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道將令,恩威並施

在五千精銳禁軍的參拜下,唐少主高舉手中的聖旨,一把就跳上了矮桌,小試了一把“大權在握”的優越感。

矮桌上的幾捆火藥,原本是為了防止藥王穀生變而準備的。如今,藥王穀所部被迫臣服,也就暫時沒有用處了。

唐西一腳把火藥推下矮桌,而後,學著前世電視劇裏那些威武大將的聲勢和口吻:

“眾將士平身!”

“本帥身負平叛西域重責,感皇恩浩**,自當盡心竭力為聖人與萬民之福祉,死而後已。眾將士且與我上下一心,共圖偉業!”

大軍中爆發出一陣“大周威武”的震天口號。

司馬玉複而起身,伸手入懷,將一枚青銅色的虎型令信交到唐西手中。

此物,便是大周朝用以號令三軍的虎符,代表了統兵大將的權威。

得此物,便相當於執掌了皇帝的拳腳。

縱觀大周的曆史,統軍虎符還未曾賜予從二品以下的武將官員。唐西空有“魏國公”的頭銜,並無軍中履曆,此次得掌虎符,賜封大將軍的名號,說是“空降”也不足為過,也可見儀天皇帝對其“信任”。

但同時,唐西也知道,虎符隻是一個令信,要想讓這些忠勇的禁軍將士真正為他所用,有皇帝的聖旨和虎符還遠遠不夠,他仍需樹立起一定的威信,表現出足夠的用兵才能,才可收服軍心。

於是,接過虎符後,唐少主振臂高呼,轉眼便布下了自己的第一道將令:

“傳令斥候何在?傳本帥令,命入西域的十萬禁軍即刻前來藥王穀匯合。此次,中軍大帳便設在藥王穀內。”

軍中斥候快速書寫軍令以後,騎馬離去。

唐西看了看李瀟瀟等人,深有意味,再道:“先鋒營五千將士,迎接公主與本帥有功,賞!月餉翻倍,統兵偏將司馬玉,逐升輕車都尉,仍領兵卒五千,帳前候命!”

一連發出兩條將令,先是引來十萬禁軍匯合,而後犒賞先鋒營,先恩後施,這都是在唐西的計劃之內。

俗話所言,有錢能使鬼推磨。禁軍忠勇,但某種層麵上來說,軍卒奮戰也不過為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或是衣食飯飽!

賞軍餉加倍,既是給予軍士投其所好,也為收攏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此為曆來規則,不無道理。

而針對司馬玉而言,原本他隻是個雜號的偏將,甚至不入中帳,不設其言,不聞其表。

正常的晉升路線,司馬玉起碼要達到從四品以上的官職,才可入帳商討軍機大事。唐少主直接給他升任一級,待西域平複,上表兵部之後,便可直任作實。

相比於司馬玉按部就班的“爬升”,要省去了幾年的時間,和極大的累積戰功。

司馬玉聽到這樣的將令,委實有些震驚和意外。

此前在營中,他曾對唐西起過殺心,雖說是受了香竹的蒙騙,但也是自身決策之失,怪不得其他。

原以為唐西接過權柄之後,會對他有所壓製,卻不知是不降反升。

司馬玉浸吟沙場多年,自然也養成了“知言善辨”的習性。他深知,唐少主此番做法,不過是出於形式,明麵不拘小節,實則變相聚攏人心,為己所用。

識時務者為俊傑!

司馬玉不是蠢材,也自當有所抉擇!隻不過,一旦接受了唐西的委任,便是一隻腳踏上了對方的馬車。

“威武!大周威武!”

