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平亂之謀
徐庶聽完緩緩點頭,何進召董卓、丁原入雒陽,的確是造成董卓亂政的根源。
“其實董卓入雒陽的時候,所帶兵馬並不多。如果此時袁紹能夠挺身而出,動用手中的西園兵來鏟除董卓,可以立刻扭轉乾坤,甚至接替何進掌管天下大權,迅速穩定局麵。”
“隻可惜袁紹也是猶豫不決,直到董卓擊敗丁原,吞並並州兵馬,都沒有采取行動。等到董卓壯大,提出廢立之時,他已無力回天,隻能倉皇逃出雒陽,錯失好局。”
“即使如此,其實也並非沒有撥亂反正的機會。我父持天子檄文,在陳留舉兵,號召天下群雄一起舉兵討伐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
“若是袁紹擔任盟主之後,率領群雄,全力猛攻,董卓又怎抵擋得住?隻可惜袁紹此時隻想一家獨大,擺架子逞威風。在董卓火燒雒陽之後,卻不肯出兵追擊,就此偃旗息鼓,解散同盟。”
“這也直接導致各路諸侯開始擁兵自重,為爭奪地盤開始互相征伐,導致群雄割據局麵的形成。”
“先生您說,這袁紹是不是造成亂世的第二個罪魁禍首?”曹彰講述完自己的見解,向徐庶詢問道。
徐庶聽完了曹彰的分析,內心中對他已經十分佩服。
他能從細微處入手,先找到造成亂世的諸多誘因,又通過何進、袁紹的數次決策失誤,得出亂世根源的結論。
這份眼界和對時局的分析能力,遠遠超過了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等人。
徐庶聽完,點頭回應:“公子見解精辟,眼光獨到,洞察全局,令在下佩服。按公子所言,何進、袁紹的確是罪責難逃!”
曹彰發出了一聲無奈的歎息:“其實即使造成這樣的局麵,也還有一次平息的機會,隻可惜這個機會又被王允生生錯過,這就是我把他也歸結為亂世罪魁的原因。”
“願聞公子高見。”徐庶十分恭敬地說道。
曹彰繼續說道:“當時王允用連環計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誘使呂布成功誅殺董卓之後,已經重新將朝政把握在手中。”
“若是他此時登高一呼,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諸侯氣候未成,羽翼未豐,完全可以將局麵穩定,逐漸將大權收歸朝廷。”
“但王允剛愎自用,倒行逆施,先是囚禁名仕蔡邕喪失民心;隨後又不肯放過董卓餘部,這才有了李傕、郭汜殺入長安,劫掠陛下和百官,使得朝廷被二人把控,天下再度混亂的局麵。”
“天下諸侯失去製約就此壯大,最終到了現在不可收拾的地步。”
“您說,這王允豈不是造成天下大亂的最後推手?”曹彰將他對王允的評價也一一說出。
徐庶站起身,雙手合攏,恭敬地向曹彰行禮:“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大漢天下雖然病入膏肓,但若是遇明君良臣,還有中興之希望。”
“但就是何進、袁紹、王允等人一次次錯失良機,才造成了現在的亂世局麵。公子的高見,令徐庶深感折服!”
曹彰謙遜的還禮:“先生過獎了,在下不過是說出心中所想而已。先生請問下一個問題吧。”
徐庶點頭:“既然公子已經分析出了構成亂世的原因,那在下鬥膽請問,公子認為如何能結束這群雄割據的亂世?”
這是徐庶早就想好的問題。
他的問題是環環相扣,問完了亂世如何形成,接著就問如何才能結束。一個隻會發現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人,顯然也成為不了天下明主。
“我父親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為結束亂世而努力。”
“漢室雖然衰微,但依然是正統,民眾心中的希望。我父親恭迎天子,重振朝綱,奉天子以令不臣,征討天下對漢室不忠之臣,正是打破群雄割據的局麵,將天下收歸一統的最好方式。”
“如今我父親更是重民生、招賢才,穩定民心,天下賢才亦有效忠朝廷之心,紛紛歸心,又何愁亂世不能平定?”曹彰認真地回答道。
徐庶微微搖頭:“公子所言,隻是歌頌曹司空之功績,可在我看來,司空想要平定天下,並不容易。”
“司空雖有兗、豫二州之地,但兩地受黃巾餘孽禍害多年,民生慘淡,難以維係大軍所需。”
“如今北有袁紹,西有李傕、郭汜餘孽。東有徐州的呂布、劉備;西南有荊州的劉表和宛城的張繡;東南有已經篡逆的袁術和江東孫策,可謂是四麵強敵環伺。”
“若再算上西涼馬騰、韓遂,益州劉璋、交州士燮,司空雖有天子號令,但實力有限,想讓諸多強敵盡皆臣服,恐非易事!”
徐庶認真地分析了曹操和周圍諸侯的情況,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曹彰聽了徐庶的話也是暗自讚歎,他對時局的分析和把握算得上是極為精準。
真實曆史自184年黃巾之亂,到280年三分歸晉經曆了94年的時間。
即使單從曹丕220年稱帝,開始三國時代算起,也經曆了60年才又完成一統。
這是因為東漢末年的衰敗已經經曆了數十年,民生已經極度衰敗,連年征戰使得人口銳減,物資消耗極大,也得不到有效的補充。
再加上曹操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的兩次失利,曹睿時期的石亭之戰失利,都是導致曹魏戰力下降,國運轉折的焦點,間接拉長了一統的時間。
但現在自己穿越而來,擁有對局勢的先知了解,和後世的知識,隻需規避掉那些重大決策失誤,還是能大大加速統一的進程。
“先生所言有一定的道理,要平定亂世絕非朝夕之功。”
“但我認為李傕、郭汜二人已經是日暮西山,不久必生內亂。”
“幽州公孫瓚剛愎自用,與袁紹的爭鬥落於下風,也難以持久。”
“張繡雖勇,但其實力有限,難成大器。”
“至於呂布、劉備,內鬥不斷,分化擊之,也不難取勝。”
“河北袁紹,雖坐擁四州,但其優柔寡斷,少謀多疑,手下謀士、將領雖多,卻多貌合神離,互相猜忌。我家軍師祭酒郭嘉有十勝十敗論,回頭我可詳細講給先生。故袁紹也不足率。”
“淮南袁術,塚中枯骨,隻知奢華享受,民心盡失,一擊即潰。”
“江東孫氏,雖有根基,但孫策勇猛少謀,目前也隻有從袁術手中拿回的舊部,要完全統一江東,還需時日。”
“至於益州劉璋、荊州劉表,都是心無大誌之輩,隻求偏安一隅,且他們都是漢室宗親,倘若群雄皆滅,隻剩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納貢來賀。”
“西涼馬騰、韓遂,都是貪小利之人,許以高官厚祿,也可平息。”
“我父親隻需采取遠交近攻,攻心為上,步步為營的策略,二十年之內,平定天下,應有可能。”
曹彰認真地分析了天下群雄的缺點,然後做出了二十年內一統天下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