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傳:戰城南(四)

離開楓林時,已是午後。

回望那慢慢消散的濃霧,正在西斜的冬陽,孟劍卿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高度緊張後陡然放鬆、似乎有些失去平衡的心情重新鎮靜下來。

然而那種登臨絕頂、俯瞰眾山的奇特感受,令他直到此刻,心情仍然久久難以平靜。

天下大勢……大勢一成,即便貴為帝王,也無力回天。而海上仙山這樣的弄潮兒,也必得要追隨著這大勢才能推波助瀾、建功立業。

雲燕嬌在一旁策馬緩緩而行,孟劍卿的手下與雲家家仆都遠遠地跟在後麵。

孟劍卿此時定下心來,自然想到另一個問題。雲燕嬌不待他問,已開口解釋道:“皇上知道你和道衍的三月之約後,擔心其他將領有所不滿,這邊會出問題,就將我派出來穩定軍心。”

他們互相看看,隻覺得啼笑皆非。他們這位皇上,說他心慈手軟吧,還知道扣住保兒作人質;說他精明能幹吧,又糊裏糊塗地將雲燕嬌給放了出來。飛鳥投林,豈能再入羅網?

但是這樣一來,孟劍卿心中不免生出一種異樣的感受。

他知道遠在普陀山的母親,也沒有受到打擾。換了燕王,即使不能公開扣押奉侍觀音的普陀山女尼,也會想方設法控製住這樣一個重要的人質。

也許建文帝放出雲燕嬌,不去打擾他的母親,隻是簡單地希望,自己如此厚待臣下,臣下也當知恩圖報。

孟劍卿認為,在楓林中,自己的選擇,並沒有錯。

說到底,朱家叔侄都打著洪武帝的旗號,誰輸誰贏,又關他們什麽事呢?

但是心中卻難免會覺得隱約的愧疚。

雲燕嬌顯然也覺得心中不安,轉過話題說道:“我在廣平城外遇到李師兄,他說要來阻止南軍燒糧,我便告訴了他——”

孟劍卿截住她的話:“我明白。”

與其讓李克己不明就裏地派出石敢峰又或者雲貴土人來刺殺主持燒糧的將領,不如告訴他真相,先談判比較好。

雲燕嬌定睛看著他,直到確認他的意思,才繼續說道:“我本來可以先一步到你營中的,路上卻接到大哥的傳信,說明師叔應道衍之邀北上,要我截住明師叔,準備召開長老會。事態緊急,我手下的人都派了出去,所以來不及通知你了。”

其實也不方便通知孟劍卿。就像明遠說的,在他們眼中,孟劍卿畢竟還是外人。

但當孟劍卿找到楓林之外時,雲燕嬌卻毫不猶豫地將他引了進去。

孟劍卿“哦”了一聲,笑一笑,沒有說話。

雲燕嬌也微微一笑:“不過我後來也想到,夫妻本為一體,你我所做的事情,很難分清界線的,就譬如這魚腸軍,不論在聖上眼中還是在你的部屬眼中,我都是可以接替你發號施令的人。所以呢,海上仙山這一頭,你也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孟劍卿又是一笑,過一會說道:“你現在要去哪兒?”

雲燕嬌道:“我不便住在軍營中,不過會留在廣平府。那六千石糧食,李師兄一個人可能照管不過來。既然要救人,就救徹底。而且,我留在這兒,也能讓應天那邊安心一些。”

孟劍卿回頭看看遠處的李克己。李克己的騎術並不好,馬也普通,因此落在後麵。

他轉過頭來說道:“胡進勇的營中也快斷糧了。我想向李克己借個三百石糧食,幫胡進勇渡過眼前這一關,你以為如何?”

雲燕嬌想一想,說道:“李師兄應該不會拒絕。隻是,廣平府周圍有三支南軍,你隻幫胡進勇,其他人會怎麽想?”

