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牛牛的矛盾

英國 倫敦 英國戰爭辦公大樓。

這棟辦公樓始建於1872年,於1883年完工,是典型的愛德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總共耗用了2000萬塊磚及成千上萬噸的波特蘭和約克石。擁有800多個房間,走廊總長度約為2.1英裏。辦公樓的屋頂上裝飾著象征戰爭與和平、真相與正義及勝利的雕塑。原本曆史中英國人1902建造的戰爭辦公大樓風格就和這個國防大樓幾乎如出一轍,隻不過相比這種提前出現的辦公大樓更大一些。

現在,在這裏,進行著一場陸軍和海軍的激烈撕逼。

撕逼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普萊斯中校的意見在英國海軍內部獲得了一定的支持,英國海軍現在也確實認為,相比於過去,習慣性的把對皇家海軍世界海洋霸權最大的挑戰者——法國海軍和俄國海軍看作最大對手的情況在遠東地區並不是最合適的,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明海軍在遠東地區已經是遠東艦隊也不能輕易忽視的對手了,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人的海上擴張將不會停止,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遠東地區尋求擴張的俄國人,某種程度上並非是英國最大的敵人。

但是英國陸軍根本不這麽認為,對於英國陸軍來說,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和中國人保持相對不錯的關係,對於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殖民地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印度和中國之間有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國的陸軍不可能翻過喜馬拉雅山過來,但是這不代表中國陸軍就沒有辦法從陸地上威脅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尤其是作為大英帝國王冠上最寶貴的那顆寶石的印度。

“陸軍堅決反對在遠東加劇同大明帝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衝突!這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非常愚蠢!”英國陸軍大臣小卡德·威爾憤怒的拍著桌子:“陸軍拒絕一切在亞洲可能會激怒大明帝國的舉動!明國同俄國人開戰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我們為什麽要幫助俄國人?法國人都對此無動於衷好吧!”

小卡德·威爾的憤怒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英國陸軍也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雖然在1868年他老爹卡德威爾正在就進行過軍隊改革,因為在克裏米亞戰爭中,英軍表現出來的的紀律表現也實在是配不上他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英法聯軍對俄國宣戰後,向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發,由於當地的酒和女人價格低廉,飲酒又是軍隊中的傳統,好酒的大兵們在酒精的刺激下情不自禁得放縱自己的小兄弟,加上當時衛生狀況糟糕,梅毒等性病在聯軍中泛濫。

除了糟糕的軍紀,還有更加糟糕的後勤。自拿破侖戰爭以來,英軍的後勤訓練被荒廢了,英國解散了“皇家輜重車隊”和“參謀團”,大多數軍官都沒有經曆過戰爭,哪怕是低強度殖民地衝突,甚至連拿破侖時代的海軍鹹牛肉都被送上了士兵們的餐桌。

比如說1839年達爾普林船長在阿鬆森島的倉庫發現那些鹹牛肉是1809年醃上的,這還不是最可怕的,1870年海軍水手發現他們吃的鹹牛肉是1805年裝進木桶裏的。這些鹹牛肉跟士兵們的爸爸爺爺一個年紀,據說有水兵拿它做煙鬥,這樣吸起來有肉香味。

海軍尚且如此,陸軍就更不必多言,當士兵們在克裏米亞登陸的時候,士兵們被告知將背包留在運輸船上,結果當士兵們登陸以後登陸船開走了,六個星期都沒有再回來,於是士兵們六個星期都沒有換洗衣服。在潮濕的環境中士兵們穿著整天濕漉漉的衣服,裹著包漿的大衣躺在包漿的毯子上,軍隊中虱子泛濫,疫病流行,什麽疥瘡啦各種皮膚傳染病都是小意思。

