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博而不知: 你聰明是件好事,但不要強調你的優越感

得意莫仰首,仰首有禍患

春風得意馬蹄疾,當我們做出一些成就、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很開心。畢竟每一個成就都是我們努力得來的,是才智的體現。但是得意也要講究分寸。頭仰得太高,就看不見腳下的路,隻要一顆石子,就能讓你摔跟頭,甚至沿著下坡一刻不停地滾落下去。

明代有個叫沈萬三的“全國首富”,據說他有上萬頃田產,還開了無法計數的店鋪。用一句話來概括,沈萬三太有錢了,簡直富得流油。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打算重修都城。由於連年戰亂,國庫虧空,他隻好向富人借錢。沈萬三財大氣粗,主動承擔了一半的財務開銷。雖說作為商人的沈萬三此舉有自己的道理,他以為這麽做算是幫了皇上一個大忙,以後有皇上這個大靠山,自己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想到這兒,沈萬三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他還特意與皇上的工程同一天開工,並且先完工。

不僅如此,沈萬三在修築帝都三年後深覺“不過癮”,於是又申請“自掏腰包”犒賞三軍,他拿出近百萬兩紋銀犒賞軍隊中的每個兵士。

沈萬三認為,這樣皇上會更開心吧。讓他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出身貧苦,再加上心胸狹窄,終由妒而恨,心想區區一個匹夫,不但修都城早於自己完工,還隨意犒賞軍隊,天理不容!

這下,沈萬三就遭殃了。從那時起,朱元璋下令向沈萬三征收重稅,相當於畝產的一半多。最後,沈萬三落得發配雲南的下場,再也未能回到故土江南。

沈萬三的經曆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擁有大量財富以後,隻顧仰頭炫耀,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眼前的危險。不管是修都城還是犒勞軍隊,表麵上看都是好事,實際上,這不是他一個商人應該做的事情。當他看不到上下尊卑這樣的分寸時,禍患自然就不遠了。

不管是在生活裏還是職場上,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們都要注意人際關係的變化。你的成功意味著他人的失敗,一塊蛋糕就那麽大,你分到的越多,別人分到的就越少。即便低調行事,那些敏銳的對手也可能將你當成眼中釘,你成功後表現出的揚揚得意就更加惹人恨了。

雖說人不遭妒是庸才,但敵人總是少得好,朋友總是多得好。即便你已經獲得成功,也千萬不能忘記要跟更多的人成為朋友,減少敵人的數量。

那麽,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呢?曾子的表現就很值得學習。

曾子不止一次地提到自我反省。他說:“我每天都會自我反省多次,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和朋友的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誠實?老師傳授的功課是不是複習了?”一次,曾子對學生子襄講什麽是勇敢,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話。他說:“我曾聽孔子說過什麽才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義不在自己這邊,即使對方是普通人,我也不去恐嚇他;自我反省,假如正義在自己這邊,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

我們要向曾子學習,取得成功後,仍然不能忘記自我反省。難道這樣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極限了嗎?就不能再取得更好的成績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在成功時自我反省,能夠發現更多的不足。如哪個細節還能做得更完美一些,哪個錯誤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這樣不斷反省,才能讓下一次成功來得更快、更澎湃。

千萬不要有一點成績就隻顧著得意揚揚地向他人炫耀,不顧分寸。這樣做不僅會停下前進的腳步,還會招致他人的嫉恨。到時候不僅你的能力會原地踏步,人際關係上還會處處受阻,下一次成功就變得萬分艱難了。

收起你的優越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你產生自滿情緒,覺得自己比別人都強的時候,事實往往並非如此。不是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優秀擺在台麵上,更不會輕易地跟他人炫耀。一旦炫耀失了分寸,不僅展現不出你能力、成就方麵的優越,反而讓人看到你人品上的低劣,讓人敬而遠之。

大學畢業後,魏東來到溫州一家服裝公司工作。因為能說會道,能力不錯,沒幾年他就被提拔為小主管,收入還算可觀。每次回老家,親朋好友都會誇他年輕有為。久而久之,魏東也覺得自己非常有本事。

這天,魏東接到高中班長打來的電話,說要舉辦一場同學聚會。魏東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他覺得,自己在高中和大學同學中,混得應該是比較不錯的,他想向同學們炫耀一番。

聚會當天,魏東穿著西服,帶著價值不菲的手表,開著車一路從溫州回到老家。聚會上,同學們一見到魏東,一個個羨慕起他來。

“老同學,你這塊手表看著不錯。”

“你真有眼光,我三萬多塊買的,法國貨,一般人買不到。”

“你身上這套西服也很高檔吧?”