孟劍卿似笑非笑地道:“就像李克己說的,他隻能救眼前看得見的人。三支軍隊?我眼裏可隻看見這一支。”

就像他被燕軍圍困之際,也隻有胡進勇看見一樣。

雲燕嬌默然不語。

在這兵荒馬亂之中,他們能救的,也隻有眼前看得見的人了。

除了繼續搜集情報,魚腸軍將近兩個月沒有其他實質性的動作,出人意料地沉寂下來,而不僅僅是停止了對燕軍將領的刺殺,由此招來一連串的抱怨與責問。

衛歡將沙盤上的小旗一麵麵取下來,望著空空如也的沙盤,探詢地看著對麵的孟劍卿:“大人——”

孟劍卿隻看了他一眼,沒有回答。

於是衛歡不再說什麽,滿心以為魚腸軍暫時停戰休整必是皇上另有密旨,否則夫人怎麽會離開應天來到廣平府;天機不可泄漏,他們隻需要聽從孟劍卿的指揮便行。

帳外衛士稟報道京中有信使來,孟劍卿略一沉吟,示意衛歡帶著另兩名衛士悄然退下。

孟劍卿望著大步走入帳中的兩名信使。兩名信使都很年輕,穿的是普通軍士的衣服,氣質卻都十分沉穩,一人呈上腰牌,一人呈上火漆封口的薄薄錦盒。

孟劍卿沒有伸手接,示意兩人放到麵前的幾案上,不忙著拆看錦盒,先打量著兩名信使,直看得他們垂下目光避開他的視線,這才說道:“皇上與我曾共同選定十二名信使,約定隻有這十二名信使所攜帶的信件才能相信。你們究竟是哪一方麵派來的?為什麽會有皇上給的腰牌?”

兩人抬起頭,怔了一怔,互相看看,年長一點的那名信使說道:“屬下不知孟大人與皇上的這個約定,隻是奉皇上之命前來送信。也許皇上在信中對此會有說明。”

孟劍卿注視著他們,過一會,慢慢伸手取過錦盒,端詳一會,又將信件放到了幾案上,眼角餘光掃過兩名信使,略停一停,右手微垂,袖中小刀滑出,輕輕剔去錦盒上的火漆。

帳中安靜之極,似乎連呼吸聲也靜止了。

錦盒終於要打開之際,孟劍卿忽地一翻右腕,小刀反轉,將錦盒拍了出去。

兩名信使同時後翻,躍到帳中,本能地拔刀,記起這是何處,又略一猶豫;這一猶豫之間,落在地上的錦盒已被孟劍卿刀上的暗力拍得散了架,一股濃煙夾雜著無數細針激射出來,“哧哧”之聲不絕。

孟劍卿屏住呼吸的同時提起長案擋在了身前,數十枚細針射在幾案上,猶自奪奪作響;兩名信使卻沒有這樣幸運,隻不過猶豫一瞬,已被細針射中。

孟劍卿反手抓起身後的虎皮坐墊擲了出去,將地上的錦盒蓋住,以免還有什麽機關。門外衛士聽到了信使跌倒的聲音,但是沒有孟劍卿的命令,仍是守在帳外,不敢貿然進來。

孟劍卿將用茶水打濕的布巾蒙住半個臉,等待濃煙慢慢消散。

兩名信使倒在地上,不敢置信地望著孟劍卿,隻苦於針上劇毒見血即入,迅速向全身蔓延,已經說不出話來。

孟劍卿微微冷笑:“在我麵前弄這些手段!教你們的人是卞白河吧。卞白河隻怕也不知道,這種殺人錦盒,還是我叫衛歡做出來的。卞白河非要自作主張加什麽毒煙進去,鼻子靈一點的,早就聞出了氣味;衛歡若知道有人這樣改他的設計,還不得氣個半死。”

兩名信使的身體開始僵硬,意識卻無比清明,似乎很快就要變成一個活死人;這種可怕的感覺令得他們心中慷慨赴死的血氣一冷,望著孟劍卿的眼神裏,身不由己地帶上了祈求的色彩。

孟劍卿歎口氣:“殺我的任務也敢接,當真是後生可畏啊。也不想想,不管你們成不成功,皇上不殺你們,卞白河也得殺了你們,免得傳出去折損了皇上的威望。我隻奇怪,為什麽不派那些約定的信使來行刺,至少不會讓我一見是你們來送信就覺得不對頭。”

