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陰陽剛柔之道

原文

粵若稽古[2],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3]。觀陰陽[4]之開闔以命物[5]。知存亡之門戶,籌策[6]萬類[7]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8]焉,而守司[9]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0]。變化無窮,各有所歸[11]: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注釋

[1]捭闔:捭,分開、撕裂,敞開心懷積極行動,采取攻勢,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張和建議。闔,本意為門扇,鄭玄注曰:“用木曰闔,用竹葦曰扇”,引申為關閉,關閉心扉,把進來的事物化為自己的事物,或不讓外來事物進入,取封閉形態。捭闔,在這裏指縱橫馳騁,大開大合。這是鬼穀學說中一種基本的方法。

[2]粵若稽古:粵,語助詞;若,順;稽,考察。粵若稽古,意為按著一定的規律考察曆史。

[3]眾生之先:眾生,眾多有生者;先,先知,意指尊者、指導者、先驅者。眾生先,在這裏指廣大生眾的老師。

[4]陰陽:陰,本義為山的背陰麵;陽,本義為山的朝陽麵。此處被引申來概括對立統一的兩類事物或現象。

[5]命物:辨別事物。

[6]籌策:就是計算、謀劃。

[7]萬類:就是萬物。

[8]朕:征兆,跡象。

[9]守司:看守和管理。

[10]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規律。全句指聖人的“道”始終是一樣的。

[11]歸:歸宿。

譯文

縱觀從古至今的曆史,可以知道: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做出判斷,並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在。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如一。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歸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鬼穀錦囊

剛柔之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說一個人剛直不阿、堅守自我立場、把持自我原則,即為“方”,但一味地剛,則難免變成脆,脆,則易斷,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末節和一些技巧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曲,以達到雙方滿意、不失和氣的“雙贏”狀態,即為“圓”,但一味地柔,則難免變成軟,軟則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

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談感情還是談生意、求合作,都應剛柔並濟、外圓內方,這樣才能順利而快捷地達成目標,走向成功。

延伸閱讀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剛柔、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夠靈活掌握、運用自如,便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中輕鬆自如、有所成就。

捭闔之術即為陰陽之術,意思是行事時要或開或合,或陰或陽,靈活處之,多方探尋,必要時以假象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個團隊中優秀的將帥,不僅能夠善用陰陽,而且還能夠剛柔並濟甚至以柔克剛。單純的柔和、軟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致失敗;而一味地剛烈、剛強又隻會導致剛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漢代的張良給高祖劉邦籌劃過許多關係大業成敗的重要謀略,其中剛柔並用、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頗多。

當秦軍主力與項羽會戰時,劉邦決定由南陽入武關攻秦。張良反對硬拚,認為秦軍將領是屠戶商家出身,商人都重利。張良便勸劉邦以重金招降秦將賈豎,而當賈豎同意投降時,張良又恐士卒不從,乘敵懈怠之機,一舉破之,結果直下鹹陽,擒獲秦王子嬰。

後來,楚漢相爭,漢弱楚強,張良勸劉邦處處退讓,以柔製剛,不但避開了鴻門宴的生命危險,而且取得了漢中、巴蜀之地。接著,張良又建議劉邦火燒棧道,使項羽疏於防範、屢屢上當。最後,劉邦轉弱為強,終於以布衣取得天下。

張良的高明謀略,據說來自黃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並不是一味隻講以弱製強,而是強調剛柔強弱都要得當,做到“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製其宜”。所以,不柔不剛、剛柔並濟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點,才是運用剛柔的最佳狀態。

鬼穀子的陰陽之理、剛柔之術、張弛之道對我們的現實人生頗具指導意義。

陰陽協調、風雨調順、萬物各得其所、萬事各得其宜是一種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規律的理想狀態。陰陽互補、協調運行,人才能健康,社會才能穩定,大自然才能和諧,做事才能順利,做人才能安樂。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兼顧嚴肅和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一味地張,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往往會導致自己失去彈性和張力;一味地弛,會讓自己變得鬆垮、懶散,往往失去進取心和鬥誌,從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失敗的時候不要灰心絕望、萎靡不振,隻要堅持就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個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隻有有度的人生,才是美麗、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