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蓼溪

蓼溪其實是一座三麵環水的半島,被梅江和智水夾在中間,北側是石岸,南

邊是稻田。陳熾跟著爺爺,過了石拱橋,穿過碼頭邊那片密集的樹林,就來到了一條古街。爺爺的好友賴作舟,就住在老街的東頭,茂盛的樟樹林中,兩棵高大的古樹成為老街的東門。

秋天的樹林,楓葉正紅。冬青樹上鮮紅的漿果吸引了無數的鳥雀,吃剩的果皮和籽粒不時掉到地麵上。陳熾在林子裏東張西望,鳥鳴和灘聲,讓他心情大為舒暢。他的家鄉橫背雖然有茂林修竹,但那是天子峰的原始森林,他從來沒有鑽進去。

不久,一座清雅的屋子出現在眼前。在喳喳叫著的鳥聲中,賴作舟高興地開門納客,把一老一少迎進一棟磚房裏。賴作舟吩咐家人擂茶備酒,一邊問:泰驤賢弟,文社典禮的日子是後天,怎麽提前就來小鎮了?

泰驤是爺爺的名字。賴作舟和陳泰驤,都是晚清的國學生,兩人一起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爺爺沒有接話,而是對陳熾說,見到作舟先生,還不趕緊行大禮!陳熾聽了,朝前一步就要行跪禮,老人家趕緊前來扶住。爺爺介紹完自己的孫兒後,又解釋說,陳熾久在山村,提前來是先熟悉小鎮,特別是趁趕集放鬆一下身心,不要被功課壓得太苦!再則來你家做客,可得到你的指點。

作舟大笑起來,說,你可沒少誇這個孫兒,今天終於見著真人!作舟再仔細打量了一下陳熾,對泰驤說,耳廓端莊豐滿,兩眼如日如月,果然儀表不凡,悉心**定是人物!泰驤客氣地說,聰穎自是聰穎,能不能成材,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和努力。

爺爺和陳熾用完茶品,就準備隨作舟先生參觀蓼溪。兩位國學生,實則是拿現實的人文來檢驗和熏陶小陳熾。

作舟先生叫家人安排了下榻之處,讓陳熾把行囊擱在案幾上。作舟先生帶著兩人出了屋門,到外頭轉悠去了。

蓼溪確實是風景如畫的古村落。蓼為河邊草本植物,此刻河灘上紅蓼花開,遍布河灘。漫步在樟樹林裏,泰驤笑著對作舟先生說,我喜歡來蓼溪,實在是半為江景半為君。你們先祖可真有眼光,築室江畔,擇居河濱。真可謂是樂山樂水,各有所愛,我族祖上是執意尋山而居,你家祖上是喜歡逐水而居!

作舟先生說,我族蓼溪一世祖壽甫公,原在梅江上遊的石城居住。他性情恬淡,不樂仕進,以禮讓節儉自持。有次他尋芳步景,從琴江進梅江,過黃石經瑞林,看到蓼溪山環水抱大有佳致,就在宋朝的祥符年間來此開基。到現在,算起來已有八百五十六年了。八百年來,蓼溪人文蔚起,比對岸的瑞林寨更早開圩設市。我們賴謝兩家隔河相望,謝家世居瑞林寨,比我們更早開基,但自元朝到明朝,都還隻是村落,未有圩市。

泰驤驚訝地說,真是風水輪流轉呀,現在瑞林寨圩市人氣旺盛,已超過了這蓼溪。那村寨中左廟右社、前朝後市,未曾想竟是步蓼溪後塵。三人邊聊邊走,灘聲漸響,一座廟觀出現在眼前。那廟臨江而立,基腳全是石灘,廟邊另建有戲台。

作舟先生對陳熾說,此廟為劉公廟,爺爺誇你少小富文史,但我估計多為紙上典籍,你不妨吸引些民間的東西。劉公是誰?此碑記和祠記裏,自有他的故事,你細細讀讀。

陳熾看了看爺爺。泰驤點了點頭,說,作舟先生說的正是,所謂學以致用,你既識文墨,正當用起來了,這廟碑講的是嶽飛和劉十六郎的忠義故事,你不妨讀讀。

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是陳熾的第一次課外閱讀。這些鄉土教材,就像小鎮的美食一樣,讓陳熾飽受營養,自小培養了對文化的吸引和消化能力。

