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中正來了

晉陵郡屬於南徐州刺史的管轄範圍,南徐州又在楚國的都城建康周圍,屬於京畿地區,所以州郡的重要官職任免都要經曆一番複雜的博弈。

中正官是用來選拔官吏的中正官。作為楚國官僚體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中的利益交換,權力平衡更是難以用幾句話說清楚。

楚承晉製,依舊沿用魏文帝曹丕時期製定的‘九品中正製’,也叫九品官人法。

從魏晉時期開始,政府會在各郡設立中正官,後來又在各州設立大中正,中正官須由本地人擔任,但必須是現任中央官員兼任。郡中正是由州中正舉薦,中央政府的司徒府任命。

中正官評議人物主要依靠三個條件,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官根據這三個方麵對一個人做出評定,稱之為“品”,等級一分為九,但其實實際操作中隻有兩種,即上品和下品。

一品太高,從來沒人上過,所以二品就是上品,其他等級一律歸為卑品,也就是下品。

中正的評價會被送往吏部作為選官的依據,這個評價又被稱為“鄉品”,幹係到官員的仕途。鄉品高者起點更高,升遷很快還受人尊重,而鄉品低者正好相反,不僅升遷慢,還受人輕視。

為了提高中正官的權威,政府甚至禁止被評人員訴訟冤屈,就是冤枉了你也給我忍著,當然如果定品違法,政府還是要追責的。

前期這套製度實行的時候還是很有用的,可惜後來由於充當中正者都是二品,二品又能參與推舉中正,而獲得二品的又幾乎都是門閥士族,於是才德兩項不在重要,家世成了唯一標準。

經過激烈的角逐,晉陵郡的中正官終於到位了,八月十五,郡城郊外長山開展雅集進行評議。

十五日一早,

劉裕就坐著牛車從家裏出發,此次長山雅集嶽父專門派了自己的管家臧泉陪同,蒯恩,到彥之隨行。

來到長山腳下,到彥之守著牛車,臧泉則領著兩人登山。老管家以前就領著臧府的兩位少爺參加過長山雅集,對於這些事情非常熟悉。

山腳下牛車遍地,童仆往來,熱鬧非凡。維持秩序的正是縣衙的官差,劉裕的老相識。

“老孫。”劉裕笑著招呼道。

“嘿,寄奴。”孫處回身看見劉裕,笑著道:“來參加雅集啊。”

“對啊。”劉裕點點頭,觀察了一下孫處的裝扮道:“你不參加嗎?”

“參加個球,你又不是不知,我大字都認不得幾個。”孫處笑罵一句。

“那你典史官怎麽......”

“一個濁官吏員而已,用不著在中正大人跟前露臉。”孫處擺擺手,對著劉裕低聲道:“上報的時候隨便填個名字就行了,崔大人說的。”

劉裕聞言雙目圓瞪,心道:“這麽簡單?那我特麽這倆月頭懸梁錐刺股是為了個啥?”

又寒暄幾句,這才告別孫處開始上山。走了幾步就問出了疑惑。

管家臧泉回道:“您要是隻打算當個縣衙典史,自然也是不用的,一個八品而已。不過老爺還有那位建康的王公子可不這麽想。”

“......”

山下熙熙攘攘的官吏是在等待上官的到來,然而真正等待中正品評的才俊,期盼入品的士子卻自顧自登山遊玩。

這並不是不尊重上官,中正官在雅集上品評人物,就是要看其人在悠遊山林時表現出的與自然萬物交融的風致,還有觸景生情的妙論。

如果硬在山下等著,反而會被中正官認為是俗人,絕對不會理睬的。

當然,你要是蹲在中正官看不見的懸崖山洞,哪怕你再體察自然之妙,俯仰宇宙之聲也沒用。

所以參加雅集就是要求在不俗與張揚之間找到合適的區間,追求品級時也要自然灑脫。

俗稱又當又立,當然這是劉裕自己的理解,嶽父給他叮囑這些話的時候,他可不敢如此回應。

三人行至半山腰,石階蜿蜒的盡頭是一座涼亭,竹林間三三兩兩的士子各自徜徉,有的揮毫潑墨吟詩作畫,有的互相辯難,還有人盯著遠處憤憤然,臉色陰沉得不知咕噥什麽......

一群人看見劉裕,琴也不彈了,畫也不作了,一個個盯著劉裕,仿佛看見什麽絕世美女一般。

不隻是劉裕,所有後來者都會被這群人如此審視,但劉裕今天的裝扮是經過嶽父精心打造,衣袂飄飄,風儀俊朗。

驚訝片刻紛紛開始交頭接耳,卻無一人知道這是誰。

劉裕三人剛要上前,卻發現有人攔路。

臧泉低聲道:“這鳴風亭需要答題才能上去,不過士族子弟不用,隨便進。”

“既然如此,那咱就上去唄。”蒯恩在後麵接口道:“臧大人可是晉陵郡功曹,四品高官。”

“額......”管家沉默了一下,這才對劉裕道:“家世品評是不看母族和妻族的,姑爺似乎......”

劉裕他爹劉翹曾經是廣陵郡功曹,同樣的四品高官,不過已經被罷官奪爵,劉氏早已不在士族的範圍裏了。

“無妨,問就問唄。”劉裕受過臧俊的叮囑,心中倒也不慌。

來到鳴風亭前,劉裕抬頭一看,原來是個熟人,考評官居然是丹徒縣令崔宏。

見劉裕躬身行禮,崔宏笑著道:“原來是臧大人家的女婿。能寫出震驚建康文壇的行路難,還用考評嗎?”說完一伸手:“請過鳴風亭,直上山頂望江台。”

崔宏話音未落,就聽見山道上一聲冷笑:“什麽時候考評才士要看妻族門第了?一個織席販履之徒居然堂而皇之地參加雅集,居然還不用答題?”

崔宏眉頭一皺側身觀望,認出了來人的身份,被邀請來觀禮的虞家子弟,虞先之。

虞先之雖然沒有官身,卻是虞家子弟,崔宏不敢過於得罪,隻好對劉裕道:“本官這裏有兩個選擇,儒家篇章和賦詩一首,你挑一個吧。”

其實這裏一般是沒有賦詩一首這個選項的,都是從傳統四書裏麵拿出來一段讓士子回答注解,崔宏知道劉裕什麽成色,臨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