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炎國的律法

“江月淼,魚太多了,幫我一起搬回去。”

魚實在太多了,錢陽鑫一個人根本搬不動。

“可以,不過在那之前,錢陽鑫你先借漁網給我,剛才我沒補到魚,我還有弟弟妹妹,我要捕一些魚帶回給他們吃,等我捕到魚後我再幫你一起搬回去。”

剛才錢陽鑫沒有出租漁網給江月淼,而江月淼今日手氣差,沒能徒手抓魚失敗了。

“天色已晚,現在一片烏漆墨黑,捕魚也不容易捕,就沒必要繼續捕了。而且我有一漁網的魚,足夠我們拿回吃。”

沉默一會後江月淼道:“謝謝,謝謝,明日我捕到魚後我會還你。”

於是二人各自提著漁網的一端,走在白光之路上,朝向家中方向而去。

“江月淼,我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你。”

“什麽問題?”

“你為什麽要還我魚?”

錢陽鑫問出了他的疑惑,之前因為有溫飽問題擋在前麵,很多問題錢陽鑫都沒去搭理,現在解決了溫飽問題,自然要理會了。

而且錢陽鑫感覺在炎國,奴籍者似乎與他的了解有所不同。

“為什麽?”江月淼愣了一下,“這些魚不是你的東西嗎?”

“像你是我的看管奴籍之人,你看管我,我在這期間所創造的產品不是歸你所有嗎?“

愣了一下,江月淼不可思議問道:“錢陽鑫你在胡說八道什麽?

“根據炎國的律法,看管奴籍之人,可免除三石糧食。至於屬於奴籍者他本人的物品,全部歸他本人所有。

“而我作為看管奴籍之人,我隻是負責你的住食罷了。”

聽完後,錢陽鑫滿臉不可思議。

起初他對奴籍者的認知,是根據穿越前的知識來理解。在穿越前,看管奴籍之人和奴籍者就類似監獄的關係。

看管奴籍之人是獄警,奴籍者是犯人,奴籍者受看管奴籍之人監督看管。

看管奴籍之人負責奴籍者的吃喝拉睡,奴籍者則無償為看管奴籍之人工作,並且這期間所創造的產品歸看管奴籍之人所有。

在錢陽鑫所學的奴隸關係中,看管奴籍之人占有生產資料並完全占有奴籍者;看管奴籍之人和奴籍者是**裸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奴籍者毫無人身自由,完全在看管奴籍之人的強製下勞動;奴籍者勞動創造的產品全部歸看管奴籍之人占有和支配,看管奴籍之人隻給奴籍者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然而根據炎國的律法,情況卻恰恰相反。

奴籍者,僅是在身份上低人一等,且在服行兵役中的第一梯隊,還有他本人所擁有的物品歸他本人所有,他勞動創造的產品歸他本人所有;看管奴籍之人,僅是監督不讓奴籍者離開他所在地並監督他種地,同時要負責奴籍者的吃住,而看管奴籍者的好處,就是減少三石賦稅。

出現這種名義上奴隸的關係,實則上是管理的緣由出自於曆史。

炎國、乾國、梁國三個國家相鄰,並且同屬一個一個王朝,這就導致三國戰爭頻繁,而打仗避免不了遭受戰爭而流離失所的流民。

這些逃亡戰爭、流離失所之人,流亡到國家各地,他們無根無據,會給當地帶來動**不安等一係列問題,搶劫、暴亂,甚至造反。

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解決流民帶來的影響,就對流民進行軍事招攬,招攬進入軍隊中,充當士兵。

