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海參是高檔食材,是國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遼東的海參色黑多刺,營養豐富,是較為珍貴的補品。

康承業一行來到遼東灣可不是為了吃海參的,他是說幹就幹的性格,為了完善海洋機器人的報告,他必須先到海上實地考察,南海當然是首要目標,但南海太遠了,需要溝通的部門也多,需要上級多方協調,在論證結果未出爐之前隻能先在近海地區做實地調研。

康承業也是第一次見到實地潛水,這些潛水員穿著重達50公斤的潛水服由吊車下放到水下作業,他們的任務是捕撈海參。

“深水作業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上浮過快會引起減壓病,輕的頭痛嘔吐,重的甚至會猝死。”

“那他們每天要進行多少次深水作業?”康承業問道。

“五六次,忙的時候七八次。”

“那人受得了嗎?”康承業對海洋的一切既陌生又好奇,望著深不見底的海水,他充滿敬畏,又感到恐懼。

“我們的潛水員都是精挑細選的,不怕你笑話,吃不飽飯的那些年代,他們什麽裝具都不用,徒手潛入水下非法捕撈海參,為此沒少付出血的代價,後來國家成立了捕撈隊,這種現象才越來越少。咱們的海民很頑強,很多時候隻要能吃飽,就沒有過多的要求。”

過去沒怎麽關注過這方麵的新聞,實地考察後,捕撈隊長平靜的敘述讓人感到一陣陣發寒,康承業的眉頭一直緊鎖著。

海參撈上了來,一個個肥大的海參裝在盆子裏,最後出水的才是潛水員,他們穿著鋼製的潛水衣,麵罩連通著通氣管,笨重的設備讓他們一上岸就像個鐵坨,一動也動不了,潛水員的全部生命都係在一根纖細的管子上。

“為什麽不用氧氣呼吸機?”

“你是說氧氣鋼瓶吧。”捕撈隊長說,“那個太貴了,要是用那東西下水1分鍾就相當於消耗1克黃金,我們負擔不起。”

康承業啞然。

捕撈海參和水下作業不可同日而語,50米對人來說是極限了,對水下作業來說還很淺,如果不能突破深潛距離何談海上施工呢?

康承業很壓抑,這種壓抑的情緒與日俱增,也催生了必須更加急迫地改變我國現有水下作業的現狀,因為目睹了采集捕撈全過程,又了解了內情,他連這個年都沒過好。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農曆庚申年。

吃著還算豐盛的年夜飯,康承業卻如同嚼蠟。

“過年了,也該放鬆一下了。”石蘭為他夾過一塊魚肉。

“啊!”

康承業回過神,這才注意到娘倆的目光一直鎖定在自己身上,兒子的嘴吃得油光滿麵,望著外麵漆黑的天,他才想起來家裏還有一掛鞭炮沒放。康承業草草地扒了碗裏的飯,然後說:“走,一起放鞭炮去。”

石蘭苦笑著說:“你才想起來呀,兒子早就盼著了。”

看著兒子歡快地去取鞭炮,康承業這才想起來,自己似乎很久沒有看見兒子的笑臉了。

老萬書記和常新遠師兄把自己的家照顧得好好的,自己唯一能回報的就是盡快加速研究進程,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規模的考察行動必須等他的報告獲得批複後才能開始。

父子倆那掛鞭炮很快放完了,兒子仍然意尤未盡地嘟囔著:“這麽沒勁,早知道拆了放小鞭了。”

康承業笑了:“過年嘛,總要一氣嗬成,圖個吉利。”

兒子不再強嘴了,這是個好現象。

“建華,你有沒有想過長大了幹什麽?”

康建華想了想後說:“我想當個技術工人。”

“怎麽不想好好學習,當個科學家呢?”