陳熾俯身,專心讀起了《劉公廟碑》——

劉公廟者,宋劉十六郎廟也。公昆季三人,孟清寧,仲清秀,季清雅,少時任俠仗義。鄉居闔閭,嚐有利為之,有害輒為之去,一時鄉人皆倚為長城。

先是裏中有地,名長洲,田連阡陌,皆屬渴澤,公出利,集義侶,不憚勞瘁,身親疏鑿,因得水利於十裏之遙,以為灌溉。迄今其圳名曰劉公圳,其田亦成沃壤。

公生於宋高宗時,時金虜擾攘中原,處處盜起連兵,寇掠州邑。麻佘斜腳洞,有盜名李鐵麵,亦乘風跳梁,聚妖僧千數,學為幻術,每出戰,金鳴,縱虎豹皆出,以助其威。維時賊聞公昆弟名,欲援之以為己助。公苦其塗炭鄉裏,兄弟謀曰,不入虎穴,安得虎子?遂偽入其伍,而陰實欲計滅之。賊見大喜,命掌寶。

紹興四年六月,高宗命嶽飛清剿。飛至處,分兵捕討斜腳李賊。公昆季約為內應。迨兩軍交鋒,而金碎矣,賊遂成擒。餘黨捕公急,公昆季亦沉瀾以殉。

飛凱旋,表請封上將軍,命裏人立廟祀之。

夫殺身報國,以禦民患,忠烈之魂應與綿水並永。迄今人遺廟而憑吊,英氣凜凜,猶穆然想見當年激昂慷慨伏義死難盛烈也。劉將軍廟在吾祖居後,能鎮安造福,吾族宗人祀之如祖考焉,故書其事於石碑,並載諸家乘雲。

同裏後學郡庠生賴傳菁敬撰。

雖然作者隻是個“郡庠生”,隻是個本地秀才的文章,但陳熾讀罷,深受教益。他沒想到自己的家鄉還出了這樣的英雄,敢於舍生取義,深入虎穴。李鐵麵的故事,梅江邊流傳已久,他在私塾也聽小夥伴們講過。那個名叫麻斜的村子,就在他過渡的橫江,朝裏走就有一座大山,跟仰華山隔江相對,名叫蓮華山。

不過,小夥伴們互相講述,重點不在劉公的忠義勇敢,而是對李鐵麵的幻術充滿好奇,比如傳說他能撒豆成兵,比如口號一叫,山中虎狼都成了他的兵馬。他們開始探討,這些本領是否還有流傳?雖然嶽飛剿了他們,但還有一些餘黨逃走了,他們的武功同樣值得向往。

陳熾第一次看到文章可以定型美好的傳說。相對於夥伴們的講述,這些文字的表達更加莊重肅穆、有章有法,事情的原委和人間的情感都得到梳理。這就是硯台之功。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都來自文房四寶。陳熾第一次課外閱讀,就讀到一則正兒八經的英烈傳記。相對於小夥伴們嘴上的民間傳說,這位蓼溪的郡庠生,更有文章家應有的端莊。

陳熾不知道,這其實是兩位長輩布置的閱讀題。提問開始了。爺爺問,看了劉公廟,讀了廟碑,你聯想到了《詩經》的什麽作品?

五經,是陳熾剛學不久的內容。詩、書、禮、易、春秋,裏頭的內容大都是國家和天下的章法和秩序,其中《詩經》才能看到中國民間生活的影子,所以也最為陳熾喜愛。陳熾聽到爺爺發問了,略加沉思,微笑著說,廟為劉公,我自然先想到了《公劉》,周國子民想念的先祖,開疆拓土的王者。但從感情來說,這碑文更吻合《甘棠》一詩。

爺爺頷首稱讚,說,這劉十六郎開辦水利,舍身救民,稱得上是我們智鄉的“公劉”,梅水邊的“周公”,這碑上也說“祀之如祖考”。

作舟先生看到陳熾對《詩經》如此熟悉,就想考考陳熾對“四書五經”之外的文化知識。這就相當於後世考卷上的“加試題”了。他附和老同學泰驤讚過之後,轉口對陳熾說,碑文是歌功頌德的文章,才高者不分門類,李白就是寫碑文的高手,你讀過李白的碑文嗎?