“一般般吧,這件還算普普通通的,我家裏還有比這更貴的。”

……

魏東的這些話一出口,有些同學就皺起了眉頭。

魏東儼然將自己當成聚會的“主角”。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炫耀惹來同學們的不滿,假意擺擺手說:“這些東西比起我在溫州買的房子和車子,根本不值得一提。”

有人好奇地問:“溫州的錢有那麽好賺嗎?”

魏東繼續誇誇其談:“溫州的錢,說好賺也好賺,說不好賺也不好賺,關鍵看個人能力。”

“老同學,現在你是我們同學中混得最好的。”有人感歎地說。

魏東聽後,得意地說:“上學時,我就一直比你們成績好。”

結果,魏東發現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冷淡。他開始感歎世態炎涼,“這些人太小心眼了,一個個嫉妒我比他們優秀,就孤立我,他們就見不得我混得比他們好……”

魏東的抱怨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他為什麽不受歡迎?為什麽被人孤立?真的是因為他太“優秀”了嗎?答案想必大家都已經心中有數。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身邊有像魏東這樣的人,自視甚高,喜歡炫耀,總覺得高人一等,你會喜歡和他溝通嗎?恐怕隻會嗤之以鼻。

每個人都想要變得優秀,這種優秀是獲得他人認可的證明。歸根結底,炫耀的本質就是渴望能被他人認可,而失去分寸的炫耀,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眾星拱月在人們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過於耀眼的就不是月亮了。之所以會有眾星拱月,是因為月光明亮而溫和。至於光耀萬物的太陽,人們隻會遠遠地讚美它,而不會選擇靠得太近。更別說人人都想要變得優秀,想要成為那個發光體。

不講分寸,拚命地炫耀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加高大,本意可能不壞,但實際效果卻不好。你看起來越是高大,他人就顯得越是渺小。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想要建立自信心。當你的“高大”與他人的“渺小”形成對比時,他人的自尊心就會被傷害,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那麽,你作為一個無意中的加害者,受到他人的敵視就不奇怪了。

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你可以用畫作來證明自己的繪畫本領;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你可以用演奏來證明自己的天賦;如果你是一位能人,你可以用優秀的成果證明你的天才。

如果你覺得有些場合不通過自我吹噓就無法展示自己的偉大,隻能說明你的光芒還不夠閃亮,你也不適合在這個場合吹噓自己在某個領域取得的成就。正如一句話所說:“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通過傲慢去展現自己的,隻有無知的人才會當眾粉飾自己。”

想在眾人麵前表現自己,獲得他人的讚美與認可,這無可厚非。但除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成績,認真的態度、公正的處事、與人為善等更顯得你有素質、有修養。在此基礎上,走進對方的內心就不再是難事。

有一位女主持人,雖然掌握著采訪的主導權,但她的言語從來都是謙和的,聲音總是溫和的,然後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觀點一一道來。

曾經有人質疑她的風格太過溫情,缺少硬朗、尖銳的一麵,但她卻不以為然:“在語言上壓住嘉賓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這不是我的風格,嘉賓來做節目就是我的客人,我必須以禮相待。”

的確,這位女主持人說話的時候,那種自然溫和的聲音,總能讓人放鬆下來。嘉賓會滔滔不絕地講,很願意把故事告訴她。她的聲音具有一種親和力,而這種親和力能夠影響他人,讓人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忍不住與之交流。

失了分寸,過度自我炫耀,隻能引起他人反感,對你產生本能的戒備。這樣的溝通事倍功半,對自己是很不利的。如果你能心態平和,將展現的機會留給對方,將溝通的方向控製在自己手中,就能更容易地達成溝通的目的。省時省力又能獲得好人緣,何樂而不為呢?

