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惡靈的來訊:連環殺人案

時隔數月後,薑曉幾人再次聚在了方愚的家裏討論案情。這起連環殺人案距離第一名受害者的屍體被發現,已經過去了半年。案件由刑警隊第三支隊負責偵查,支隊長是齊千裏在警局裏為數不多的好友。齊千裏在了解了林曼拉事件的經過以後,便向好友提出希望能協助參與調查的請求。他整理了案件的關鍵信息,與三人一起討論。

第一名受害人是一名護士,外省人,父母居住在西部某城市的縣城裏,她獨自一人在綠洲工作和生活。她的屍體是在郊區的一個水庫被發現的。屍體被發現的時候,距離死亡時間大約過了兩周左右。受害者的雙手被麻繩反捆在身後,生前有遭到性侵的痕跡。但凶手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沒有在死者身上留下任何指紋、毛發和體液。

半個月後,又在綠洲郊區的一片山林裏發現了第二名受害者的屍體。這名受害者也是雙手被同樣的麻繩反捆在身後,也有遭到性侵的跡象。經過調查,第二名受害者也是獨居在綠洲的外地人,而且是個孤兒。因為兩名受害者有相同的死亡狀態和相似的生活經曆,所以警方判斷可能是連環殺人案件,決定並案偵查。

蘇小野是此案的第三名受害者。她一個月前失蹤了,是她的同事向警方報的案。失蹤一周後,她的屍體在一個垃圾處理場被發現了。那個垃圾處理廠距離發現第二名受害者的地點很近。蘇小野跟前兩名受害者一樣,年齡在二十歲出頭,目前獨自一人生活在綠洲市。社會關係簡單,遭到仇殺或者情殺的可能性較低。三名受害者除了死亡狀態相同和都是獨居在綠洲的年輕女孩以外,在社會關係方麵沒有任何交集。警方在逐一排查了三名女孩身邊的人之後,沒有鎖定犯罪嫌疑人。因此,推測這起連環殺人案屬於無動機犯罪。

“:這個案子調查了小半年,目前還沒有鎖定犯罪嫌疑人。針對陌生人的無動機犯罪,這類案件的凶手一般來說都具備很強反偵查意識和能力的。警方需要從受害人的社會關係排查中,找出三名死者有可能共同認識的人。或者結合凶手行凶的地點和拋屍的地點形成犯罪地圖,把凶手的行蹤圈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但目前三名死者的死亡地點還未找到,凶手有可能在某個固定的地點殺害受害者以後,選擇不同的地點拋屍。”齊千裏介紹完案件的基本情況後,又總結了目前的調查進展。

華生·薑再次上線,提出疑問:“關於三次拋屍的地點,我有個問題。凶手前兩次拋屍選擇了完全不同兩個方向的郊區,說明他想擴大警察的刑偵範圍。但第三次為什麽選擇拋屍在距離第二次很近的地點了?”

齊千裏一直覺得薑曉很有當警察的天賦,他總能想到一些關鍵點。“:你說得很對,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內部也有爭論。這個行為有可能是凶手故意幹擾警方,但也有一個可能是第三起案件是一個獨立的模仿犯罪。”

淩眉雖然沒有薑曉的敏銳度,但模仿犯罪這個概念,她在影視劇裏也有看到過。她問到“:模仿犯罪成功的幾率高嗎?罪犯怎麽能知道案件的細節,從而進行模仿了?”

關於模仿犯罪這個刑偵方向就是齊千裏提出的,他向三人解釋道“:換做幾十年前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模仿犯罪的難度很大。但現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機,自媒體為了熱度會在網上發布一些警方沒有披露的案件細節。你們在網上搜索這個連環殺人案,還能搜到當初路人拍到的凶案現場的照片和視頻。所以如果有人想利用前兩個案子來隱藏自己的犯罪事實,這一點是有可能實現的。我還有一個推測的依據是,第三名死者,也就是蘇小野的身上有被長時間捆綁造成的淤痕。法醫的屍體報告也顯示,三名死者中隻有她有被囚禁一周以上才被殺害的體征。無動機連續殺人的凶手,從犯罪心理學上分析,一般都有自己特征明顯的作案範式。尤其是在對待受害人的行為方麵,很少會突然改變自己的作案習慣。”

剛才一直沒有說話的方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的推測有道理,但也有過度推理的可能性。把凶手刻畫得過於模式化,會忽略作案過程中一些主客觀因素帶來的偏差。警方當務之急還是要鎖定一個搜查範圍,找到嫌疑人。而我們能做的是通過調查蘇小野,找到她死後偏要糾纏林曼拉的原因。”

