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禦世之能

原文

非至聖人達奧[1],不能禦世[2];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3];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4];忠實無真,不能知人[5]。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從、乃可以橫。

注釋

[1]奧:高深,這裏指事物深層的規律。

[2]禦世:駕馭天下。

[3]原事:揭示事物的本來麵目。

[4]兵:這裏指軍隊。

[5]知人:了解他人。

譯文

對於一個縱橫家來說,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就不可能通曉深層的規律,就不可能駕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來麵目;如果不能全神貫注地考察事物的實際情況,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膽量都不足,就不能統兵作戰;如果隻是愚忠呆實而無真知灼見,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規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聰明才智,然後度量他人的優劣長短,分析在遠近範圍之內還比不上誰。隻有在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隨心所欲,可以前進,可以後退;可以合縱,可以連橫。

鬼穀錦囊

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事,首先要自我估量,然後度量他人的優劣、長短,分析、對比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所在。隻有在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隨心所欲,進退自如、淡然若定。

一個人隻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明確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麽,能做什麽,適合做什麽乃至做什麽能成功;一個人隻有對所處的環境有清晰而全麵的了解,才能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才能正確決斷自己的去向,才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延伸閱讀

西周薑子牙就是一位自知而知人的大賢之人,他輔佐西周、討伐商紂便是得益於此道。

薑子牙因不滿殷紂王的胡作非為和殘暴無道,便憤然而去,到各國遊說,已70歲高齡仍懷才不遇。

後來,他聽說西伯文王賢能,便去投奔,在渭水河磻溪一帶釣魚,過隱居生活。一天,周文王打獵偶然遇上了他,與他談論天下大事。他頗有見地的看法和富有哲理的分析,使文王十分驚奇和佩服,立即請他坐上自己的車,同車而歸,封為太師,掌管軍政大權。他博才多聞,用兵有奇計,政績顯著,深得民心。同時,他還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武王即位後,薑子牙被尊為師尚父。他幫助武王討伐紂王,決戰於牧野,大獲全勝,奠定了武王統一中國的基礎,為西周的建立做出特殊的貢獻。

後來,薑尚被武王封於齊(今山東省臨淄市),建立了齊國。薑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國時,順應民俗,革除陋習,大力發展工商漁鹽事業,人民都樂於歸順到齊國,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他還著有兵書《六韜》。

薑子牙沒有在不屬於自己的天地裏做頑固的堅持,他深知商紂昏庸無道,所以憤然離去;他得知周文王乃賢德之主,並且禮賢下士,便去投奔,所以終成大業。

“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還有另外一層現實意義,就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同時了解他人的長處,學會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