收斂情緒,不要和別人抬杠、較勁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是好人,是善良的,有一顆熱心。看到他人有錯誤的行為、不正當的舉動時,他們難免會出言勸告。在工作當中,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意見,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不能達成一致,就需要溝通解決,而在溝通過程中,使用的語氣不同,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一旦語氣過於強勢、陰陽怪氣,失去正常溝通應有的分寸,即便你是對的,對方也會難以接受。

企業家牛根生說:“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別人較勁,別人會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較勁。”可偏偏有人就好這口,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凡事都能講出個“一二三”來。可實際上,卻不一定能讓別人買賬。這是因為,一個會說話的人會很討人喜歡,但是一個“沒理攪三分”、愛抬杠的人,不見得會受歡迎。這是因為任何人都喜歡對方的話語中充滿溫和的感覺。我們看看下麵這個在職場中“抬杠”的案例。

範敏在一家企業擔任會計職務。由於工作時間長,她自恃資曆老,學曆高,平時在單位不僅愛和同事抬杠,也喜歡與領導“頂牛”。

有一回,領導安排她抓緊時間去稅務局報稅,可範敏卻認為,上司不懂財務,純粹是瞎指揮。

於是,範敏就磨磨蹭蹭地遲遲不動。

領導見狀對她說:“再不報,就要罰款了。”範敏卻說:“怕什麽,我做了這麽多年的會計還不懂?”

領導又說:“作為我部門的員工,你要服從領導對你的工作安排。”聽上司這麽說,範敏有點惱火地說:“我來這裏工作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什麽地方待著呢,憑什麽讓我聽你的!”

領導也有些氣惱,但考慮到周圍還有一些同事,便強壓火氣,沒有發作。

但是,同事們看在眼裏,對範敏議論紛紛——

平時和範敏關係不錯的兩個同事急忙勸她,其中一個說:“你這是怎麽了,平時和我們抬抬杠就算了,居然和自己的頂頭上司頂牛……”另一個說:“長此下去,上司肯定會炒你的魷魚,給你穿小鞋的。”她們打算好好勸勸範敏。

一天,那兩位關係不錯的同事,把範敏叫到一家咖啡館,對她好言相勸,上司畢竟是上司,你這樣和她抬杠,讓她如何下台?

誰知範敏不但沒領情,反而更來勁了:“就咱這領導,還用巴結嗎?”兩位同事說:“你不巴結沒關係,但也該尊重她啊。其實,你心眼很好,但就是說話太衝,這樣難免會得罪人的。”

沒想到,範敏聽完反而譏諷地說道:“她的水平你們也看到了,讓我怎麽尊重她!先說年齡,她28歲,我34歲,她不如我長。再說學曆,她是高中沒畢業,參加工作後,混了個大專學曆,我卻是正規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再說工齡,她比我差好幾年。她一天到晚就知道搞搞上上下下的關係,而我辛辛苦苦埋頭做賬。你們說說,就她這樣的人還對我指手畫腳,能讓我服氣嗎?”

同事說:“這些方麵人家是比你差點,可人家的協調能力比你強!”

範敏說:“除了協調和上級的關係,我看她的協調能力也比我強不到哪兒去!”

就這樣,範敏與勸她的兩個同事,你一言我一語地抬杠。她一句勸告的話也聽不進去,弄得大家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半年後,範敏就被單位開除了。

由此不難看出,喜歡抬杠較勁絕非一件好事。本是些工作中的小事,卻因為愛抬杠、愛頂牛,而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你是個喜歡抬杠的人,現在不妨回頭想想,那些你與他人爭得麵紅耳赤的事情,真的值得動用如此澎湃的情緒嗎?真的值得你花費那麽多的時間和人抬杠嗎?其實,引起一場爭執的事情往往就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抬杠不過是因為爭執起來失了分寸,情緒升級。

超出分寸的激烈情緒,會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一場爭執發生後,大家都會忘記事情的起因,忘記誰對誰錯,隻記得誰是那個愛抬杠的人。給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就變得很艱難了。

有些事情很難分清對錯,站在不同的角度,能看見不同的東西,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這種與大是大非無關的問題,與人抬杠是完全不值得的。如果他人是帶著發泄情緒的目的與你抬杠,在不損傷自己利益的情況下,你不妨微笑著讚同他的觀點。在旁人眼中,自己顯然是那個更有風度、更有分寸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一時之氣失了分寸,變成和對方一樣的人。