“以及……”說到這裏,他停了下來,與齊千裏對視了一眼。他有些猶豫要不要當著薑曉的麵,再次提及針對許願樹的調查。

“:方教授,你是不是想說許願樹?”令方愚意外的是,薑曉主動提起了這件事。

“:我記得你之前說過,鬼需要借助介質才能對人產生影響。林曼拉提到過,許願樹專門為去世的用戶保留了紀念賬號。陸離的死亡,還有之前你們調查的跟他的死亡相似的那兩起案子都跟許願樹有關。我在想,警方能不能借林曼拉被惡意發信息騷擾為由,開展對許願樹這個平台的調查?”

齊千裏想了一下,對薑曉說“:許願樹的事情交給我和方愚吧。你們還是繼續跟進調查蘇小野和林曼拉,不盡快找出蘇小野糾纏林曼拉的原因,我擔心林曼拉會遇到更大的危險。”

“:齊警官,我們能去蘇小野家裏看看嗎?也許能從她日常生活的環境中,發現一些跟林曼拉有關的線索。”淩眉提議道。她一直覺得林曼拉不認識蘇小野,但蘇小野未必不認識林曼拉。鬼之所以糾纏著活人,是因為對這個人有執念或者訴求。兩人之間必定有某種聯係,隻是林曼拉自己不知道而已。

蘇小野的家在綠洲南邊的高新區。從她家所在的小區和室內裝修可以看得出來,她的家境至少在中產以上。她的家是一個100平米左右的三居室,隻有她一個人居住的痕跡。裝修是當下很流行的奶油風,屋內的軟裝和擺件多是網紅爆品。看得出來,蘇小野是一個挺時尚且注重生活品質的人。

“:你們說,蘇小野會不會是林曼拉的粉絲?她看上去是會在網上關注美女畫家的那種時尚文藝女孩。”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蘇小野和林曼拉之前的聯係,薑曉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淩眉聽後搖搖頭“:就算是粉絲,也不會反複發求救信息吧。林曼拉不是警察,也沒法為她抓到凶手啊。”

齊千裏在書房裏翻看蘇小野的相冊。對於專業的警察來說,在搜查受害者的家之前,會先列出問題再通過搜查的線索去解答。比如,他會關注蘇小野是否有同居人?去世之前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如何?在關注些什麽?以及她的社會關係等。

他進門的時候,看到鞋櫃和電視櫃上擺放著好幾個相框。都是蘇小野的個人藝術寫真,而且看拍攝風格應該是不同的攝影師拍攝的。他推測蘇小野平時很喜歡拍照,於是他去房間翻找蘇小野的相冊,想看看有沒有線索。

他翻完了找到的五個相冊,全是蘇小野的藝術寫真。這時,薑曉走進書房,問到“:福爾摩斯,有什麽發現嗎?”

“:報告華生,我發現蘇小野很愛美,喜歡拍藝術照。其他的暫時沒啦。”齊千裏又可以跟薑曉聯手探案,這讓他心情格外好。這個壞脾氣的中年警察,平時都是獨來獨往。除了方愚,他也沒有其他親近的朋友。而且他跟方愚更多的是有共同追尋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很少交流。跟薑曉相處,讓他感受到了活力。他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也希望有人能跟自己說說話。

“:薑曉,你看看這個。”淩眉也走進了書房,她拿著一張從冰箱上取下來的照片,指著裏麵的一幅畫問薑曉“:背景上的這幅畫,很眼熟,好像在哪裏見到過。”

薑曉接過照片,拍攝的畫麵是蘇小野站在一幅畫前麵比了一個耶。他一眼就認出了背後的那幅畫。

“:這是達利的畫。上次我們在林曼拉家也看到過她臨摹的這幅作品。她說過達利是她最喜歡的畫家。”

淩眉也想起來在哪裏見過這幅畫,她問兩人“:你們覺得這是在哪兒拍的照片啊?會是在達利的畫展上嗎?”

齊千裏分析道“:蘇小野把這張照片貼在了冰箱上,來她家的客人都能看到,說明她應該很喜歡這張照片。她的相冊裏有很多藝術寫真,但偏偏選了這張普通的生活照。有可能拍照的地點或者場合對她來說值得紀念。”

薑曉很讚成齊千裏的分析,他對淩眉說“:看來我們得再見一次林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