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內心矛盾
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
每個人都有能力發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不幸的是人們在開發自己潛能、取得成功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種自身的心理障礙,這就是所謂的“約拿情結”。“約拿”是聖經中的人物,上帝給了他機會,他卻退縮了。這是懷疑甚至害怕自己的智力所能達到的光輝水平,心理軟弱到甘願回避成功的典型。
回避成功的心理障礙,主要有意識障礙、意誌障礙、情感障礙和個性障礙等。
我們隻有一一認清它們的麵目,才能有效地克服它們。
(1)意識障礙
所謂意識障礙,是指由於人腦歪曲或錯誤地反映了外部現實世界,從而影響以至減弱人腦自身的辨認能力和反應能力,阻礙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甚至影響了人們在事業上的成功。意識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有:①“自卑型”心理障礙。因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即自認為智力水平低,或家庭、社會條件不如人,而產生一種缺乏自信、輕視自己,不能進行自我能力開發的一種悲觀感受。
②“閉鎖型”心理障礙。不願表現自己,把自我體驗封閉在內心,而不願向他人表現,因而缺乏自我開發的積極性。
③“厭倦型”心理障礙。這是一種厭惡一切自己不感興趣和無能為力的事情的心理狀態。存在厭倦心理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而對自我開發失去興趣。
④“誌向模糊型”心理障礙。是指對將來幹什麽,成為何類人才的想法不明確,從而沒有定向進取的內驅力,而不能進行自我能力開發的一種心理障礙。
(2)意誌障礙
所謂意誌障礙,是指人們在自我能力開發中,確定方向、執行決定、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起阻礙作用的各種非專注性、非持久性、非自製性等不正常的意誌心理狀態。意誌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有:①“意誌暗示型”心理障礙。是指在製定和執行目標時,易受外界社會風潮和他人意見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動搖不定的意誌心理狀態。表現為確定目標時的“朝三暮四”,執行決定時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②“意誌脆弱型”心理障礙。表現在沒有勇氣去征服實現目標道路上的困難,不是主動去征服困難,而是被動地改變或放棄自己長期進取的既定目標。
③“意誌怯懦型”心理障礙。怯懦是一種懦弱膽小、畏縮不前的心理狀態。
這種人過於謹慎,小心翼翼,常多慮,猶豫不決,稍有挫折就退縮,因而影響自我能力開發的完成。
(3)情感障礙
所謂情感障礙,是指人們在能力的自我開發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方麵的不正確的內心體驗。主要表現為情感麻木。情感麻木的產生主要是由於長期遇到各種困難,受到各種打擊,自己又不能正確地對待和加以克服,以致對客觀外界事物產生一種恐懼的內心體驗,從而形成一種內向封閉性的心理狀態。它使人們喪失與人交往的生活熱情和對理想及事業的追求。
(4)個性障礙
所謂個性障礙,是指人們在自我開放中常常出現的氣質障礙和性格障礙。如抑鬱質的人易表現出孤僻、不善交際的弱點;粘液質的人,易表現出優柔寡斷、缺少魄力的弱點;以及多血質的人缺乏毅力,膽汁質的人辦事武斷、魯莽等。
(5)其他障礙
除了意識障礙、意誌障礙、情感障礙和個性障礙外,還有其他幾種影響潛能開發的心理障礙。包括感覺加工中的心理錯覺,知覺中的錯覺和偏見,思維定勢的障礙等,這些障礙主要屬於認識上的主觀片麵性、表麵性,以及思想僵化凝固等。
這些和回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心理障礙,但同樣對人的事業成功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當這些心理障礙互相影響時,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負效應,導致一個人事業的失敗。
很明顯,有些人成就不大,不在於智力不夠,而在於沒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點和障礙,隻有不斷向自己挑戰,認真對待以上心理障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忘記內疚,向前看
我們常聽到人們如此哀歎:“要是……就好了!”這是一種明顯的內疚悔恨情緒,生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不管其所處的環境如何,都會多多少少地體驗到這種內疚情緒。
內疚情緒能使你經常為他人著想,體諒別人,這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德。