如果說克裏米亞戰爭還能用勞師遠征或者是和歐洲憲兵俄國教授來挽回一絲顏麵的話,隨後在1857年發生的印度大起義當中,英國陸軍更是淪為了笑話,1857年5月爆發的德裏保衛戰中,雖然酷熱的天氣以及瘧疾和霍亂流行增加了英軍的困難。但從6月初到7月中,英軍接連更換了4個總司令,仍舊無法攻入德裏。直到9月14日,英軍近萬人在新裝備的50門後膛大炮的幫助下,終於從城牆缺口衝進城去,經過6天反複的爭奪,德裏終於陷落。英軍死亡5000多人,4名指揮官中有2名被擊斃,2人負傷。

(所以說不怪印度人直到62年還保持著迷之自信,人家近代史確實還是相比於大清那時候有一些能夠拿出來吹噓的,可圈可點的亮點的,隻可惜時代變了,阿三!)

小卡德威爾的老爹當年進行的軍事改革主要是有4點,

1、將軍隊總司令降到陸軍大臣顧問的地位,指揮權從國王手中下放到議會,獲取議會支持。

2、建立誌願兵役製度,建立公民軍隊。

3、嚴格入伍標準,改善士兵待遇,不要社會垃圾。

4、廢除軍銜買賣,想升官自己拚。(第1次Y片戰爭的時候,實際上交戰雙方的軍隊都是一支存在嚴重的買官賣官跟腐敗行為的軍隊,甚至當時的英國軍隊吸食Y片上癮的雙槍兵的比例,要比大清多的多。)

而小卡德威爾現在想推進的改革則是更進一步的改進編製和提高效能,意圖廢除陸軍總司令,設立總參謀部。不過改革在英國軍隊和政府當中都阻力重重,小卡德威爾能夠感受到現在英國陸軍雖然看起來相比於克裏米亞戰爭時期要煥然一新,但是實際上還是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的,但是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不這麽認為,小卡德威爾甚至有時候悲觀的認為恐怕英國陸軍隻有再打上一場丟人的戰爭之後才會考慮進一步進行改革。(曆史上英國陸軍的第2次改革是在布爾戰爭之後進行的)

所以,對於目前的情況,作為陸軍大臣,他不希望英國和大明發生嚴重的衝突,因為如果衝突真的爆發的話,局勢走向會如何,他根本無法控製,大英帝國的陸軍早已不是那時讓對手聞風色變的龍蝦兵了。

當然包括小卡德威爾在內,幾乎大部分的英國人都隻是覺得現在的英國陸軍遠不如龍蝦兵的時代,但卻沒有仔細考慮過,為何一下子就變得不如龍蝦兵的時代了——畢竟龍蝦兵時代的英國陸軍,如果仔細拆開來看的話,似乎也沒有特別出色的特質。

當然這個問題在後世的曆史下油來看,自然是有很明顯的答案的。

崇子雲:

大英亡於鐵路,鐵路給英國的海權優勢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如果說你認為鐵路並未對海權造成致命衝擊,隻能說明你不清楚鐵路普及之前的海權有多麽可怕。

————鐵路普及之前,海權帝國的陸軍在濱海的一定縱深內也是無敵的。

也就是說,我大英陸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天下無敵的。

為什麽要這樣說呢?

首先從機動能力談起。以戰爭論為例,看一下前鐵路時代的歐洲陸軍行軍能力。

良好氣候,中等路況下的師縱隊行軍:

一日四普裏(30公裏)————強行軍

一日三普裏(22.5公裏)————常行軍

一日二普裏(15公裏)————長途行軍

以上是吊打全世界的歐洲軍隊,陸地調兵的速度。

而海運的速度呢?

蓋倫帆船的平均航速是四節,一晝夜可以航行約180公裏。是常行軍速度的八倍,強行軍速度的六倍,是飛奪瀘定橋速度的一點五倍!

