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首航
又看見高聳的石油鑽井平台,康承業仍止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這裏隻是渤海,而南海才是公認的海洋石油富產區。如果南海也到處是這種巨大的鑽井平台,那中國的石油資源匱乏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張良工教授預言得不錯,中國的年石油消費量比1977年增加了1500萬噸,數字看起來並不大,但是出口量卻逐年減少。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的能源消耗將呈幾何倍數遞增。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用不了多久,我國將從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進口國。70年代的石油危機讓全世界都加大了在石油領域的開發,而海洋水下機器人在該領域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海洋水下機器人的作用不隻這一點兒,往遠了說,它還關係到中國的海權。
經曆了抗爭、奮鬥、期待和彎路之後,安裝了國產角速率陀螺儀的“海人1號”迎來了它的水下首航。
1985年12月12日10時30分,陰,受南部海域台風和冷空氣的雙重影響,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分區域風力5~7級,局部地區將出現6~8級、陣風9級的風。
海麵上浪潮湍急洶湧,海麵能見度10~20公裏。
站在船舷,迎著風,康承業的頭發被吹得格外淩亂。
一同前來參加首航儀式的常新遠有些擔憂地望著海麵說:“海況不是很好呀,要不換個日子吧。”
康承業的目光一直凝視在遠方天際線處,滾滾的烏雲預示著海況將會持續惡劣下去。
站在甲板上,康承業不為所動,此刻他的內心仿佛奏鳴著一曲慷慨激昂的交響樂,弦樂的快速而明亮、木管樂的獨特振動、鋼管樂的大膽和奔放、打擊樂器的節奏和熱情,鋼琴現代感的奏鳴和管風琴古典式的宏偉壯麗!心中的樂章就像大海一樣奔騰洶湧,仿佛隻有天際一線有容納它們存在的空間!
“今天是什麽日子?”
“12月12日!”常新遠忽然想到了什麽。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加冕登基為皇帝;1925年12月12日,伊朗巴列維王朝建立;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1971年12月12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啟用,1984年12月12日美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係外第一顆行星……
“今天是記錄曆史的日子,在共和國大事記上,將多一條記錄,我國第一台水下機器人“海人1號”下水首航成功!”
康承業發出豪言。
五年!
五年的歲月!
1825個日日夜夜的付出與努力!
那些辛苦匯聚成今天的一刻,首航必須成功!
“下水!”
康承業發出命令,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海人1號”被徐徐放入水中。
“啟動!”
“海人1號”水下的一切隻能通過儀器傳遞回來,那些枯燥乏味的信號代表著它的一切運轉正常。
“定深30米,航速6節。”張思源報告道。
“讓它測一下海底深度……”
“海人1號”水下機器人有22項性能指標,一次首航無法完成所有的海試工作,它將在大連海域外完成整機測試。
“深度70米,繼續下潛中……”張思源小心地進行著操作。
中國第一台水下機器人的設計理論定深是300米,但是每下潛100米就增加10個大氣壓,這就要求機器人上的每一個部件都必須能承受住這麽大的壓力而不變形,這對機器人整體的要求更加嚴苛。
康承業默默地閉上眼睛,像是在祈禱,他在心底默念著,這才300米啊。
一想到在日本時聽到對方發出的豪言,要讓水下機器人潛入水下1萬米,剛好是地球上最海溝的坐底深度,這意味著機器人將實現無線、自主、無限製深潛。對方能不能達到那個目標姑且不論,但那一定是水下機器人的終極目標。
“聲納掃描到海底了!”張思源興奮地報告。
受條件限製,自製的聲剖儀隻能獲取30米海底地層圖,這就是說“海人1號”距離海底不到30米了。
“定深巡航。”
改變了航向的“海人一號”成功避過了坐深海底的一塊礁石,大家不禁歡呼起來,這意味著海洋機器人自主避障技術成功了。
又進行了幾項測試,機器人的表現都令人滿意,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
康承業又閉上眼,對別人來說那隻是很短暫的一瞬間,但是在他的腦海裏卻浮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麵,深不見底的大洋之下,中國自研的水下機器人正在無限製巡航,像一條大魚一樣暢遊……
“讓它到海底抓把土上來!”
康承業做的決定讓在場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機器人將實現與海底零距離接觸作業,雖然大家在實驗室裏做過實驗,但是到了水下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見好就收吧……”常新遠對他耳語道。
“海人1號”現在的表現已經可以對外宣布首航成功了,坐沉海底風險太大,抓不上來海底泥沙最多是報上去數據不好看,但如果出現意外就隻能宣布首航失敗。那對研究所全體人員乃至所有參與項目的單位和學校都將是沉重的打擊。
“機器人是拿來用的,不是實驗室裏的寶貝疙瘩!海洋水下機器人就是要在惡劣的海況下作業,如果連把沙子都抓不上來,我們研究這華而不實的東西有什麽用?國家投入那麽多經費,不是為了要我們的虛假成果!”
康承業激動地握緊拳頭,黑色厚邊的眼鏡眶下,堅毅的雙眼仿佛定格在海麵上,他何嚐不知道這是成百上千人打造出來的成果,是中國科技進步裏程碑上重要的標記,是所有參與研製人員心血的結晶,可是科學容不得造假,理論說得通,最後還要靠實地檢驗。
張思源擺弄控製器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這樣的實測還是第一次,看到康所長堅決的樣子,他默默地按下了深潛的按鈕。
測深儀表緩慢地開始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