當人剛剛降生時,很少注意到別人是否舒適和便利,自己想要什麽就要什麽。當我們逐漸長大時,就會慢慢認識到,這世界上還有別人,自己必須顧及他人的存在。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麵,當我們了解到自私是一種不良的品行,而且隻是在顧及自己的利益時,就會產生一種內疚的刺痛。
內疚能激勵具有德行的人產生一種美好的思想和行為,但並非每種內疚都能產生良好的結果。內疚的悔恨情緒隻有配合積極的心態才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當一個人產生內疚,卻又不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時,就會產生一種有害的結果。
許多人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內疚悔恨情緒的影響,他們簡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實的悔恨機器。在各種心理誤區中,內疚悔恨是最為無益的,它無疑是在浪費你的情感。內疚悔恨是你在現實中由於過去的事情而產生的惰性。然而,時光一去不返,無論你怎樣內疚悔恨,已經發生的事是無法挽回的。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指出,內疚悔恨與吸取教訓是存在很大區別的。悔恨不僅僅是對往事的關注,而且是由於過去某件事產生了現時惰性。這種惰性範圍很廣,包括一般的心煩意亂直至極度的情緒消沉。假如你是在吸取過去的教訓,並決意不再重做,這並不是一種消極悔恨。但是,如果你由於自己過去的某種行為而到現在都無法積極生活,那便成了一種消極的悔恨了。吸取教訓是一種健康有益的做法,也是我們每個人不斷取得進步與發展的必要環節。悔恨則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它是白白浪費自己目前的精力。這種心理既沒有好處,又有損於身心健康。實際上,僅靠悔恨是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安東尼·羅賓經常以愉快的方式來結束每一天。他告誡我們說:“時光一去不返。每天都應盡力做完該做的事。疏忽和荒唐事在所難免,盡快忘掉它們。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未來的包袱。
以悔恨來結束一天,實在是不明智之舉。”羅賓鼓勵我們做一個關門的人,就好像曾任英國首相的勞合·喬治一樣。喬治有一天和朋友散步,每經過一扇門,他便把門關上。朋友疑惑地說:“你沒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喬治卻說:“哦,當然有必要。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然後,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重要的一點是學會將過去的錯誤、罪惡、過失通通忘記,即忘記內疚向前看。我們隻有忘記過去的事,努力向著未來的目標前進,才能使自己不斷走向輝煌。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有位企業家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蒙受了一筆巨大的損失。在這之後,他拒絕承認自己的失誤,拒絕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結果,他失眠了好幾夜,痛苦不堪,但問題一點兒也沒解決。更嚴重的是,這件事還讓他想起了很多以前細小的挫敗,他在灰心失望中折磨著自己。這種自虐的情形竟然持續了一年,直到他向一位心理專家求救後,才徹底地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如果我們考察一下那些著名的企業家或政治家,就會發現,他們大多都能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始終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過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否則,他們就被巨大的壓力壓垮了。
當我們不再抗拒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之後,我們就能節省下精力,去創造一種更加豐富的生活。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去創造新的生活,誰都沒有這樣的情感和精力。你隻能在兩者中間選擇其一:可以選擇接受不可避免的錯誤和失敗,並拋下它們往前走;也可以選擇抗拒它們,變得更加苦惱。
如果我們不接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敗,而是去反抗它們的話,我們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呢?答案非常簡單,它會導致一連串的焦慮、矛盾、痛苦、急躁、緊張等,我們會因此整天神經兮兮、不知所終。 “對必然之事,輕快地加以接受。”這是一句古老的猶太格言。在今天這個充滿緊張、憂慮的世界,忙碌的人們比以往更需要這句話。
既然如此,那就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保持樂觀的態度,輕鬆地生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