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相
一、屌絲逆襲
每行每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比如很牛×的關二爺之於黑幫,高大上的孔夫子在教育界,但在孔夫子出生的五十年前,卻有個妓院的祖師爺,風頭正勁,屢屢刷爆頭條,堪稱那個時代的傳說。
他的名字叫管仲。
公元前725年,管仲在安徽省潁上縣出生。他小時候那窮的啊,偷包子撿菜葉的事兒沒少幹,好不容易活到了二十多歲,生活依然黯淡無光,直到他遇見了鮑叔牙。鮑叔牙是個地道的富二代,史料上記載他有兩大嗜好:一是吃鮑魚,二是喝玉玲瓏(這是什麽生活水準!)。在鮑叔牙的帶領下,管仲開始學著做生意,很快就發了。屌絲和富二代是怎麽成為鐵哥們兒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能知道的隻是管仲這家夥沒事兒就坑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從不當回事兒。管仲有三大愛好:讀書、思考和占便宜,和前兩項一比,鮑叔牙認為貪點兒財不算什麽大事——這哥們兒就是窮怕了嘛,再說咱也不差錢!(《史記·管晏列傳》: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一轉眼,而立之年的鮑叔牙已是齊國政治圈裏響當當的人物,在他的幫助下,管仲也完成了從特困戶到商人再到政客的三級跳。當時的齊國政治圈幫派林立,鮑叔牙跟三公子薑小白是一夥的,他本想讓管仲也加入這個陣營,管仲卻婉言謝絕,反而加入了與之對立的二公子薑糾的幫派。其實長年籠罩在高富帥的陰影下,管仲心裏一直很憋屈,在他眼裏,鮑叔牙的無私幫助如同憐憫,讓他感到窒息——我比你有才華有能力,為什麽要受你的接濟?
朋友間的好意有時候就這樣成了友情的羈絆,敏感的管仲從此走上了與好兄弟競爭的道路,他對二公子薑糾並沒有多看好,隻是與鮑叔牙賭一口氣而已。
齊國那時的局勢,其實不論是薑糾或是薑小白都離國君的位子還很遠,此時在位的是他們的父親齊僖公,第一繼承人是大公子薑諸兒。薑諸兒的人緣相當不好,這如果在太平年間根本不是什麽問題,可那時是亂世,亂世什麽都有可能發生——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因病離世;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薑諸兒被造反的公孫無知殺死;公元前685年,篡位不到一年的公孫無知在旅遊時,被人亂刀砍死。至此,齊國的權力出現了真空,有資格繼承國君寶座的兩位公子幾年前全被齊襄公攆走了,當時薑糾在魯國,而薑小白在莒國。事到如今,已不是一二三報數的規則了,而是誰先回到齊國,誰就是國君!
管仲把這當成了他與鮑叔牙的第一次能力PK,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可惜那年月最牛×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這玩意兒誰都有,而且速度也差不太多,所以取勝的關鍵就是距離。路程上管仲他們要比對手多四十公裏,所以怎麽努力都白搭,還沒等他們趕回齊國,鮑叔牙就已經輔佐薑小白登上了國君的寶座,史稱齊桓公。管仲和薑糾連齊國都城的大門都沒摸到,就灰頭土臉地回到了魯國。(《春秋左氏傳·莊公九年》: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
薑糾當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不甘心的他還想再搏一下,他要向魯國借兵,殺回齊國。一個人的能力就是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管仲對薑糾的想法立刻投了反對票。管仲認為:首先,魯國的軍事能力就遠不如齊國,很難說服魯國出手相助;其次,薑小白的即位完全合法,而且這小子平時的人緣特好,大臣們都擁護他,想打他個措手不及是沒戲的。但氣昏了頭的薑糾根本就聽不進去,他大吼:“如果鮑叔牙是我的第一謀士,絕不會說這麽泄氣的話!”