由於人和人所受的教育、成長環境和性格特征不同,出現矛盾也是在所難免的。喜歡凡事與別人爭個對錯,大有不分上下、誓不罷休架勢的人,結果不但落得個沒人緣,而且事情也辦砸了。精明的人都懂得求同存異,在小矛盾中忍讓一步,不與人發生口角,這樣會更容易結交朋友,生活自然會因此而快樂很多。

失意人麵前,不說得意話

誇耀自己的成功是人之常情,在與親朋好友見麵的時候,談論一下自己新近的成績、生活的改善,這沒有什麽不對。但是我們談論時過度炫耀,會給人際關係帶來負麵影響。過度炫耀,指的是不僅過於誇讚自己,貶低他人,更意味著炫耀雙方差距較大的部分是一件很沒有分寸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在失意人麵前,別說得意的話。

如果對方的生意正在麵臨危機,你卻談自己多麽富有;如果對方為了工作艱苦跋涉,好幾頓沒有填飽肚皮,你卻說某某五星級酒店的蟹宴多麽美味……這時你會被認為是沒有口德。這樣的自我誇耀除了滿足自我暫時的虛榮外別無所獲,對方也不會因此對你另眼相看。

周天是個計算機高手。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吃完飯後,朋友請他教自己編程序。於是,周天十分簡練快速地演示了一遍,接著朋友照他的方法也做了一遍。

做的過程中,朋友幾次抓耳撓腮,始終覺得很困難。周天看到對方痛苦又好笑的樣子,大笑起來,嘲笑朋友如此愚鈍,還一直強調“我那時怎樣怎樣”。之後,周天就一直講述自己在計算機方麵多麽有天賦,設計程序多麽簡單,等等。

朋友雖然表麵沒有說什麽,但心裏其實十分惱火,之後再也不與周天來往了。

其實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計算機菜鳥,當你碰到一個計算機高手在你麵前講自己是如何有天賦的話,是不是也會感到生氣和厭煩?對方正遇到難題而失意,你卻在旁邊得意揚揚地炫耀自己有多厲害,這樣的行為怎能讓人喜歡得起來呢?

每個人都有處於人生低穀的時候,都有做事不順的時候。當別人失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及內容,不要說得意的話。對方已經因為跌落低穀而受了傷,你的得意無疑是落井下石、傷口撒鹽,給對方帶來二次傷害。

當朋友失敗時,你也不要擺出一副成功者的姿態對其進行總結教育。失意的人,心裏已經夠苦了,你再以一副成功者的姿態說些教訓的話,會讓他更受打擊。不管你的出發點有多麽好,在他人看來,你都是在高高在上地炫耀自己,是居高臨下地看不起對方。每個人都有自省的本能,做錯事都會總結一些經驗,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別人以得意者的姿態指出來的。

一天,張娥邀請了幾個朋友到家中做客。她是有目的的。原來丈夫阿福的公司目前經營不善,會計又和副經理攜款而逃,公司麵臨倒閉的危機,阿福整天悶悶不樂,總覺著自己用人不善,非常自責。張娥看到眼裏,疼在心裏,她知道丈夫白手起家,很不容易。於是,她請了幾個阿福的大學同學來勸勸他,希望阿福的心情能好一點。

來的人都知道阿福目前公司的狀況,所以大家都盡量避免提起,隻是高興地回憶大學時光,然後訴說著剛畢業時就隻是想找個好點的公司踏踏實實地打工,從來不敢奢望自己創業。大家吐著苦水,談論著自己目前的困難。阿福聽著同學們的訴說,心裏也十分感慨。他沒想到大家都這樣不容易,頓時覺得自己還不至於那麽差。這樣想著,阿福的心情變得舒暢多了。

可是酒入酣處,一個朋友就忍不住誇自己知人善用,短短兩個月,公司的業績就翻了一番,把自己比喻為劉邦,說劉邦為什麽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知人善用。他一臉的得意樣,讓周圍的人看著都惡心。

阿福的心情又開始變得糟糕起來,頭也沒有勇氣抬起來了,隻是一個勁悶著喝酒,最後實在聽不下去,就下了逐客令,怒氣衝衝地把這些人趕了出去。關上門後,夫妻二人麵麵相覷。阿福坐在沙發上,鐵青著臉,一句話不說,心情比原先更差了。張娥沒想到會弄成這樣的局麵,心裏非常厭惡那個得意者。