假如敵軍主力距離登陸點二百公裏以上,大英陸軍至少在十天內是有行動自由的。這個時間足以搶奪至少一個港口,控製足夠大的區域,擁有足夠的回旋餘地,這一切意味著建立了戰略橋頭堡。在很多時候,這甚至已經足以決定戰爭的結局。

而且,即使是沒有戰略突然性的情況下在橋頭堡地域陷入苦戰,海權一方在建立橋頭堡的過程中,投入預備隊的速度也是遠遠快於抗登陸一方的。冷戰期間被北約視為夢魘的華約多梯隊疊加的優勢,當年是屬於海權的。

也就是說,我大英根本無須像美國一樣,在和平年代維持戰略橋頭堡性質的盟友。和平年代外交靈活度極高,戰爭時期戰略靈活度極高。

這就是前鐵路時代的海權帝國的第一點優勢:

擁有不可阻擋的戰略登陸能力,可以批量製造諾曼底式戰略登陸。

並且,哪怕是戰略級橋頭堡,照樣可以想丟就丟打了就跑。

由此,哪怕僅僅由於海權的存在,就可以牽製大量的敵軍在濱海地區,使其喪失機動兵力。

第二點優勢,是在濱海地區,海權帝國的陸軍在戰役層麵也是占有巨大優勢的。

首先,前鐵路時代的行軍,對戰鬥力有巨大影響。

以下來自戰爭論:行軍對軍隊的損害作用很大,因此必須把它當作可以同戰鬥相提並論的一個特殊因素。

請想一想,一個士兵在野外泥濘的道路上淋著大雨背著沉重的背囊行軍時生病,身體受到的損害比在營房裏生病大得多。一個士兵即使在野營中生了病,也還可以立刻被送到附近的村鎮去,不至完全得不到治療。但在行軍中生了病,卻得不到任何護理,要先在路旁躺幾小時,然後成為掉隊者,遠離部隊幾普裏支撐著病體前進。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多少輕病變成了重病,又有多少重病變成了不治之症!試想,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和炎炎烈日下,即使是一次適度的行軍,也會使士兵感到酷熱難當,使他們由於極度口渴而狂飲生水,因而患病甚至死亡。

在戰區外作長途旅次行軍時,盡管行軍的條件通常比較好,每人的損失比較小,但是,最輕的病號通常也會長時間地丟在後邊,因為他們剛剛康複的身體,不可能趕上不斷前進的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騎兵中受鞍傷的馬匹和蹶馬會不斷地增多。輜重也會有一部分遭到損壞。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支軍隊連續行軍一百普裏或者更遠的距離以後,就會顯著地受到削弱,特別是馬匹和車輛的損失更為嚴重。

其次,海權一方在後勤上有巨大優勢。

前鐵路時代,陸軍的補給是建立在就地征糧的基礎上的。陸運是維持不了大軍的補給線的,兵多奈何?

這時候海權一方的優勢又來了,因為海運是可以維係大軍補給線的。海權一方在作戰時機的選擇餘地上擁有巨大的主動權。

更損一點的話,還可以先吃一遍,派軍隊沿一條路吃過去,接敵後沿第二條路吃回來。最後以逸待勞,與長途行軍後損耗嚴重補給缺乏的敵軍決戰。

這就是第二個結論,海權帝國陸軍在濱海區域,不懼任何所謂陸軍強國。

然而這兩條優勢在鐵路大規模普及後,都沒有了。巔峰大英的兩支手陸軍和海軍,隻剩下了海軍一隻手。

————十節的蒸汽船和四五十公裏的火車拚預備隊投送速度,不僅沒優勢而且吃虧。想建立橋頭堡,再也沒有那麽容易了。

————陸軍後勤不再完全建立在現地征糧之上,陸軍大國的兵力優勢可以完全發揮。海權國縱然是建立了橋頭堡,也要跟陸軍大國硬碰硬。

在鐵路普及後,海權帝國上岸變成了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上岸後也無巧可取,必須跟陸軍強國硬碰硬。

古典海權時代的海權和鐵路時代有多大區別呢?