他後來才知道,卞白河的確曾經下令叫那些信使來行刺,但是在兩名信使因為不敢領命而被處死之後,其他十人都聞風而逃。

孟劍卿不再看這兩人的臨死情狀,召來衛士,宣稱這兩名信使是假冒的刺客,拖下去立刻處斬;錦盒與腰牌燒毀深埋。

他在受命組建魚腸軍的時候,便與建文帝有過約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現在他不過是暫時停戰休整而已,建文帝就這樣忍耐不住了?還是別人忍耐不住了,一定要將這支他花了一年時間精心訓練的軍隊拿到手,成就自己的功業?

要接管魚腸軍,隻殺了他還不行,還得殺了雲燕嬌。

雲燕嬌現在住在廣平府李克己的學政衙門,幫著李克己的夫人用範福運來的糧食施粥賑災。

如果雲燕嬌也遇刺,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保兒已經被石敢峰救出,建文帝感到控製不住他們兩人了,才會做出陣前換將的決定。

魚腸軍是對外的利劍,卞白河是對內的利劍——隻可惜他還不是自己的對手。

真想不到,無論什麽樣的帝王,到頭來都少不了錦衣衛,即使不叫錦衣衛這個名字。

孟劍卿忽地一怔。

還有一種可能讓建文帝想要收回魚腸軍:石敢峰營救保兒失敗,保兒現在已經死了,建文帝手中沒有了人質。

他霍地站了起來。

在帳中來回踱了幾步,深吸一口氣,孟劍卿重新鎮定下來。

石敢峰的消息會首先送到雲燕嬌那兒,他還是在這兒等候為好,以免在路上錯過。

他對石敢峰應該有這個信心的;畢竟也打了十幾年的交道了。

雲燕嬌在掌燈時分悄然來到,孟劍卿正在巡視軍營,通報的衛士將雲燕嬌領過來之後便躬身退下。

四下無人,他們站在後營的一片小土坡上,雲燕嬌輕聲說道:“保兒這會兒已經送到我哥哥那裏了。”

他們對視一眼。現在孟劍卿可以毫無牽掛地執掌這支魚腸軍了。

仰望夜空,月寒風冷,鬥轉星移,明白無誤地宣告又一個冬季到來。

與道衍的三月之約將到之時,局勢突然大變。

建文四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而燕軍已過徐州,山東之軍才反應過來,南下追截。

很顯然,燕王是要放棄在山東、河北一帶的爭城逐地,孤軍深入,直取應天。

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孟劍卿覺得很不可理解。

燕王置山東於不顧,孤軍南下,建文帝隻需堅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師會合,山東方麵則截斷燕軍的補給線和退路,那樣的話,燕王必定腹背受敵、處境極其危險。

以燕王的能征善戰,怎麽會犯這種錯誤?

孟劍臣和公孫義本來已經被調回塞北鎮守,此時又隨燕王南下,經過廣平府時兩人笑嘻嘻地跑去給雲燕嬌拜年,還將與他們已經混熟的李漠也帶了去,似乎一點也不擔心後路被切斷的可能。廣平知府明明知道這三個人是燕王愛將,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們來來去去;也是,誰沒有三親六戚來著?他自己的兩個兄弟,一個在南軍,另一個就在燕軍,私下裏也不是不往來的。

孟劍卿握著送上來的這份情報,望著夜空出神。

孟劍臣將李漠帶去見雲燕嬌,想必是別有用意吧。李漠跟著孟劍臣嫂子嫂子地叫,孟劍卿再想對付他的時候,心裏多少會猶豫一下。朱家叔侄這一仗遲早會打完,親友之間,總得留點情麵,日後才好相見。

究竟有多少人,也抱著這樣的心思,覺得這是朱家叔侄的家務事,與自己無關?建文帝發出的勤王詔書,又有多少將領是真心奉詔、全力迎戰?

說到底,誰來坐那個位置,與他們有什麽關係呢?他自己不也慢慢生出了這樣的想法嗎?燕王孤軍南下,賭的不就是這一份人心?

一旦燕王兵臨城下,究竟會有多少人倒戈相向?

