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工業機器人一定要搞成

黨務會議?不是黨員是沒有資格參加的,這讓康承業多少有點落寞。

研究所過去是經常開會的,那個時候的會議多少與業務無關,萬書記調來一個月了,還是第一次組織召開會議。

康承業不熟悉黨務會議的流程和規則,不過從身邊人的反應看,氣氛多少有點緊張。

國家開放的形勢日漸明顯,但是這些科研人員經曆的寒冬太久了,心理上還是有些放不開,生怕哪一天又走了回頭路。

召開會議的當天,所裏的氣氛多少有些嚴肅。

“液壓元件不合格,殼體應該采用沉澱硬化不鏽鋼,而我們的是鋁合金的,硬度不夠。”

常新遠和康承業一樣是無權參加這個會的,他們幹脆把心思用在故障的機器人身上。

“機器人和那些大工業機器相比看似小巧,卻是對綜合國力的考驗,當務之急不是硬件,而是我們還沒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學模型,之前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康承業也很無奈,機器人的設計難度並不大,但是新材料、新技術、控製方式,這些不是技術不過關,就是理論空白。

“看來一切都要等到東京之後才能有新思路了。”常新遠說。

“交流還是很重要的,這次鄒老師給我介紹了一位美國朋友。”

“什麽美國朋友?”

“說是美國朋友,其實也是同胞,海峽那邊的留美博士,據說還是領袖親自談的。”

“這麽厲害?”常新遠大感興趣。

“算了算了,不說了,我現在得準備去東南交大的備課材料,鑄造廠那邊的生產設備改造問題你得抓一抓了,基礎自動化的工作不能停。”

“得,又給我分配工作了。”

正說著,小吳跑了過來。

“吳誌超?你不是開會去了嗎?”常新遠意外地說。

小吳一臉堆笑著說:“康所兒,常所兒,我正是開完會趕緊跑來給你們傳達會議精神了。”

“喲,這麽積極,是為了出訪名額吧。”常新遠譏諷著。

小吳幹笑了兩聲,然後說道:“咱們萬書記把康所長的後顧之憂解決了。”

說著把會上萬書記如何組織成立幫扶小組的事說了出來。

“喲,老萬可以呀,我本還想著讓我家那口子多照顧呢,這下連我家也解放啦。”常新遠笑道。

“這……”康承業沒想到萬書記說到做到,而且做得這麽快,他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麽好。

“別這了,總得去說聲謝謝。”常新遠一拍康承業的後肩。

康承業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點頭稱是,然後小跑著往書記的辦公室去了。

……

……

萬書記不在辦公室,這也不奇怪,他是個閑不住的人,而且認為坐在辦公室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回自己辦公室的路上,康承業遇到了鐵青著臉的左紅升,他還沒開口,對方就不客氣了起來。

“這是第一次!這個特殊化一開還會有下一次!你就好意思接受?”

過去左紅升蠻霸不講理,但是康承業從來沒在他麵前鬧過臉紅,這次還真是啞口無言。

“我也不知道這個事兒,我這就去找萬書記說。”

“得了!你可別打小報告,免得人家老革命又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批評我!鬧吧鬧吧,我看你們要把咱們這個社會主義的研究所搞成什麽樣的特權階層。”

說完左紅升一扭頭走了。

康承業還真是不知道這些事務怎麽解決,在這種事麵前他還真是“稚嫩”。

“這個幫扶小組呢也不是為你一個人,我說了,所裏誰家有特殊困難就要特殊照顧,前線要搞,後方也要搞,你不用擔心有意見,做群眾工作那是我這個做書記的本職。”

老萬書記一番話讓康承業爭也不是不爭也不是。

機器人的項目暫時擱淺,備課材料也不是什麽特別難的事兒,本來應該忙得腳打後腦勺的康所長居然發現下班前手頭已經沒有急需要處理的工作了。

買了菜回家,剛打開門就聞見撲鼻的香味。

“您是……”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正從自家的廚房端出一盤木須肉,香氣正是從這盤菜裏傳出來的。

“這是萬書記家的老伴。”

“哎呀,大嫂啊!您看這……”

康承業一手拎著菜一手提著公文包,一時間兩隻手不知道該往哪裏放。

“做個飯不算啥,我還從家裏帶了幾張煎餅,也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慣。”萬書記老伴一臉笑容。

“真香啊!”

兒子康建華饞得直流口水。

如今的年景不像過去了,吃個雞蛋都是奢華的享受,即便如此康承業家也很少吃,一則是石蘭不方便做菜,二來他們也勤儉慣了。

“我還聯係了咱們街道的裁衣師傅,咱們家老萬說呀,你要出國可不能墮了咱們中國人的麵子,出門在外人靠衣裝嘛。”

康承業不好意思地看了看自己穿了多年的灰色中山裝,著實舊的不像樣子,袖口早已磨得發白了。

“一會兒你去我家找我,我帶你去量尺。”

“這怎麽好意思呢?”

“我一婦道人家不懂什麽,但是我知道你們做的都是大事,再說了幫扶有困難的同誌這事兒我們已經做得慣了,不用往心裏去。”

萬書記老伴說著解開圍裙就要走。

“一起吃點兒吧。”

“不了,家裏還有菜沒吃了呢……”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萬書記老伴的腿腳不是一般的麻利,讓康承業連送出門的機會都沒給。

“這個萬書記是個做事兒的人,你可不能辜負人家。”

小飯桌上,石蘭囑咐道。

康承業感歎著:“我這肩頭的壓力反而更重了,工業機器人一定要搞成!”

第二天一大早,一份封在厚厚牛皮紙袋裏的內刊擺在了康承業的案頭,這是鄒文林許諾過的資料支持其中一部分。打開一看,裏麵除了有幾份中科院內部通報外,還有幾本最新的外國科學雜誌。

康承業粗略瀏覽了一遍通報內容後首先打開一本美國的《科學》雜誌,英文名:ScienceMagazine。因為是從國外直接發來的,內容全是英文的,好在康承業的英文基礎還很紮實,其實他最初是學俄文的,為的是去蘇聯留學。後來迷上了機器人相關,於是自學英文,好在石蘭的英文基礎很好,夫妻倆互補,讓他很快掌握了文字與實用對話,十幾年來不斷學習,大多數專有名詞也都能翻譯。

《科學》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期刊,雖然也適合普通讀者閱讀,但是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是科研人員參考的重要資料。誰讓美國站在科學研究的金字塔尖呢?

根據閱讀習慣,康承業先翻看目標,當他看到第三條小標題時,一下子呆住了——1979年,日本不二越株式會社(Nachi)研製出第一台電機驅動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