康建華不確定地搖搖頭,但是馬上仰起頭看著父親的臉說:“科學家我是當不了啦,我一看到數學題就頭疼,當工人不是也挺好的。”

康承業又感到一陣陣內疚,提到數學,他突然想起謝向明,自從把他帶到日本後,這段時間就沒關心過他了,名義上自己認了他當學生,可什麽都沒教。

“數學其實並不難,爸爸就認識一位大哥哥,他玩著就把很多難題都給解開了。”

“我也想學,可就是聽不懂……”

這怨不得兒子,這個年齡再去努力很難,他撫著兒子的頭發,雖然不帶希望,但仍笑著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

“又來了……”

兒子不情願地跑進了樓道。

康承業嗬著冷氣,這冷的感覺讓他皮膚微微刺痛,但頭腦卻清醒了不少。

“康所長,帶孩子玩啊!”

一個人向他打招呼,因為黑,康承業沒看清,扶了扶眼鏡再一抬眼,是吳誌超。

“小吳你這是……”

康承業看見吳誌超腋下夾著厚厚的一摞檔案袋。

小吳不好意思地笑笑說:“計算機我老是用不好,不如用手得勁兒,關於潛水器的殼體力學計算還差幾道題沒算好,我尋思著左右沒事兒,就回了趟單位把資料取回來了。”

“這大過年的……”

“嗨,反正我家也不用我操心。”

“辛苦你了。”康承業若有所思。

這個小吳自從赴日回來後就一門心思地撲在工作上,這是個好現象。

“隻不過……”小吳欲言又止。

“什麽事?”

“殼體可以設計,我們真的能造出來嗎?”

康承業大概知道他想要說什麽,但是沒插言繼續聽下去。

“300米以上還好,如果超過300米水壓驟增,需要的金屬殼體材質就不一樣了,有可能用到鈦合金,我聽鞍鋼的同誌說了,鈦合金工藝還有些問題……”

何止是鞍鋼,重工業基地在中國還算先進的,但是拿到國際上就落伍了,最近聽到一個概念,工業3.0。

1.0是機械製造時代,3.0是指電子信息化時代,即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製程度進一步提高。而我們連電氣化與自動化還未達到,距離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才是康承業憂心的。

沈州自動化研究所能成為這條杠杆上的支點嗎?

盡管康承業對中國的發展深信不疑,但是時間呢?十年?二十年?到時候發達國家會不會又搞出個工業4.0時代呢?

我們總是在追趕,什麽時候才能超越?

康家在東北沒什麽親戚,索性大年初三就開始上班了,當康承業走進研究所大樓時,他發現前來加班的不止是一個人。

“常師兄,你怎麽連個招呼都不打就……”

常新遠嘿嘿一笑:“小吳不會用計算機,又不好勞煩其他同誌,倒是你大年初三來加班啊。”

“水下考察報告還有幾處不完善,家裏也沒事,我到單位來坐一會兒。”

“不過咱們買回來的那幾台計算機可幫了大忙,編程速度大大加快,隻不過咱們的機器人精確度還不夠。”

“對此你怎麽看?”

“精確度不夠是製造不合格帶來的,很多精密部件我們無法加工,材料是一個問題,加工能力卻不是短時間內能提升的。”

“有沒有短時間提升加工技術的辦法呢?”

“有!”

康承業眼前一亮。

“多培養幾個像牛師傅這樣的技術能手,用手工作業代替機加工的不足。”

“這樣可以嗎?”

“這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康承業正為是集中開發海洋機器人還是工業機器人發愁呢,常新遠帶給了他新的思路。

“常師兄我有個想法,工業機器人和水下機器人都是我們急需攻關的項目,我們不能完成一個卻丟了另一個,能不能你帶一個技術組,我帶一個技術組,你繼續工業機器人,我進行海洋機器人的研發,人員我們相互調配一下。”

常新遠想了想點頭說:“有困難,但能克服,雖說是分兩組,關鍵時刻還要互通有無。”

“這是當然。”

常新遠哈哈大笑:“你這兩手抓,到底夠不夠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