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速之客
夏日,蟬鳴。
熱浪配合著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炙烤著人的肌膚,鼓動著人的耳膜,讓心不得安寧。
綠樹掩映下,一座紅牆綠瓦、磚牆斑駁的教學樓裏,卻異常安靜。
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正滿懷**地講解著什麽。
“發動機殼體材料技術,與一個國家的複合材料、高分子化學材料工業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新技術的運用,將使發動機重量明顯減輕,容積特性係數卻是第一代材料的3倍!”
“比如采用高性能纖維和樹脂材料建造的發動機殼體,擁有更高的比強度、比模量,即使發動機燃燒室壓力不斷提高,發動機的結構重量也能進一步減輕。”
“目前,導彈的發展存在速度、射程等技術上的瓶頸。美國、蘇聯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探索、研究超燃衝壓發動機,率先開發出了吸氣式高超聲速技術。這是軍事高科技的大勢所趨,所以,我們也要研發自己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發展高超聲速導彈武器,進一步突破現有導彈的射程和速度。”
“其實,我們的導彈新型動力裝置研發戰略,從目前來看,已經非常清晰了,就是要圍繞這些殼體技術、推進劑技術、絕熱層技術、噴管技術、推力矢量控製技術等,展開艱苦卓絕的研究,爭取用最短的時間,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講台上,一個年輕人就著投影屏幕上的各種圖表和數據,論述著他的觀點。
這是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一款新型國產導彈發動機的設計構想》,充滿了前瞻性和創新性。
這個年輕人叫宋小兵,浙江紹興人,國防技術大學航天動力專業首位在讀博士。
校方對這場博士畢業答辯也十分重視,航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胡奮虎教授親自掛帥,和學院航空航天專業的4名教授一起作為專家評審團,共同審評這次答辯。
宋小兵講完後,敬了一個軍禮,鎮定地在台前站好,並用自信的目光注視著台下的5名專家,等待他們的提問。
這時,他注意到,在教室的第3排正中央,還坐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
老人穿著一件灰色的麻布小開襟襯衫,精神矍鑠,目光炯炯有神,正麵帶微笑地看著自己。
他的身旁,坐著一名身著軍裝的女軍官,麵容嚴肅,神色冷峻,眉宇間透出的一股英氣讓人不敢輕易直視。
“這也許是其他哪個院校的教授吧。”宋小兵從來沒見過這位老人,心裏暗暗想道。
邀請本領域富有聲望的其他院校的教授參加答辯,也是常規操作,所以宋小兵也並不在意。
5名專家還在相互交流、準備共同提問的時候,一個洪亮的聲音從第三排響起。
“你對反導怎麽看?”
那位老人竟平地一聲驚雷,反客為主,率先發問。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南轅北轍。
宋小兵的課題明明講的是矛要如何銳利,老人問的卻是盾應該如何防禦。
這個矛盾問題問得……太矛盾了。
所以,這不是發問,應該是發難。
看來要踩雷了。
宋小兵的腦子裏,迅速閃現了每個江湖大哥非常關心的問題:“莫不是來砸場子的?”
他有些不知所措地看了看台下的胡奮虎教授。
胡教授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並用目光鼓勵他認真回答。
雖說宋小兵是專業研究航空發動機技術的,但這項技術也廣泛運用在導彈上。
如何快速精準突防,少不了對防禦技術也要做一番深入研究。
隻有知己知彼,才能找出漏洞、有的放矢。
矛與盾、攻與防,向來都是既生瑜、必生亮。
宋小兵恢複了鎮定,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清了清嗓子,開始講道:“戰爭武器的作用首先是為了提升軍事威懾力,唯獨兩種武器例外,戰略核武器和反導武器!反導武器首先是為政治服務的,它的政治威懾力,等同於戰略核導彈!這兩種終極大殺器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在實戰中運用,而是為了在口水戰中,讓別人閉嘴。”
台下發出了一陣輕輕的笑聲。
“我們恐懼於它們恐怖的戰鬥力,而這種恐懼,就叫威懾力。與戰鬥力相比,威懾力才是目的,是這兩種武器存在的意義。畢竟,戰鬥力隻是殺人,威懾力卻是誅心,心理防線崩潰了,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兵法最高境界。”
“反導武器就是用來對戰略核導彈進行反威懾的,它能有效抵消戰略核導彈使用方的信心和意誌。不過,一旦擁有導彈和反導武器的衝突雙方使用核武器,作戰行動必將升級到完全不可控的地步,核戰之下,沒有勝利者。所以,通常情況下,這兩種武器都不會輕易使用。”
“反導武器對國家科技和經濟實力的要求極高,這也就決定了隻有極少數的國家能擁有它。科技實力不用多說,比如精確製導技術,掌握它的國家鳳毛麟角。而對於經濟,恩格斯有個經典說法:‘離開經濟力量做後盾,暴力就不成其為暴力’。經濟既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又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
“所以,反導服務於政治、成長於科技、依賴於經濟!這就是我對反導的理解。”
這時,老人又開口了:“那你覺得我們有必要發展反導係統嗎?”