後來,阿福公司的經營狀況漸漸好轉,他以後再也沒有跟那個得意者來往過。

在失意者麵前說得意話,最終喪失了彼此的友誼,從此不相往來,可見在失意者麵前說得意話是多麽令人厭煩。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

誠然,每個人都有虛榮心,都想成為被別人稱讚的那個人,所以這個世上也就有了“拍馬屁”“戴高帽”的說法。“拍馬屁”和“戴高帽”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彼此心甘情願地承擔後果,而不是在失意者麵前說得意話那樣被動。

失意的人正處在脆弱、敏感的階段,這時候他需要的是安撫與陪伴,而不是知道他沒有做好的事情你比他做得好,他沒能成功而你卻成功了。所以這個時候,談論得意的話題,都會讓失意者認為你不尊重他、瞧不起他。你說的這些話,就是為了證明你有多好,他有多糟糕。

麵對這種情況,他在心裏對你產生敵意,甚至會極端地想“破罐子破摔”,行為衝動,讓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我們在別人失意的時候,能夠恰當表達我們的安慰,或許我們就能夠得到一段友誼,至少是贏得失意者的好感。

所以,無論什麽時候,我們都要有平常心,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不要總是想著誇耀自己,尤其在那些失意者麵前或者那些不如你的人麵前。

世事無常,人活一輩子,誰又能一直成功,從不掉落低穀呢?試想,如果你失敗了,其他人還在你麵前炫耀他的成功,你會怎麽想?如果你之前在他人失意的時候炫耀過,如今遭遇的一切不正如一發擊中自己的回旋鏢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社會中,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會那樣炫耀自己,聰明的人總是把低調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正是這些低調的人,越來越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護。所以,在失意者麵前說話要有分寸,至少不說得意話來刺激失意者。每次用得意的話刺激失意者,都可能讓你多個敵人。講究分寸,謹言慎行,則可能讓你多一個朋友。不管是少一個敵人,還是多一個朋友,一定比你自我炫耀獲得的更多。

別拿別人的尷尬事,當成你高談闊論的談資

幽默是最好的溝通技巧,它既能展現你的聰明才智,又能讓交際場合的氛圍變得輕鬆愉快。因此,很多人喜歡在人際交往中說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讓交際變得更容易,讓自己的目的更容易達到。但有些時候,並不是這個玩笑越好笑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人們常說,理不歪,笑不來。我們不是專業的喜劇演員,不是經常站上舞台的幽默大師,一些臨時想到的幽默玩笑,很可能會因為考慮不周而冒犯其他人。你覺得好笑,對方卻覺得自己被冒犯了,滿心都是憤怒、尷尬,麵紅耳赤,說不出話來。這時候,你還能達成社交目的嗎?因為你不恰當的玩笑,整個社交場合的氣氛都會變得尷尬起來。

因此,開玩笑最重要的是分寸,適度地玩笑往往能為彼此的交流帶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別人也會因為你高情商的幽默感而對你刮目相看。以他人缺陷當笑話、低級庸俗的笑話、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糗事,並不是好的笑話。拿這些事情開玩笑,不僅會讓人看輕你的品位,更是讓人不敢輕易與你為伍。

特別是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糗事,或許在你看來無傷大雅,但對他人來說,可能是一生都不願意再回想起的尷尬場麵。你拿朋友的糗事來活躍氣氛,不僅讓朋友尷尬,還有拿老朋友的尷尬討好新朋友的嫌疑,很容易被打上背叛者的標簽。

張林和常笑在同一家公司任職。兩人是同年畢業的大學生,又是同年進入這家公司,現在還合租一間公寓,關係特別好。不過,兩個人的性格有些不同,張林比較活潑、愛熱鬧,而常笑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的人。

一次,參加公司組織的露營活動時,大家圍坐在一塊邊吃邊聊,氣氛非常好。張林突然笑嘻嘻地說道:“嘿,你們知道嗎?常笑有個秘密,你們肯定猜不到!”

