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遠方的德格(4)

麵對饒文博的虛心請教,毛華盛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也樂意看到年輕的同誌尋求進步,何況,毛華盛在饒文博的身上也看到了一些自己剛剛參加工作時候的身影。

毛華盛沉聲說道:援藏幹部懷著一腔熱情從繁華的都市到地廣人稀、空氣稀薄、生活艱苦的邊遠藏區工作,不是一時衝動,更多的是為了一種理想、一種信念的自發行為。但無論是技術幹部還是行政幹部,多數人因為援藏期短,總難免會有一種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情,都希望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為藏區做更多的事,做一些意義重大而又能體現政績的大事。但是,想法與現實總是有很大的差距,往往是欲速則不達,難有作為。要做好援藏工作,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價值,在實踐中必須力克“三忌”。

第一,要忌目的不明。轉作風、獻技術、展品行、謀發展、求穩定、增才幹,是援藏幹部掛職援藏的目的。有的援藏幹部把掛職援藏當“過客”、當“鍍金”,認為是為下一步的提拔作鋪墊,好大喜功,爭功諉過;有的懷著定期解放的思想,人在心不在,時間一到就回家,分秒不耽誤,“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要麽是隻幹眼前事不謀將來事,隻顧即時性不管連續性,急功近利,殺雞取卵;要麽熱衷於擺花架子,作表麵文章,花大把的錢建一些高端的、上規模的園區或產業,不求對地方經濟後續發展有多大作用,隻為自己的援藏經曆標功立榜,以犧牲全局或長遠利益撈取自己的“政績”。

第二,要忌官位思想。援藏不是提拔,而是一種經曆。有些領導幹部在援藏前享受某某領導待遇,在掛職時卻因職位或單位原因降了級而心有怨言,認為組織不重視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要知道,藏區不缺“官員”,藏區缺的是能帶給他們全新理念、機遇和發展的能人幹才。援藏人員,無論是有職還是無職,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找到自己該做的事,隻有從心底放棄官位思想,才能從心底為藏區發展出謀劃策。

第三,要忌定位不當。隻有甘當小學生,拜當地幹部群眾為師,才能適應藏區工作,推進藏區各項工作開展,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援藏鍛煉的幹部有的來自上級機關,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理解比較全麵、深刻,對上級機關的政策法規、指示精神比較熟悉,這是優勢。但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優勢,自以為是,過高地估計自己,到處指手劃腳,儼然是上級機關的代言人,置當地領導同誌的意見和當地實際情況於不顧,遇事擅自拍板,盲目決斷,就會給當地工作帶來不利影響。事實勝於雄辯,行動勝於指責,有好的辦法、思路,就必須有實例來作支撐,沒有誰願無端受人指責。當地幹部有當地幹部的工作方法,有些方法經實踐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定位不當,凡事認為高人一籌,勢必為今後的工作帶來不少阻力,甚至可能影響到援藏幹部與當地幹部的關係,也就違背了援藏的初衷。

毛華盛潤了潤嗓子,又不無勉勵意味地說道:“文博啊,到藏區援藏對所有人來說,未來三年,無疑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挑戰,但卻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一個鍛煉成長的機會,你們年輕人就應該勇於接受挑戰,克服困難,在曆煉中成長成才。”

聽了毛華盛的這一番“援藏三忌”,饒文博隻覺得茅塞頓開,頗有“勝讀十年書”之感,這是多麽寶貴且富有真知灼見的經驗。此時的饒文博還沒意識到,這“援藏三忌”將是他今後在阿須鎮遇到困難挫折時“克敵製勝”的一道法寶呢。

也許是因為這場談話,饒文博覺得接下來的三年似乎也沒那麽可怕了,尤其是他的身後有毛華盛這樣的老援藏支持。饒文博打量著個頭雖然比自己要矮幾分的毛華盛,心中卻覺得即便是天塌下來,毛華盛也能給他們頂起來。

毛華盛能不能頂天,這怕是要等天塌下來才能知道,但要是說及援藏的事情,毛華盛那是心中自有一本“經”,這是一本藏區脫貧的致富“經”,也是一本匯聚了援藏人血與淚的奉獻“經”,這本“經”也是毛華盛敢於再次申請入藏的關鍵。過往三年的經驗積累,猶如一顆顆已然發芽的種子,毛華盛有信心在未來三年讓它們在雪域高原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