宋小兵不假思索地說:“那是大國之盾,蒼穹之盾,就算現在不具備發展條件,以後條件成熟了,也是必須要發展的。”
老人說:“那你對反導係統有什麽認識?”
宋小兵接著說:“導彈防禦係統按照來襲導彈的不同運行階段,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上升段防禦係統、中段防禦係統和末段防禦係統。”
“它們都由三個部分組成:預警探測、指揮控製、組網攔截。到目前為止,國外反導體係的結構發展已曆經三代:第一代,單一火力單元;第二代,多層重疊覆蓋;第三代,分層集中控製。”
“即便發展到了第三代,依然還存在很多無法克服的弱點,所以,我認為,一體化反導體係將成為未來反導係統發展的主要方向!它是通過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把反導係統的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套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作戰體係,能夠完成防空、反巡航導彈、反彈道導彈等一係列反導作戰任務。”
老人問:“那你認為,我們應該首先發展哪個類型的反導係統?”
宋小兵說:“上升段攔截難度最大,攔截點一般都在敵國境內,除非用無人或有人載彈機掛載超高速動能攔截彈、激光武器進行打擊,不過深入敵境風險太大。要避免這種風險,就得發展衛星武器,對於我們現有實力來說,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中段攔截,導彈一般在大氣層外慣性飛行,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如果攔截及時,掉落的殘骸不會進入本國領土,保護區域大。”
“而到了末段攔截的時候,導彈已經處於再入大氣層的俯衝階段,彈頭軌跡傾角大,速度通常在7-8倍音速,截獲較為困難,保護的區域最小。”
宋小兵頓了頓,得出結論:“所以,我覺得,首先應該發展中段和末段反導係統。”
老人笑了笑,點點頭,接著問:“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你覺得反導係統從開發到驗證成功,需要多久?”
聽到這個問題,不僅宋小兵愣住了,坐在前排的專家們也一起齊刷刷地回過頭去,看看這個老頭兒究竟是何方神聖,才敢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問題。
宋小兵想了想,回答道:“別說一個係統了,光是三個組成部分的其中之一,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是根本無法形成作戰能力的,全部都要從零開始!時間真沒法估算,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長!”
專家們聽完宋小兵的回答,有的沉重地點點頭,有的開始交頭接耳,交流意見。
之前井然有序的場麵,此時顯得有些混亂。
燥熱的天氣都沒能讓大家心煩意亂,老人一個天馬行空、胡攪蠻纏的問題,卻有如投石入水,攪得大家有些心神不寧。
大家本以為揭短亮醜之後,悲憤的情緒能讓老人適可而止,誰知老人不依不饒,擲地有聲的聲音再度響起:“搞原子彈的時候,我們用了多少年?!”
雷神之錘,一錘普度眾聲,所有的聲音瞬間戛然而止。
大家頓時安靜了下來,紛紛在腦海裏思索著那段塵封的曆史。
沉寂之中,老人長身而起,對身旁的女軍官說道:“小劉,差不多了,我們走!”
女軍官聞言,立刻起身跟在老人身後,兩人一前一後出了教室門。
老人出門前,似是無意的回首和胡奮虎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告別。
陽光傾斜而下,灑在兩人的身上,勾勒出耀眼的輪廓,奪目而又刺眼。
專家們竊竊私語,有人小聲地問道:“老胡,那老頭兒是誰啊?”
胡奮虎笑了笑,說:“李立長。”
有人驚呼道:“啊,原來是他!”
有人說:“難怪看起來眼熟,是李老啊。”
“李老看起來身體很好,國之幸事。”
李立長,中科院院士,兩彈元勳,我國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奠基人之一。
他領導的研究小組,為我國的各型火箭和彈道導彈,裝上了穩定而又安全的飛毛腿。
“想不到看起來如此平凡的老人,竟然是李立長院士!”宋小兵激動得再一次望向門外。
門外,微風拂過,樹影婆娑,除了知了的聒噪,好像什麽事都不曾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