張林最喜歡這種熱鬧的場合,他在這種場合中往往會成為“公眾人物”。聽到他說這話,大家都好奇地打量著常笑,實在不知道他能藏著什麽秘密。常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莫名其妙地看著張林說道:“什麽秘密?我怎麽不知道我有秘密啊?”

吊足了胃口之後,張林才神秘兮兮地笑道:“你以為我沒發現啊——你腋下有狐臭,一出汗簡直能熏死人!”

聽到這話,常笑不由得臉色一變:“胡說什麽呢!我哪裏有狐臭!”

張林這時正在興頭上,根本沒有注意到常笑的臉色已經變了,還繼續笑嘻嘻地說道:“得了吧,你別以為你老噴古龍水就能蓋住味兒,別人不清楚,咱倆一塊住,我還能不知道?你呀,簡直堪稱‘生化武器’!”

話音剛落,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還有幾個同事調皮地給常笑取了“生化笑”的綽號。大家嘻嘻哈哈地打打鬧鬧之時,突然發現常笑抿著嘴不說話,滿臉鐵青,於是紛紛閉上嘴巴,幾個機靈的同事趕緊轉移話題,還有幾個同事指責張林玩笑開得“過”了。

常笑礙於是在公共場合,沒有當眾翻臉。但是露營結束之後沒多久,常笑便從合租的公寓中搬走了,張林也為自己的玩笑而後悔不已。就因為一個玩笑,他不僅失去一位好朋友,也成了同事們口中“大嘴巴”的人,很多人不願意與張林共事。

我們之所以喜歡在聊天中加入玩笑,是想讓氣氛活躍起來。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人會很自然地卸掉緊張及戒備的心理,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張林的玩笑卻深深地刺痛了常笑的自尊心。利用他人的隱私、創傷、尷尬事來找樂子,可見此人自私自利,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完全不在意是否傷害到了他人。與這樣的人走得近了,風險太大。今天被他拿來找樂子的場景可能會重現,因為自己的利益出賣你,也並非不可能發生。

幽默有調解社交場合氛圍的作用,但不講分寸,用他人的尷尬來開玩笑,很有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一個年輕、身材瘦削的小夥子為了顯示自己的幽默,於是就地取材,製造了一個笑話,想逗大家樂一樂。他指著旁邊一個身材比較豐腴的胖姑娘說:“你可越長越‘苗條’了,可惜我們中國還沒有相撲運動,不然你準是一號種子選手!”他的話剛說完,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

胖姑娘聽到這話,本來的好心情瞬間跌到穀底。她本來就因為自己不斷發胖而特別苦惱,現在自己的朋友當著眾人的麵說自己胖,看著大家的笑容,她簡直無地自容,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她覺得自尊心嚴重受損,必須扳回一局,於是她氣急敗壞地說:“我是胖,是喝你家水了還是吃你家米了!你也不拿個鏡子照照自己,瘦得像根蘆柴棒似的!”說完,她拿起包就走了。

大家的笑容僵在臉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個小夥子也覺得十分尷尬。幾個人沒有心情再聊下去了,紛紛離開。

沒有人有義務為了活躍氣氛把自己的尷尬與隱私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當你試圖拿他人的尷尬製造笑點的時候,應先斟酌一下是不是有些過了,是不是有些不講分寸了。

當與人交往時,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不要去“揭”別人身上的“疤”,使其當眾出醜。哪怕是有必要說時,也可以采用委婉的措辭向他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

開玩笑是為了增進彼此的感情,它的初衷應該是充滿善意的。如果你以開玩笑為借口,借機對他人冷嘲熱諷,那麽必然會招致他人的反感,甚至得罪人。而這也會讓在場的其他人感到氣氛尷尬,對你避而遠之。

一個高情商的人,懂得以最高級的幽默來化解危機,而不是作繭自縛。

胡亂搶話,不代表你比別人更高明

語言和思維之間有著較大的差別。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人,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將語言組織好再輸出。那些接受輸出、聽他人表達想法的人,不僅需要時間整理,還需要聽對方完整地表達後才能完全明白對方的意思。那麽,當你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當你嚐試描繪事情全貌的時候,對方突然打斷你的話,搶過你的話頭,自顧自地說起來,這意味著什麽呢?