————清庭采取自損一萬的方法對抗鄭氏,共和國初期用民兵對付老蔣。

海權固然仍有其控製世界物流的優勢,然而喪失了戰役和戰術上的優勢後,也就意味著喪失了濱海陸權,具體體現如下。

鐵路時代前的海權帝國VS陸權帝國:

——————海權+半個陸權vs半個陸權

鐵路時代後的海權帝國VS陸權帝國:

——————海權VS陸權

瞬間斷了半臂,在未有之變局麵前,縱使是大英帝國也無能為力。

更可怕的後果在於,這一變化來的太快。古典海權時代培養出的帝國高級官僚,仍然用著古典海權時代的思路去維持大英帝國。這加速了大英帝國的衰落。

以丘吉爾把奧斯曼逼到對立麵為例子。

為什麽丘吉爾敢那麽輕視奧斯曼?

因為加裏波利之戰,放在古典海權時代真能成功,連軍事冒險都算不上。

而且,相比現在英國皇家海軍同大明越來越尷尬的關係,英國陸軍同大明的相處現在可以說還算挺和諧,尤其是在緬甸和暹羅,基本上都是大明和英國互相控製一部分地區,當年大明為了保存緬甸的貢榜王朝和暹羅的曼穀王朝確實和英國人有一些衝突,但是現在雙方很長時間都相安無事,中南半島也成為印度和大明本土之間的緩衝帶。陸軍實際上並不願意打破現在這種舒服的情況,畢竟英國人不是昭和瘋子,或者是那些總想投機取巧的楊基佬,英國人實際上是喜歡以戰爭來威脅,但是同時又想極力的避免真正的戰爭的。

小卡德威爾的話也點出了現在比較奇特的情況,俄國人的盟友法國人對於俄國人現在窘迫的情況冷眼旁觀,而俄國人最大的假想敵之一的英國人則對俄國人在遠東的麻煩殫心竭慮。

“卡德威爾爵士,我們並不是要求你們挑釁中國人,隻不過是把一些軍隊部署在蒙育瓦地區就可以!我們需要的是中國人和俄國人兩敗俱傷,而不是中國人把俄國人給揍回歐洲!現在不付出到時候我們會有更大的麻煩!”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安東尼·霍金斯中將幾乎拍桌而起:“這是為了帝國!”

“我們陸軍不是你們海軍發射的炮彈!”

小卡德威爾麵不改色:“如果在陸地上出現危機帝國能拉出多少陸軍?我從來就不認為像你們海軍天真的認為給予一個小小的島國,一個沒有多少工也能力的島國一點金融上的支持和一些軍火援助,就能夠挑戰兩個龐大的國家的!”

“反正我們還有印度人不是嗎?”安東尼·霍金斯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在印度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之前我們沒有退縮的理由!至於日本人,隻要我們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那些不怕死的小矮子可以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印度人確實很多,但是中國人更多!如果這樣打起來財政部有沒有充足的資金武裝足夠的印度人我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肯定您肯定沒有足夠的英鎊獲得足夠多的軍艦!”

“大英帝國的意義就是在於維持英鎊和它的海軍!您應該對遠東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海軍正在為此付出了很大犧牲!”

“聽著,安東尼·霍金斯爵士,中國同俄國人在遠東決勝的關鍵最終還是在他們的陸軍!而我比你更清楚陸軍該怎麽打仗!”卡德威爾毫不客氣的把安東尼·霍金斯定了回去,接著他無視了幾乎要跳起來的安東尼·霍金斯,犧牲?你們低價賣給日本人幾艘船就是犧牲?

把頭轉向索爾茲伯裏首相:“首相大人,雖然幾十年以來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相對於中國人始終處於弱勢,但是俄國人並不是軟柿子,他們欠下了法國人巨額債務也要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我不認為沙皇會讓這條投入了海量金法郎的鐵路失去作用!這次就算俄國人會失敗,他們也會再打回去的!遼闊的西伯利亞足夠中國人和俄國人再打一場百年戰爭的了!”

百年戰爭!英國人對於百年戰爭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世界上不會再有打百年戰爭打的比英國更有經驗的國家了(法國人小小的不服),如果真的可以讓中國人陷入一場百年戰爭,那麽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