爺爺聽了,也覺得這道加試題有些超標。而陳熾卻一點也不發愁。陳熾正好近期對《李太白全集》非常上心。這是爺爺的枕頭書,本來不是私塾要講的內容,但陳熾和爺爺住在一起,看到爺爺讀得有勁,就不時抽出來偷偷看上幾頁,一來二去快要看完了。

但見陳熾從容對道,李白寫的碑文我讀過五六篇,有寫讚美商朝忠臣的《比幹碑》,也有讚美民間人物的《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更多是讚頌地方官員的碑文,如《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虔城縣令李公去思碑》。

作舟先生聽罷,大為驚歎,說,你爺爺誇你少小富文史,真不是虛語啊!作舟先生接下來的話如果轉換成現代人,大概就是這層意思:你不但讀課堂上先生教的,還喜歡讀課外書。爺爺一聽,就知道陳熾翻了自己的枕頭,心中大為欣喜。但作舟先生的試題又提級了。

讀過什麽,那隻是開了眼界,悟到什麽,才算是素質教育。作舟先生對陳熾說,那你來說說,這《劉公廟碑》,跟李白的碑文有什麽不同?

陳熾這次思考的時間更長了。這確實需要思考的時間。他喜歡李白的碑文,但不知好在何處。經先生一提,跟當地文人的作品一比較,陳熾立即就開悟了!

陳熾心潮澎湃,為突然長出來的智慧而高興。

陳熾意氣飛揚,指指眼前的廟碑,又指指廟外的江山,說,開頭就沒法比!李白的碑文,開頭總是先講講國家的教化,講講天下的禮義,立意高遠。他寫貞女,開頭就是“唐皇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感熙,天秩有禮”,他寫地方官,先來一句“太虛既張,惟天之長”,“仲尼,大聖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則”,“王者立國君人,聚散六合,鹹土以百裏,雷其威聲”。李白縱橫開合,時空開闊,類比得當,論說精到,既開人天眼,又給人藝術的享受。相比之下,這《劉公廟碑》老老實實,就事論事。

話音剛落,作舟的掌聲隨之而起。他感歎說,青出於藍,你將來會超過我們這些老朽,超過你爺爺的!過幾天我們文社會課,你定當一鳴驚人!那文社的花紅,你領不到,我們智鄉就無人敢領了!爺爺則笑著說,這小孩兒,隻是碰巧讀到了而已,算不得什麽!

陳熾聽懂了爺爺的教導。於是埋頭又讀起廟內另一篇文章,《忠義劉十六郎並祠記》。看到陳熾對家鄉的英雄故事如此崇敬,爺爺提醒說,你別以為讀了些“四書五經”就讀出頭了,“四書五經”隻是基礎,不是終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好多“經史子集”等著你去啃!就說這個劉十六郎的故事,這碑記的隻是野史,不夠嚴謹,真正的曆史是另一回事!

陳熾聽了,大為驚訝。

爺爺說,史誌上確實有劉十六郎和李鐵麵這幾個人物。李是於都縣狗腳洞的匪寇頭領。南宋建炎年間,李聚眾數萬發起暴亂攻掠贛州。朝廷即命嶽飛提兵南下征討。李來攻打瑞金時,劉家三兄弟召集本地義勇民眾,在於都縣北麵的羊眠岡伏擊,獲勝後率部追擊,連敗李鐵麵部。恰逢嶽飛趕到於都,聞知後派遣專使前去慰勞。劉十六郎率部加入嶽軍,成為軍隊先鋒,屢立戰功。

陳熾說,那劉十六郎為什麽會遇害呢?

爺爺說,李匪敗走,並未斬盡根除。南宋紹興年間,金軍南下攻宋,雄州歸信縣知縣李成糾眾數萬叛亂,進犯洪州,江淮招討使張浚請嶽飛合兵共剿。劉十六郎兄弟跟隨嶽飛悄然偷渡過境,大破李成部於西山,後又大敗李成於樓子莊,重創李成叛軍,江淮一帶戰亂平息。

陳熾說,哦,我知道了,嶽飛一走,李鐵麵又出來作亂。

爺爺說,你說得對,正是如此。嶽軍北去,吉安、贛州的匪部又蠢蠢欲動。紹興三年(1133),李鐵麵和彭友再次興亂。嶽飛派遣劉十六郎等分兵剿捕,接連激戰,所向克捷。眾寇對劉十六郎又怒又怕,派兵襲擊瑞金,企圖綁架劉十六郎全家老幼。劉十六郎聞訊率部星夜歸援瑞金,與亂軍激戰於羊眠岡一帶,亂軍戰敗逃歸。

陳熾說,這劉十六郎真是厲害!這麽個英雄人物,怎麽就會遇害呢!