如果你與對方不是非常熟悉,沒有到那種你話說一半他就已經能明了的程度,那就意味著對方並不真正在乎你的想法,也對你接下來要表達的內容不感興趣,隻是覺得自己格外高明,想要找機會輸出自己的想法而已。你的人和你的想法都沒有得到尊重,這樣的人,你還想和他合作或者交朋友嗎?

陳輝決定創業的時候,由於資金準備不足,便有了征集合夥人的想法。一位朋友向他介紹了自己的同事何先生。對方有資金,有人脈,而且有經驗,聽上去是一個不錯的合夥人。於是,陳輝決定約出來見見麵。

他們約在一家咖啡廳見麵。何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還不錯,看上去成熟而穩重。在相互打過招呼落座後,服務員很禮貌地詢問他們喝什麽咖啡。陳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藍山咖啡,何先生好奇地問他原因。他笑著解釋道:“藍山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很低,還不到其他咖啡的一半,但是它的味道依然順滑醇厚……”然而,還未等他說完,何先生就搶著說:“一個咖啡哪有這麽多講究,我覺得所有咖啡都是一樣的,不過這裏的貓屎咖啡最正宗,咱們還是選這個吧!”陳輝雖然很不喜歡貓屎咖啡,但是礙於麵子,也沒有拒絕。

聊到創業話題時,何先生問陳輝為什麽想到了創業。既然決定合夥一起做,陳輝也希望對方能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初衷和目的,便說道:“我現在的工作還算穩定,但是我覺得人生還有無數的可能性,而且我選擇的創業方向很有前景……”正當他準備分析一下市場前景時,何先生又插話了:“市場前景很好的行業,相對湧現的投資渠道也會較多,競爭會很激烈,而且,現在的區塊鏈還有很多不足,你想過嗎?”

“對,創業畢竟是有風險的,這些我們之前也做了考慮。”陳輝回答道,“這段時間我們也安排專人做了市場調研,還找了一家靠譜的谘詢顧問公司……”

正當陳輝準備深入闡述時,他再次被何先生打斷:“我不是不信任你,隻是覺得要慎重。”

話一次又一次被人打斷,陳輝心裏有些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當然,慎重是應該的,結合市場對可行的盈利模式做分析,這是必需。根據我們的調查……”

“我不想了解這些詳情,你告訴我,贏利點能有多少?”何先生再次打斷他。

後來,陳輝將何先生剔除了意向合夥人的名單。雖然他各方麵的條件不錯,但是見麵聊過之後,覺得他不適合做合夥人。因為他插話搶話的行為讓人覺得十分不舒服,這是一個沒有禮貌、不尊重人的人,就算合夥也肯定不會愉快。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就是說話插話、搶話嗎?這有什麽關係?那麽,不妨將自己代入以下情節中:

當你想出一個絕妙的點子,才說了一半,便被人搶話說了剩下的一半;

當你與朋友說一件新奇的事兒,才開了個頭,就被人搶話說其他新奇的事兒;

當你要說一個笑話或腦筋急轉彎時,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人插話說出了結果和答案;

當你對一個話題闡述觀點時,還沒有表達完,就被人搶話說了他的觀點;

……

在與人溝通時,你充當的是被插話、搶話的角色,還是搶話、插話的角色呢?

如果是前者,你肯定能夠理解我的意思,明白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這不僅是想要表達的想法被人打斷,更有一種沒有得到尊重的感覺。

如果是後者的話,你就要注意了,因為一兩次搶插別人的話,別人可以不甚在意,但經常搶話、插話,再好的交情也會悄悄流逝。你尊重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如果彼此之間完全沒有了尊重,也就做不成朋友了。

培根說過:“打斷別人、亂插話的人,甚至比發言冗長者更令人生厭。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最無禮的行為。”

的確,溝通應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你一句,我一句,你說完,我再說,才是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不管不顧、隨心所欲搶話和插話的行為,不但給人一種鋒芒畢露之感,它本身也是不尊重別人、自私自利的表現。因為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利益。

待人有禮貌,說明你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道德水平。隨便打斷他人發言,顯然是不禮貌、沒分寸的表現。不管你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多有趣,也不能剝奪他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因為人際交往需要的是溝通,而不是一場表演。溝通永遠是雙向的,雙方都需要知道對方表達的內容,交換思想,求同存異。所以,掌握好談話的分寸,在談話過程中避免不禮貌的行為,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