他想起楓林濃霧中明遠那蛇一般陰冷詭異的聲音。是那個人所製定的方略嗎?道衍與他訂下三月之約,是因為對明遠的運籌帷幄深具信心嗎?

他們都是身在局中的人,也許惟有明遠那樣冷眼看世道的人,才會清醒地看到這一盤爭霸天下的棋局的關鍵在哪一處。

那深遠不可測的夜空,深遠不可測的天意,一度離他似乎隻隔著一層濃霧,伸手可及。

然而至此,孟劍卿清楚地知道,天意高難問。

功業與榮耀,才智與運道,總輸它,翻雲覆雨手。

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無論它如何翻雲覆雨,他總要牢牢握住手中的刀,握住這柄魚腸劍,才能在這種種風雲變幻中,握住自己的命運。

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燕王率軍直趨金陵,發詔稱“願與天下共治之”,六部官員聞之默然。十三日燕師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穀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而燕師入京之際,宮中起火,據傳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去向,但對外隻能定稱建文帝葬身於火中。

建文帝這樣的結局,難免讓孟劍卿對寧衡生出種種懷疑。

永樂帝擔心建文舊臣心懷叵測,重立錦衣衛以偵查鎮撫,任命燕王府舊屬紀綱為指揮使,前任錦衣衛千戶高平與孟劍卿為同知。

高平早在靖難之役初起之時便已效忠於燕王,功勞卓著,對他的任命,燕王舊臣並無異議,然而孟劍卿坐觀成敗之後又坐收漁利,難免讓燕王舊臣與建文遺民都極其不滿。

印信是由永樂帝親自交給他們三人的。紀綱與高平退出去之後,孟劍卿被單獨留了下來。

永樂帝打量著垂手肅立在麵前的孟劍卿:“沈光禮原來交給你負責的是哪些事情?”

孟劍卿答道:“卑職原來所辦的案子,主要是與各地魔教餘孽和地方叛逆有關;沈大人後來又將講武堂與海上仙山的事情交待給了卑職的,除了這三件事情之外,並無專管。此後因為錦衣衛衙門裁撤,卑職無處交割,所以相關檔案都還收在卑職前幾年所管的庫房中,暫時封存。”

他交割庫房時,給那批檔案加了封條,接管庫房的古百戶還一直沒敢去碰這些檔案。

永樂帝沉吟著,過了片刻才說道:“這三件事,你還是接著管下去。”

沈光禮的安排,必有道理,還是不要輕易變動為好;而且,在他看來,孟劍卿也不是那種公私不分的人。

追查建文帝真正下落的事情,並沒有交給他。孟劍卿的心中,不由覺得略略一鬆。

永樂帝又道:“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也交給你辦。”

他招一招手,一直低頭守在陰暗處的兩名小內監,快步走了上來。

永樂帝道:“這兩個小內監,人還算機靈,就交給你**。”

孟劍卿轉眼看那兩名內監,約略猜到,這兩人隻怕正是當初從建文帝身邊逃往北平、告知燕王應天城中虛實的那兩名內監。

洪武帝鑒於前代宦官專權之禍,曾在宮中立下鐵牌,不許內監識字參政;建文帝稟承祖訓,對宮中內監,也極是苛刻。不過這兩名從未讀書識字、外貌柔弱的小內監居然有膽色出逃北平、並用應天城防虛實作為投靠燕王的晉身之階,倒真讓孟劍卿暗自吃驚,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在這樣一個世人鄙視的陰暗角落裏,竟然也會生長出如此強悍的心靈。

永樂帝登基以來,論功行賞,連這兩個膽色過人的小內監都沒有落空。

但是孟劍卿心中忽地一怔。

永樂帝要獎賞這兩名小內監,本是情理中事;但為什麽偏偏要選擇這樣一種方式?要知道孟劍卿所走的道路,並非一條康莊大道,很多時候都有性命之險。

他略略側過頭看一看永樂帝,永樂帝在微笑,看不出特別的表情。

然而那微笑是對著那兩名小內監的。

於永樂帝而言,相對於帶著太多洪武朝的印跡、不能自由出入禁宮的錦衣衛,這些效忠於他的、聰明能幹的小內監是更熟悉更親近也更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

孟劍卿已經嗅到了權力更替之際的微妙氣息。

他本應患得患失、憂慮不安。

然而當他從那個濃霧彌漫的楓林中出來之際,在心底深處,已經有一些東西緩慢而不可挽回地片片剝落下去,也有一些東西隱秘而堅決地生長起來。

孟劍卿微一低頭:“卑職領命。”

永樂帝注視著他:“你當如何**?”

