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草藥買賣
一家領了土豆回去,發現家中沒有米下鍋,孩子餓得痛哭流涕,實在沒有辦法,做飯的人偷偷把兩個土豆洗淨煮來吃。
吃了之後沒有半個時辰,小孩鬧了肚子,嘔吐不止。
等李洹等人趕到時,小孩幾乎拉脫了水。
“領土豆時,官吏有沒有跟你們說過,這是發芽的土豆,吃了會中毒?”
這家的當家人剛從地裏趕回來,聽說後氣得直接扇了婦人一巴掌,“老子有沒有跟你說這不能吃。”
婦人捂著臉哭泣,“我以為你隻是舍不得,哪裏知道吃了會出事,我昨天就跟你說過,米袋子裏沒米了。”
男人覺得沒麵子,又想跳上去打人,被李洹一把抓住,他原本以為這個縣令隻是一個花架子,沒想到自己怎麽都掙不脫。
“處理問題。”
春宜看了看屋裏有的東西,從醋缸裏舀了一小碗醋,又往裏麵兌了半碗水。
“過來,我有糖吃。”她招手讓已經無精打采的小孩過去,小孩聽說有糖吃,明明已經精疲力竭了,還是拖著腳步過去。
“把這碗水喝了,我給你一顆糖。”
小孩不假思索地一飲而盡,剛喝進肚子,胃裏泛起一陣酸意,往院子外跑,吐了一地。
等他回來時,春宜先把糖遞給他,順便給他把脈。
“沒什麽事了,給他喝一點鹽水就行,如果再腹瀉去縣衙找我。”她給他的那一顆糖有治腹瀉的作用,可以解輕微的毒。
婦人真心實意地感謝,非要把今早撿來的雞蛋送給她,她擺手。
“給孩子吃吧,給自己吃也行,出去遛彎記得跟大家現身說法,長芽的土豆一定不能吃。”
春宜和李洹走出去時,不由得感歎,“孩子的教育是第一問題。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養子使作善也。”
從根本上解決愚昧和落後的方法隻有教育。
李洹點頭,他怎麽會不知道這一點,隻是什麽都要循序漸進,一口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讓人覺得欣慰的是青州縣是一個小地方,就算是他們想要自己掏一些腰包幫助這裏發展也不是大問題。
現身說法的效果很好,起碼在土豆栽種完畢之前,再也沒有出現過吃發芽土豆中毒事件。
磚瓦運來的那天,李洹召集兩個村子的裏正來開會,溫瓊和一個五十來歲的老人坐在下首,李洹坐在上首。
場麵一度尷尬。
“現在土豆已經完全栽種下去,我有空時去田邊看了看栽種情況,很不錯,隻要是天時好,應該是個豐收年。”
“隻是這一項的收益要想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那是天方夜譚,不知二位有什麽高見。”
碧州村的裏正拿著旱煙不敢抽,隻能放在嘴裏過癮。
“俺認為土地是不會騙人的,隻要是人們勤勤懇懇地對待土地,餓不死的。”梁老頭話糙理不糙,隻是他看見的東西隻有眼前的兩塊。
“梁裏正,我知道您說的不錯,可是餓不死並非我們最終的目標,活著沒那麽難,活得好才難。”
李洹說得接地氣,沒有冠冕堂皇的假模假式。
“那溫裏正,您有什麽高見?”李洹說完後喉嚨一緊,不由得往身後看一眼,沒有春宜。
溫瓊從自己的兜裏拿出一大把草,“你看這是什麽?”
梁裏正湊近一看,然後不屑地把頭轉開,“這不是滿山坡都有的野草嗎,喂牛牛都不吃。”
“不是。”李洹不顧上麵的泥巴翻找了一下說,“這是一把草藥,有車前草,有當歸,有枸杞葉。”
他抬起頭時眼神多了光,溫瓊笑得開朗,“就像是梁大哥說的,這種【草】漫山遍野都是,隻是村民們不認識,要是利用起來,想致富太簡單了。”
會議解散,他們承諾回去後會問一問村裏的人,誰願意提前賒賬修房子。
梁老頭走到門口又倒回去,“縣老爺,您會帶著俺們賺錢對吧?俺也不要多的,隻要夠給俺孫子孫女買糖的就夠了。”
李洹給他吃了定心丸,“放心,今年過年是個好年。”
溫瓊沒有走,他知道他們還有事情要商量。
“舅舅,春宜馬上就回來了,您先喝茶。”
【溫裏正】太燙嘴了,還是【舅舅】比較踏實。
他們一人一杯茶,坐在庭院裏等著春宜,有時看看天,有時看看地。
氣氛實在太尷尬,李洹找了個話題,“等房子重新修好了,我想和春宜重新辦一次喜事,到時候要麻煩舅舅和舅母了。”
溫瓊心中給他加了一分,當初那一場喜事是他們所有人的遺憾。
“有用得上的地方你就說,溫瑾這幾日沒事做,在村裏遊手好閑,你幹什麽都把他叫上。”溫瑾像一個遊手好閑的二流子,已經有人家上門提親了。
那戶人家應該算是青州縣的首富,願意拿一袋米來讓溫瑾娶她家女兒。
溫瑾氣得臉黑了好幾天,春宜知道後還寫信給小九說了這件事。
小九說:“那他還挺值錢。”
他們茶都喝了兩杯,春宜終於回來了,手裏拿著不少東西,都是她在附近買的農家產物。
“舅舅,中午我們吃魚。”兩個男人看著她蹦蹦跳跳的背影,心中是一樣的欣慰。
京城的風水不養人,隻會叫人香消玉殞。這一處的風水自由,隻會養出最絢爛的花。
聽說這裏的草藥很多,春宜很驚喜,“如果我們包銷路,自己也從中牟利一些用於基礎建設,那好日子就不遠了。”
她越想越興奮,“這件事可以交給哥哥,他不是最想當賣貨郎嗎?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李洹頷首,他也是這麽個想法,並非他要以權謀私,隻是這裏隻有溫瑾最合適,溫瑾可以帶一兩個當地小夥,等他們上手了就能放權。
畢竟他們又不會在這裏待一輩子。
隻是又該怎麽教這些人認識草藥呢?
“我的建議是讓婦人來學習,首先是她們很細心,其次是這裏的女人日子太難過了。”
每天都有婦人被家裏的男人打,孩子看慣了這樣的場景,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
甚至有婦人被打罵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