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的回信

自那一天以後,瑪利亞經常性跟布魯西洛夫一起出去。

他們所要觀察的地方有很多。

工棚,農田,工廠還有市集。

隻要是有人的地方他們都會過去。

有些時候,布魯西洛夫甚至還會化作一名帶著孫子的農夫,有些時候二人喬裝成資本家,假裝要遊覽工廠,收購土地。

這幾番出去見到了很多東西。

越是對底層百姓的觀察,就越是明白現在的沙俄究竟處於一種怎麽樣的環境。

貧窮,無知,愚昧和封建。

自從亞曆山大2世進行農奴製改革以來,俄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然後就是對資本的提升。

農奴製改革最大貢獻就是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勞動工人。

資本發展的前提就是勞動力的使用,工人越多,資本的發展就越快。

加上俄國這龐大的土地麵積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按理說應該可以迅速發展成資本大國。

可是,俄國的皇帝永遠都是最精明的皇帝。

絕對權力已經掌控在他們手上資本發展自然會受到阻礙。

這也就是為什麽俄國無法像其他列強那樣。

“中將閣下,在他們身上,您看到了什麽?”

依舊是騎著那一匹漂亮的白馬背上,瑪利亞正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眼前的景象。

那是一場罷工遊行。

事實上,在俄國境內,罷工和抗議並不少見。

無論是工人亦或是農民,他們都走上街頭,開始抗議資本家和俄國政府的剝削。

在這裏麵,可以依稀看到某些人的身影。

布爾什維克的身影。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隻不過瑪利亞卻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人。

他在一座工廠上演講著,他的演講十分出色,洪亮的聲音穿透空氣,直達每一個人的靈魂。

於是乎,罷工遊行又一次開始了。

親眼目睹著這一切的發生,無論是俄國公主瑪利亞亦或是俄國將軍布魯西洛夫都沒有上前阻止。

反而在一旁細細交談。

“回公主殿下的話,我看到了他們在為爭取自己的利益而奮鬥。”

“是的,然而這隻是表麵而已,而且僅限於我們國內。”瑪利亞歎氣說道。

這些工人確實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罷工遊行。

他們戰鬥在前線,衝擊著俄國社會上的醜惡。

可是,內在呢?

瑪利亞看穿了他們的行動想法。

隻要可以給他們麵包和牛奶,無論你是哪一邊,他們都能妥協。

說白了,隻要你給出施舍,就能平息這場動亂。

但尼古拉二世卻沒有這樣去做,他甚至對國內的罷工行為不聞不問,還放下權力,允許當地政府出兵鎮壓。

很愚蠢的做法,就算是曾經宣誓過要效忠於沙皇的布魯西洛夫也對此深感不滿。

可是尼古拉二世愚蠢嗎?

事實上他並不愚蠢,不可一世的地位和巨大的俄國軍事,導致他的野心被無限放大。

他熱衷於如何讓俄國領土麵積擴大。

對亞洲的侵略便是如此。

這次與日本開戰,其目的就是為了將不凍港掌握在手上。

如果成功了,俄國將會掌控對亞洲的製海權。

盡管很殘忍,但如果真的被俄國成功,打退了日本,恐怕旅順會永久性被俄國占領。

這事實,就算自己上輩子的靈魂是神州那一邊,也無法否認這個事實。

所以說在對外的大戰略上,尼古拉二世並不愚蠢。

然而,對國內戰略上,尼古拉二世卻愚蠢得令人發指。

巨大的俄國硬生生被他給拖垮了。

日俄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不單讓日本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更是讓俄國內部矛盾無限製的激增。

這也就是為什麽自日俄戰爭之後,罷工行為越來越多。

政府要進行大規模戰爭就必須對前線輸送武器彈藥和兵源糧食。

這種東西從哪裏來?

很簡單,剝削。

不像英法這樣的殖民國家,他們可以通過對殖民地的剝削從而給前線輸血。

所以他們隻能剝削自己國家內部的人民和資本家。

資本家被剝削之後,為了彌補損失,自然也會對工人進行剝削。

一直循環,導致整個俄國進入一種病態的癲狂。

無休止的剝削,讓整個國家人民苦不堪言。

她相信不久之後,罷工行為將會在一步擴大。

但現在距離1917年還有12年時間。

足足12年,不長也不短,這12年間,要如何擴大人民對布爾什維克的信任呢?

這就是瑪利亞目前為止所需要去做的事情。

事實上,就算是到了十月革命,俄國人民也沒有完全信任布爾什維克。

波蘭的入侵和與長達五年的紅白戰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不是白軍的各種操作,要想擊敗白軍,可能不止五年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麽瑪利亞說是表麵的原因。

人民的反抗僅限於對自身的近期利益,而不是更長遠的利益。

這不能怪他們,畢竟在這個充斥著文盲與封建思想的俄國裏麵,百姓的局限性不可能沒有。

回到冬宮,瑪利亞已經知道自己要怎麽做了。

一直以來她都很迷茫。

第一,她年齡太小,在這個動**的局勢裏麵人言輕微。

第二,她沒有權力,也沒有財富。

第三,她沒有足以改變這一切的外掛。

也正是如此,從1900年到現在的1904年,瑪利亞都隻能通過學習來增強自身知識量。

她目前還在學習德語、英語和法語,本土俄語和自己最熟悉的中文,在語言方麵已經先天優勢。

但對語言的精通並不能讓她擺脫命運。

因此,她需要尋找一件有意義,而且能真真正正幫助到布爾什維克的事情。

尋找了四年,直到這段時間一直外出對底層人民的觀察,她終於找到了。

那就是思想。

隻不過,就在她思考著如何去做時,侍女小艾米為她帶來了一份信。

那是來自於德國萊比錫市的回信。

同時,也是瑪利亞一直期待的回信。

收到回信之後,瑪利亞立即躲進房間裏麵,翻開信奉,優美的俄語字體映入眼簾。

“親愛的同誌,您好,我是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

瑪利亞心潮澎湃。

導師給她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