或者民政接濟,給流民分發食物,安排去處,再安排他們開荒種地以此來保證流民不造反。

然而戰爭如毛毛細雨般接連不斷,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流民隻會越來越多。

既然戰爭頻繁,那麽就送流民全部去當兵,這樣既補充了軍隊,又解決了流民問題。

起初炎國就如此安排的,但是這裏麵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人要吃飯。

流民遭受軍隊招募後,要給流民們吃飯,而戰爭本質上就是打錢,誰的錢多,誰勝利。

敵人還沒打倒,自己就把自己吃垮了,就笑死人了。而且民政接濟也不現實,糧食發得了一次,發不了二次。

官府實在無能力解決流民問題,於是就把他們貶成奴籍,當成牲口剝削他們。

原本計劃是流民變成了奴籍者後,以為讓他們變成牲口般,既無報酬的剝削又無需管他死活,似乎從而能以解決所有問題。

然而哪裏有剝削哪裏就有反抗。

就像陳勝吳廣起義般,奴籍者曾在炎國曆史揭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這場起義幾乎要顛覆了炎國朝廷統治。

在炎國即將成為曆史之際,因為奴籍者起義的領導階層們活成曾經他們討厭的人,最終在紙醉金迷下結束了起義。

有了這次經曆,炎國的朝廷實施一個新的解決設施:把所有流民統一貶為奴籍,然後交由各地官府管理,各地官府再把這些奴籍者安排到各地的村子,由村長分給家家戶戶,讓他們看管督促奴籍者種地。

奴籍者所創造的產品所有歸他本人所有,看管奴籍之人負責奴籍者的吃喝拉睡並減少三石賦稅。

理論上炎國這條律法,跟曹魏時期曹操大興推廣的屯田製有著大同小異之處,目的都是解決流民並取得軍隊給養和稅糧。

稍微不同的是,奴籍者的籍貫依舊是奴,看管奴籍之人需負責奴籍者的吃住和看管奴籍者。

理清了奴籍者與看管奴籍之人的關係後,錢陽鑫恍然大悟江月淼如此公私分明的原因。

對於錢陽鑫給予的魚江月淼隻當“借”而不是,因為這些魚是他弄到的,是屬於他本人的魚。

“江月淼,按照炎國的律法,除了剛才那些外,還有哪些?”接著錢陽鑫問道。

“嗯嗯,我想一想,還有就是奴籍者耕種他人田地,所耕種每畝田地主人就減少賦稅二鬥糧食,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

錢陽鑫點點頭,接著不解地問道:

“你門為什麽非得種地不可?明明河裏那麽多魚,而且你捕魚技術了得,捕魚不比種田強?”

“那因為,繳納賦稅滿五年者,可以免除家中一人兵役。”

聽到免除兵役,錢陽鑫恍然大悟,為什麽天河兩岸的村子,明明有一條河在眼前,放著大好資源偏偏不利用反而去種地,其根本原因是為了免除兵役。

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下,底層百姓的願望無非其他的,就隻有一個不上戰場,活下去,給家族留下香火。

而種地能免除兵役,那麽他們自然首選的是種地,而放棄其他唾手可得的更好的生活。

至於為什麽種地能免除兵役,憑對當下的形式分析,錢陽鑫猜測是為了舉一反三也明白了,全都是為了和軍隊給養和稅糧。

畢竟戰爭中彼此交戰雙方無法像二戰德國閃擊波蘭般,一日之間分出勝負,那麽一但進入持久戰的僵持情況,比拚都是各自的物質準備,誰能抗到最後,誰就取得勝利。

在所有戰爭中,特別是古代,糧草更是重中之重,就像漢武帝能反擊匈奴可是多虧了文景之治,還有諸葛亮北伐的失敗,其中也是因為糧草供給不上,不得不宣布失敗。

“你作為看管我的人,根據炎國的律法,你會對我怎麽樣?”錢陽鑫接著問道。

“提供食物住所,看管你,還有監督你種田。”

“根據炎國的律法,奴籍者能否不耕田?”接著錢陽鑫補充道,“是不是我一定要種地?是否我可以去經商?”

“啥,你說什麽?你竟然不想種地?”

“怎麽了?”

“根據炎國的律法,奴籍者耕種並一次賦稅繳納滿五十石,可脫離奴籍升良籍。”

“種地能脫離奴籍?”錢陽鑫難以置信地睜大眼睛,萬萬沒想到脫離奴籍竟然和種地有關。

既然現在解決了溫飽問題,錢陽鑫自然要全心思思考怎麽脫離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