這話說得多氣人,管仲心裏也窩著一股火呢,想打架是吧?那就打,誰怕誰啊!管仲立刻去了魯國,向國君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非凡的雄辯贏得了魯莊公的絕對認可,立刻就答應了借兵的請求,並決定全力支持薑糾去奪回國君寶座。這就是人才啊,能把一扯淡的事兒講得頭頭是道讓人信服!魯國向齊國開戰完全就是開玩笑嘛,管仲心裏比誰都清楚,但他卻另有打算。
幾天後,薑糾帶著借來的軍隊趕到了乾時。這地方離齊國非常近,是雙方約好的幹架地點。
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邊的情況。齊國:實力爆表的傳統強國,又在家門口打架,以逸待勞,占盡天時地利;魯國:列國時代的二流角色,長途跋涉而來,並且背負著侵略者的罵名。所以,戰鬥剛一開始就進入了尾聲,魯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時的薑糾嚇得都沒脈了,讓他更加驚悚的是——管仲居然沒有隨著敗退的人流逃走,卻單人匹馬向齊軍衝了過去!
這就是膽氣!臨來之前,管仲就已預料到了眼前的一切,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隻手定乾坤。飛揚的塵土和混亂的人群都不能阻礙管仲那如炬的目光,他死死地盯著已能看清眉目的齊桓公,毫不猶豫地射出了一箭。隻要他死了,現在敗了又何妨,國君的位子還得薑糾坐!
那支箭帶著必殺的決心正中齊桓公的小腹。接著,讓管仲極度困惑的一幕出現了——戰車上的齊桓公屹立不倒,而箭,卻掉在了地上。這是什麽情況?管仲目瞪口呆,卻沒有時間思考,趕緊掉轉馬頭逃之夭夭。
乾時之戰以齊國完勝告終,薑小白徹底坐穩了國君的寶座。想來,如果管仲的那箭不是射在了他鑲滿銅片的腰帶上,那結局就是天壤之別了。
疲於奔命的管仲絕對想不到——一封齊國的外交信連夜送往了魯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如果不服,我們可以再戰。要是怕了,就得答應兩個條件——首先,立刻把薑糾宰了,我們可不想他再惹出什麽麻煩;其次,把管仲捆好了送過來,我們老板要親自處理他,以解心頭之恨,那一箭可不是白射的。”信的後半段是鮑叔牙私自加上去的,他不想自己的好兄弟出什麽意外,死在異國他鄉。(《史記·齊太公世家》: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讎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
膽戰心驚的魯莊公一心想著求和,所以他二話不說就砍了薑糾的腦袋,連同管仲一起,打包送到了齊國。
再次見到管仲,齊桓公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後再五馬分屍,要不是鮑叔牙阻攔,或許這個蓋世奇才真就這麽掛了。而之後,鮑叔牙提出的建議更是讓桓公萬萬沒想到。
“他上次差點弄死我!”桓公無法接受讓管仲當宰相這個提議,“而且為什麽啊?齊國有您就足夠了。”
鮑叔牙一笑:“若治齊國,有我足矣。若霸天下,非管仲不可。你我君臣在外漂泊多年,不就是在等一個機會去改變這世界嗎?”(《國語·齊語》: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於臣……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沒再說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次日清晨,身著華服的桓公來到了管仲的茅草屋前,靜靜等候。屋裏屋外的人此刻都不知道,這世界將被他們震撼。
很多年後,功成名就的管仲出了本叫《管子》的書,在書中他評價了桓公——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翻譯說就是:“薑小白這人不小肚雞腸,並且目光遠大。”這是成大事者的必備素質,如果桓公因為管仲射他的那一箭而否掉鮑叔牙的建議,那在曆史的洪流中,他就隻是一粒普通的砂石,而非名傳千古的英雄了。但最讓人感慨的還是鮑叔牙,在舉薦成功後,他又自願成為一名給管仲打下手的小參謀。這不僅是因為他對管仲才學的推崇與信賴,也是為了防止兄弟間再生芥蒂,那就對國家太不利了,畢竟如今已非年少時。
對朋友對國家,鮑叔牙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無私!