爺爺說,這是由於天公不作美,助敵害人!劉十六郎率兵追至瑞林寨,而亂軍業已渡過梅江。劉殺敵心切,指揮義勇登民船追擊,渡至梅江中忽遇大風,多船傾覆,溺死大半。劉家三兄弟遊水至岸,衣甲盡濕,武器盡丟。亂軍見狀掉頭包圍。劉家三兄弟身中數十槍,仍奪過刀劍奮力反擊,最終戰死。嶽飛聞訊痛惜不已,奏報朝廷,封劉為“懷遠將軍”,敕命建祠祭祀。

陳熾說,原來如此,那這碑記所述的劉郎之死,純是傳說,什麽深入虎穴,什麽縱虎為兵,什麽碎金內應,真是荒誕極了!

作舟先生聽了,笑著說,這叫大事不拘,小事不虛,英雄還是英雄!戲台上這樣演,人們更愛看!就像《三國演義》跟《三國誌》,老百姓喜愛哪個呢?陳熾想了想,說,爺爺講的,和碑上記的,我都喜歡!

陳熾沒有想到,他未來留在梅江的傳說,跟劉十六郎一樣充滿傳奇,甚至荒誕!為名人製造傳奇,是鄉親們特有的紀念方式!

陳熾看完《忠義劉十六郎並祠記》,作舟先生沒有再出考題,而是帶著兩人又轉到村子南邊。作舟先生感到後生可畏,一心要做個稱職的導遊,把家鄉蓼溪全力推介一番,仿佛陳熾已經是天下名士,是請來采風創作的大作家。

蓼溪有華美外衣,更有小鎮文士精心雕琢的“蓼溪八景”,深得老先生稱許。他為陳熾一一指點這“八景”:五星歸垣、雙水夾秀、獅背灘聲、龜尾竹影、橋下溪光、洲中樹色、衙靜揮琴、庵高送磬。

作舟先生說,“五星歸垣”指的是蓼溪地理位置適宜,以金、木、水、火、土這五星,分別指稱北水梅江、南山蘭背崠、東巒排墩、西峰寺鍾、村中田畝。“雙水夾秀”,指從穩村流來的智水,與寧都流來的梅江合流。“獅背灘聲”,指劉公廟附近的獅背潭及灘石。“龜尾竹影”在雙江合流處,人們以章、貢合流比喻,稱之為“小贛州”。“橋下溪光”,指的是河子背村口的石橋,在智水拐彎處,俗稱雞婆旺橋,橋下溪水下流,與小河相接,波光清明。“洲中樹色”,是蓼溪西端對望的中洲島,“衙靜揮琴”指的是官衙雅趣,小鎮當年駐有巡檢司。“庵高送磬”,就是西峰仰華山。

陳熾聽了八景,也為文士的慧眼讚歎。他跟著爺爺趕集,路上已經欣賞過兩景,就是“洲中樹色”和“庵高送磬”。八景看過,已是圍著蓼溪轉了一大圈,最後走進了賴氏宗祠。這是康熙年間的建築,古祠門楣有“雙水夾秀”四個大字。

作舟先生說,祠宇邊還有節孝坊、朱儒人百歲坊,後背還有文學傳樞宅、石潭祠,不遠還有文瀾園、秀水園、瑞林司署等諸多精美建築,我們看到的隻是外表,我帶你看看族譜,裏頭記載了眾多藝文。

打開族譜,陳熾先後讀到了文士陳文波、楊德成、賴連如、賴煥模、郭炳文、賴作琴、賴景林的詩,有的是七言絕句,有的是七言律詩,對八景進行了縱情謳歌。詩歌是文明的結晶,也是文化的傳承。爺爺要再考考陳熾,看他對《詩經》的熟練程度,是否經得住考驗。他指著文士賴名撥一首詩,對陳熾說,你讀一讀這首,看看有沒有用什麽典故。

那時候沒有普通話。陳熾的口音,是爺爺教給的贛南官話。據說那音調帶有柳州話的口音。現在,這種口音在蓼溪的宗祠裏琅琅響起:“立誌原來入未流,情懷混跡樂忘憂。得魚沽酒歌滄浪,伐木和鳴傲冕旒。日出隴頭勤布穀,昏歸牛背穩如舟。諸般事業難兼任,擇處江幹度晚秋。”

陳熾讀完,再細看了一遍,撓撓頭,說,像有,又像沒有。作舟大笑起來,他說得沒錯,這些詩句看上去全有出處,但無跡可尋,說不出來源於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