿下來。我送了一摞方案去,後來中標了,聽說他們一共收到了 120多個方案,其中有一半是我做的。那些都是我的心血。後來中標了,我感到格外開心,這件事也讓我更堅信一個道理:天道酬勤,公道愛人。”

直到現在,陳丹都還保留著資料、作品不離身的習慣,隻是自行車換成了桑塔納,大背包變成了後備箱。遇到新認識的朋友,他還是會拿出自己公司的資料,因為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拉來“活兒”。陳丹就是這樣,時刻都不忘記自己的事業。

一份浪漫,一份熱情,一份專注,陳丹和他的夥伴們就這樣一起在標誌設計領域摸爬滾打了 8 年,經曆了成功,也遭遇過失敗,但始終都鍥而不舍。

很多人認為搞設計的人,怎麽著也是有幾分天才的,陳丹也該有著自己的天賦。確實如此,陳丹在設計上很有自己的一套,但是當天才沒有努力相伴,再好的天才也會浪費掉。陳丹努力了,所以他把自己的天分發揮了出來,而那些空有天分而不去努力的人,隻能當個有才華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