孔子說過一句話:“管仲之器小哉。”可與鮑叔牙相比,誰的器量不小呢?更何況一個自尊心強到爆棚的窮光蛋。但追根究底,在管仲心裏,鮑叔牙一直是他最好的兄弟,所以才有了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就這樣,管仲的名相之路起程了。
二、國之大妓
經過兩年的磨合,桓公已被管仲的才華深深折服,因為兩人相差二十歲,所以平日裏桓公都尊稱管仲為“仲父”,並告訴大家有事要先和管仲商量,然後再向自己匯報。他敢有這個魄力,主要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做君主,有眼光有魄力就足夠了,至於其他,那都是手下人的事。
雖然成了齊國的二號人物,可管仲仍然無法忘記他年少時吃過的苦,在他眼中,錢依然非常重要。隻不過錢對於如今的管仲而言,代表的卻是另一種概念——經濟。他認為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不該是軍事能力,而應是經濟實力。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說超出了時代的局限性,不被大眾理解。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強國三要素是:吃飽、穿暖、有砍刀。所以當管仲提出經濟治國的方針理念,立刻就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大家都認為這就是胡言亂語嘛,應該送去治病。但這個思路卻因為得到了桓公的認可(雖然他也不明白管仲要幹嗎)而得以推行,不過管仲接下來的舉動讓桓公也是目瞪口呆。
管仲提出發展經濟的第一步竟然是開妓院!
妓院這東西在古代雖然不違法,但也算不上什麽正經營生,可管仲不光要大力推廣,而且要進行政府扶植,說白了就是讓妓院都成為國企。這事把包括桓公在內的所有人都雷得外焦裏嫩,實在憋不住的桓公找到管仲,問道:“請問仲父,我國正在進行的‘妓院變國有’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策略呢?”
“窮人賺錢是為了生存,商人賺錢是為了享受。主公請想,一個在我國賺了錢的商人,上繳少量稅款後卻跑到了別的國家消費,那我們豈不是很吃虧?所以,讓他們把賺來的錢都花在我們這裏,才是最劃算的。年輕時我也做過商人,深知這幫人是有多喜歡妓院。現在我們把妓院變為國有,就相當於通過商人的手,去賺天下的錢!”
“高!”桓公豎起了大拇指,滿臉的敬仰與欽佩。
生活中的磨難都是上天給予的財富,如果沒有早年的困頓與辛苦,管仲絕想不出這麽牛×又奇葩的招數。就這樣,大力發展妓院產業就成了齊國的基本國策,短短兩三年,妓院就在齊國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在桓公稱霸列國前,齊國已有七百餘家國有妓院。管仲也就此被稱為妓院的鼻祖,一直到民國年間,很多妓院裏還供著他的雕像,祈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戰國策·東周策》:齊桓公宮中女市七,女閭七百。)
妓院產業給齊國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商人們的長期逗留,齊國很快就成了當時的貿易中心。大量的稅收和國企上繳的利潤讓齊國國庫的大門都關不上了,真是太有錢了!有錢了要幹嗎?當然是發展軍備。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口很少,所以每當發生戰爭,軍隊的人數往往就是決定勝敗的關鍵。但增加軍人的數量可遠比賺錢要困難得多,因為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需要十幾年,時間太長。所以,管仲的超級大腦很快又冒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預備役。農民和軍人的區別是什麽?訓練和兵器嘛,這都是花錢可以辦到的。對於現在的齊國來說,隻要是錢能辦到的事,那就全都不叫事兒。
齊國憲法規定:凡成年男子都要參加定期的軍事培訓,培訓期間有工資,平時除了訓練別無要求,但當國家遭遇戰爭,政府將配給預備役人員武器,保家衛國義不容辭。另,戰爭期間,工資乘四。
這條政策得到了齊國廣大百姓的擁護——愛國本就是應該的嘛,現在居然還有錢拿,真是太棒了!至此,齊國全體老少爺們兒都像打了雞血似的想跟人幹架,太嚇人了,周邊的鄰國一看見齊人腦袋都疼。(《國語·齊語》:管子對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站在高高的城樓上,看著日益強盛的國家,桓公與管仲相視一笑,他們都很清楚:接下來,該是我們的時代了!機會隻留給有準備的人,而這對黃金搭檔已經準備好了。
公元前682年,當時統治全天下的周莊王(其實根本沒人聽他的)死了,大家都該吃吃該喝喝,沒人當回事,除了管仲。他火急火燎地找到桓公大喊:“老板,我們的機會來啦!”