先鋒營將士聽到可以領到雙倍的軍餉,頓時士氣高昂,喊出了口號。

司馬玉仍低著頭,唐西親自走過去將他扶正,大有“體恤”的作風,說道:“司馬將軍一路辛苦,之前與本帥有所誤會,但不足為過。日後隻需在我麾下盡忠職守,本帥保你官運亨通,位極人臣。”

唐西這話說得極為小聲,像是隻願說給司馬玉一人聽見。但在外人看來,此舉已然營造出了一份體恤下屬的氛圍。

司馬玉微微思慮,心中權衡,暗下了與唐西“一搏”的決心。

隻要唐西在西域凱旋而歸,那麽他這個“輕車都尉”的軍職便跑不了了,但前提是此時必須表現出足夠的“忠心”。未來“二聖”之一的承諾,在司馬玉看來,還是值得相信的。

於是,便不顧唐少主的阻攔,硬要再次單膝跪下,喊道:“謝大帥抬愛!大帥仁義,先鋒營將士誓死追隨,絕無二心。”

聽此,唐西滿意一笑,伸手在司馬玉肩上拍了拍,以示讚賞,繼而便轉身向後。

不遠處的婉兒見到唐西如此作為,深知其用意,輕輕在李瀟瀟耳邊提醒了一句:“殿下,這唐西狗賊是在收攏軍心,恩威並施,以藥王穀震懾先鋒營。而後以先鋒營臣服為契機,向藥王穀傳遞某種威脅。”

李瀟瀟也是看出了“眉目”,雖是沉默不語,但望向唐西的目光中已然有些異樣...

這個人...好像也沒有傳聞中的那麽不堪...

而後,唐西轉向藥王穀所部,以同樣“體恤”的方式,將霍長青扶起身,當眾說道:“藥王穀一門忠烈,對聖人忠心不二,且護周公主得力。本帥自會上表朝廷,為爾等求得封賞。爾等所部門徒,皆是我大周正義之師。”

霍長青低頭苦笑,被唐西這麽當眾一說,藥王穀已經退無可退。

說著,唐西將一枚商會的令牌,交到霍長青手中,低語道:“霍穀主,此乃本帥麾下商會的令信,見此令牌,如見本人。日後,貴穀若有用到商會的地方,商會自會不留餘力。”

“而此前,本帥許下承諾,要保藥王穀平安。這五千精銳先鋒便是保證,中帳設於藥王穀,隻要軍中大旗不倒,爾等無憂。”

霍長青聽此,麵色陰晴不定,但眾目睽睽之下,也是不容他拒絕。

接過商會令牌,霍長青作揖:“謝大帥賞識,藥王穀受寵若驚。”

唐少主則笑而不語。

...

算暫時“套牢”了藥王穀和禁軍雙方之後,唐西收起笑容,再次跳上矮桌,發出了第三道將令。

他指著司馬玉,高聲說道:“司馬玉聽令,即刻帶領一隊人馬,前往皇甫明軍中,務必要他前來相見。他如有不從,格殺勿論。”

受此將令,司馬玉臉色突變,一隊人馬便想帶來皇甫明?

這未免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意思,強人所難了。

皇甫明身為一方節度使,掌兵十五萬,在隴右府根深蒂固,且目前的態度仍在搖擺,皇帝的聖旨都不一定遵從,要司馬玉隻帶一隊人馬便想收服他,簡直難比登天。

但話又說回來。

這將令的危險性和可行性,司馬玉懂。唐西身為主帥,難道不懂?

司馬玉心中猶豫,猜測唐西此舉背後,定有後招。便也沒猶豫多久,當即點兵百員,策馬趕往隴右軍大營。

而唐少主事先已經安排裴三刀去“捉拿”皇甫明,之所以仍對司馬玉下達這樣的“死命令”,不過是為了試探他的抉擇。

一個人在怎麽口口聲聲的對你說忠心,那都沒用。隻有麵臨真正的危險時,他表現出來的態度,那才是最真實的。

換言之,司馬玉若不執行將令,那就是陽奉陰違。隻有明知不可能完成,仍要按令前往,那才算是有一絲真心誠服。

結果顯而易見,司馬玉雖有些猶豫,但也並未表現出異議,令唐少主會心一笑。

但司馬玉帶隊剛奔出了數百米,就看見皇甫明軍中騷亂正起,一匹快馬衝出重圍,正快速往穀口方向衝來,身後還帶著密密麻麻的追兵。

司馬玉當即警覺,指揮隊伍擺出了防禦的態勢,並高聲呼喊:“來著何人?皇城禁軍在此!”

那匹快馬的速度極快,除了騎馬的人之外,馬背上似乎還橫著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