孟劍卿答道:“最首要的一件事,當然是讀書識字。”

永樂帝自然明白這件事的重要,這也是他心中早已拿定的主意。但是孟劍卿如此自然而然地將違背洪武帝訓令的這句話說了出來,倒讓他有些詫異。若要處置孟劍卿,這可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然而若是以這個理由處置了孟劍卿,又有誰敢再提起他心中的這件大事呢?

永樂帝注視他良久,忽而微微笑了起來:“好,給你三年時間,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

孟劍卿能夠用一年時間訓練出魚腸軍,現在給他三年時間,應當是綽綽有餘了吧。

孟劍卿躬身答道:“卑職當盡力教導。”

但是永樂帝是否知道,像他們這樣走在刀尖上的人,三年下來,十不存一;十年之後,百不存一?

永樂帝看著他,仿佛能看到他心中隱藏的遲疑,了然一笑:“這兩個人是朕選的,你再在宮中選二十個十五歲以下的內監。三年之內,這些人都是你的屬下。”

如他所料,孟劍卿的目光閃亮了一下。

兩名小內監的臉色則隱隱變得蒼白。錦衣衛訓練方式的殘酷,即使是深宮之中,也早有傳聞。

但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孟劍卿接手訓練內監,讓已經升任大理寺卿、近來與他打交道比較多的寧衡很不滿意,借了個查詢檔案的機會,與正在庫房中監督手下整理舊檔的孟劍卿偶遇了一次。

寧衡打量著孟劍卿手下那些小內監。內監很清楚六部官員對他們這些人的鄙夷與輕視,又在孟劍卿眼底下幹事,竟是大氣也不敢喘,低著頭,小步緊走,悄無聲息地穿行在兩人高的書架之間。

寧衡翻著手上的一份舊檔,低聲說道:“這種人你也用?”

孟劍卿坐在一旁,似是在監視他讀檔,也同樣低聲答道: “沒有人是聖賢,肯守規矩、能辦事就行。”

內監固然有自私無知、貪婪陰狠之名,但是,即便是海上仙山,也不是清白無瑕、無欲無求的聖賢。端的看如何用這些人。

寧衡自是明白這個道理,輕輕“哼”了一聲:“這些人會一直守規矩?養虎為患!”

孟劍卿不以為意:“既然皇爺心意已定,這頭猛虎,與其由他人來養,還不如由我來養。”

永樂帝在下詔“願與天下共治之”,隱晦地表明願將洪武帝當年收走的相權交還給六部官員之時,勢必已經想好了用內廷來約束外朝這樣的製衡之策;就如當初沈光禮、現在永樂帝一定會同時重用孟劍卿和高平這兩個對手一樣。

既然大勢已成,無可挽回,那麽就讓他來引領這大勢吧。

寧衡微微冷笑:“這些內監現在還是很敬畏你的。隻不知這種不牢靠的敬畏還能夠維持多長時間?”

人心易變,所以寧衡向來不信任人心,而寧可選擇那些冷冰冰的律令條文。

孟劍卿也報以微笑:“真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我自然會識時務。更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我之後,未必就沒有能夠約束他們的人。”

雖然連他自己也不能肯定,現在自己說的這番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但是他想他可以體會沈光禮當初撒手而去的心情了。

寧衡默然良久,似笑非笑地說道:“現在我真後悔讓你和我們攪到一起,這兩年你可是變得更難對付了呢,不知道皇爺如今看到你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更頭痛,很想找個理由將你拖下去痛打一頓。”

他“啪”一聲合起文檔,站了起來,丟下一句“好自為之”,便飄然離去。

孟劍卿背著手站在幽暗的庫房中,含笑目送他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