管仲當然不是在瞎激動,作為一個擁有超前思維的人,他深知想出名就要靠炒作,現在桓公缺的就是曝光度。但炒作這種事需要渠道,拿著大喇叭亂喊是沒有用的,想營銷形象就要上主流媒體——此刻的周王族雖然已衰敗到了極點,但仍享受著超高的關注度。所以,齊國出巨資為周莊王策劃了一場極為隆重的喪禮,這可把即將即位的周僖王感動壞了——多少年了,就沒人正眼看我們家!但按照管仲的策劃,這還不算完,既然要做,那就往大了做,反正咱不怕花錢。接下來,齊國又給周僖王舉辦了土豪級的加冕儀式,並且邀請到了幾個小國的元首。周僖王從小到大就沒這麽有麵子過,所以在晚宴上,他激動地宣布:“從今以後,桓公就代表我!”
把這句話抻開來講就是:齊桓公代表了至高無上(純扯淡)的王權,想幹嗎都合法。雖然這話本身屁用沒有,但加上齊國超強的實力,那就不一樣了。這一刻,列國的聚光燈全部打在了桓公的身上,本次搶頭條行動圓滿成功。在此之後,大家都認為桓公為沒落王族所做的一切真的很仗義,在這個滿地節操的時代,他成為了道德的楷模。
在回國的路上,桓公再次提起了那個一直沒有答案的問題:“還要多久,我才可以稱霸列國?”
“從今天開始!”管仲終於給出了答案。始於妓院產業的稱霸之路正式開始了。
三、雄霸天下
東周的諸侯國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大家誰都不服誰,所以霸主這東西就從來沒出現過。這不,桓公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召集諸侯們開大會,結果隻來了四家,差點兒沒把他氣死。“這會還怎麽開!太丟人了。”桓公怒吼。
“如果自己都說話不算話,那別人怎麽會拿我們當回事?而且算上我們自己就是五家諸侯,也不算太少了。”管仲認為信用要比麵子重要得多。就這樣,東周第一次諸侯代表大會如期召開,在四票讚成一票棄權的情況下,桓公當選為第一任霸主,並向全天下發表了一份聲明:首先,所有人都要尊重周王族(客套話而已);其次,不管是誰挨打了或者缺錢了都可以來找我,有求必應。多有氣勢啊,潛台詞就是——你們來不來無所謂,反正我是你們的大哥了,有事絕對罩得住。這當然都是由管仲策劃的,可這還不算完,因為想靠這麽兩句話就震住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散會後,齊國立刻發兵滅了沒來參加會議的遂國,這隻是個三流角色,在立威的同時也是讓桓公撒撒氣。如此暴躁的舉動確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多國家馬上表示臣服,為了進一步渲染恐怖氣氛,齊國又發兵狂毆了鄭國和魯國一頓(這兩家不光沒來,而且本就跟他有仇)。至此,再沒人敢當桓公說的話是開玩笑了。
公元前679年,第二次諸侯大會在鄄地召開。這次來的人非常多,票選機製也相當正規,大家一致認可了桓公的霸主地位,名傳千古的春秋第一霸誕生了!(《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霸主好當嗎?當然不。如果桓公隻能跟諸侯們耍耍橫,那就沒什麽意思了,也白瞎了管仲的才華。
整個周王朝的地盤並不十分遼闊,在黃河北岸隻有兩個小小的諸侯國存在,它們是邢和衛,這對難兄難弟特別慘,經常被西北邊的狄族欺負。狄族是遊牧民族,常年顛沛流離,對周王朝的富庶充滿了渴望,但狄族人沒有耐性更沒有條件去改變自身,他們喜歡既簡單又高收益的方式——打劫。
狄族人成天生活在馬背上,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戰士,而近期從歐洲引進的煉鐵技術又讓他們的武器不再匱乏,所以本就弱小的邢和衛隨時都有滅亡的危險。做大哥,就要有大哥的樣子,桓公此時以天下為己任,當然不會看著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負。公元前660年,當狄族再次攻打邢國時,得知消息的桓公立刻前往救援。別看狄族人在精神文明建設上不咋的,可他們的軍事策略那是相當有一套,此時就領悟了遊擊戰的精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所以在齊軍趕到後,狄族人掉頭就跑,完全不考慮麵子問題。等他們發現齊軍並沒有追上來時,掉頭又向旁邊的衛國殺了過去。防不勝防啊!衛國都城很快就被擊破,據事後統計,全國隻逃出了五千多人,太慘了。
再然後,狄族人故技重施,等齊軍趕到了就又不戰而逃——咱就是速度快,一會兒把邢國再滅了,氣死你!
神一樣的管仲怎麽會讓他們再得逞,他早已在邢國布下了天羅地網。所以狄族人這次沒跑成,被迫應戰的他們被齊軍一舉擊潰,大敗而逃。最後雖然齊國勝了,但這樣的結果讓桓公很不滿意——衛的城邦破敗,幾乎亡國;而邢久經戰火,難民成群。管仲看出了桓公的顧慮:“主公一定是擔心我們走後,狄族人再來欺負邢和衛。”桓公點頭道:“是啊,畢竟我們沒法長期駐紮在這裏,總是要回國的。仲父有何良策?”
管仲當然不會讓桓公失望,幾天後,桓公召集所有人宣布了一件事:為了不再發生這樣的慘劇,邢和衛集體搬家到黃河南岸(諸侯國都集中在那邊),所有的搬運與安家費用,由齊國全部承擔。這不是說說而已,事後齊國真的為每個人都報銷了花費。(《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八年,衛文公有狄亂,告急於齊。齊率諸侯城楚丘而立衛君。)
土豪!(絕對的褒義詞)
把北方搞定了,是不是就沒事兒了?當然不,因為任何時候肯定都有不服的。
提一個國家的名字肯定誰都知道——楚,這個國家最出名的人是誰呢?項羽!他可以說是不服的代名詞了。當然,此時距離項羽出生還有好幾百年,但不服的傳統卻早已養成。楚國位於周王朝的最南端,已接近長江流域,這在當時來看是很不好的地段(錯得離譜),由此可以看出楚人並不招周王族的待見(地盤最早都是王族封的)。備受歧視的楚人自強不息,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把國家壯大了起來。有著如此曆史的國家,總想自立為王也就不足為奇了。早在西周年間,它就經常鬧著要獨立,但每次都會被還很牛×的王族幹趴下。到了如今,看著齊國的日益坐大,楚國當然不爽,它又一次稱王了。反正現在王族屁都不是,你當霸主我稱王,大家各玩兒各的吧。
楚國是沒當回事兒,可齊國是真急了,因為第一次諸侯代表大會上桓公就提出了“所有人都要尊重王族”。這要不處理,以後別人還不得拿我說話當放屁啊!桓公大怒。管仲這次沒有阻止桓公的決定——傾全國之力擺平這事。由於楚國的實力確實非同凡響,管仲又代表桓公去召集了宋、魯、衛、鄭、陳、曹、許七個國家,號稱八國聯軍直逼楚國都城。(《春秋左氏傳·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稱王那哥們兒給自己起的名叫楚成王,這也是個猛人,真就敢帶著部隊衝出去,但在看了八國聯軍的陣勢後,他知道這次必須得認——單挑還可以,群毆必被滅,好漢不吃眼前虧。楚國當即表示以後會按時向王族朝貢,並且保持低調(純扯淡,之後的幾百年楚國也沒老實過)。
桓公原本真不想就這麽算了,畢竟折騰一圈也挺費勁的,不幹一下怎麽都不痛快。但管仲一句話就讓桓公冷靜了下來:“真要打起來,主力部隊還得是我們,而楚國的實力並不差我們太多。滅了它沒問題,可我們也會損失慘重,不值得啊!”
這就是智者,永遠都在冷眼看世界。
就這樣,北禦狄族南製楚王,橫掃天下的齊桓公登上了人生的頂點。而締造這一切的管仲,也以“千古第一相”的身份被永遠標記在了華夏曆史當中。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史記·管晏列傳》
公元前645年,80歲的管仲離開了人世,齊國全民舉哀,麻服遍地。穿過千年的時光我們知道,和管仲一起離開這個世界的,還有齊國的霸業。兩年後,已在諸侯間失去了威望的桓公也失落地走了,這場熱血的稱霸大戲徹底落下了帷幕。
作者按:
管仲振興齊國的策略有很多,本文所述僅是冰山一角,比如他還開創了對“鹽鐵”的國家專營製度,且至今仍存;或者是他將民眾以職業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分而管之。職業的分工有助於製造業的發展,根據《考工記》的記載,齊國手工業當時已遠超別國。而最讓本人驚佩的是,管仲提出了以消費拉動GDP增長的思路。而對這些超越時代的治國招數,除了“天才”二字,或許也隻能用“穿越”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