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潘嶽

趙林一眼認出來,眼前這位潘嶽潘長老,正是兩年多前來清河縣,登門拜訪的那名白衣老者。

當時自己抓捕了行雲宗的逆徒聞根生,得到懸賞的潤澤丹,潘嶽想用別的丹藥換取潤澤丹給自家侄孫,可惜未能如願。

潘嶽也認出趙林,眼中驚奇之色一閃而過。

楊林注意到兩人表情變化,笑著問道:“怎麽,你們以前見過?”

潘嶽將毛筆擱在筆架上,答道:“一麵之緣。”

楊林哈哈一笑,“一麵之緣也是緣,那我這個弟子就交給你了!”

潘嶽微微頷首,“今早陸掌門跟我提過此事。”

楊林收起笑意,正色道:“我知道潘老弟一心參研武理,多年未曾帶過弟子,不過還是希望你能多費點心思。”

潘嶽看了一眼趙林,“楊兄放心,我雖在閑雲堂,但也掛著內院副院首的名頭,並非真正的閑雲野鶴。”

“既然宗門如此安排,潘某必傾力教導。”

楊林撫掌道:“有伱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他做事向來雷厲風行,跟趙林交代兩句便告辭離開。

院子裏隻剩潘嶽和趙林兩人,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

潘嶽咳嗽一聲,感慨道:“想不到短短兩年多,你就修到血境一重,看來那顆潤澤丹確實應該歸你。”

趙林忙道:“弟子慚愧。”

潘嶽擺手道:“你不必自謙,老夫說的是真心話。我那侄孫雖然天賦不俗,但遠遠比不上你。後來也服了一顆潤澤丹,現在還在氣境二重停滯不前。”

“算了,過去的事不提,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你隨我來。”

說著帶趙林穿庭過院,走進一間僻靜的堂屋。

房間不大,收拾得幹淨利落。

正對門牆上掛著一幅山水畫,左右兩邊是書櫃,屏風旁的桌案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頗有文人書房的味道。

趙林注意到山水畫的落款寫著“嶽山居士”四個字,猜想作畫的可能就是潘嶽本人。

這種事並不稀奇,各門技藝觸類旁通,很多武道大家都在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方麵有所專長,甚至有的還是木作高手。

“既然你以後以此修煉,我先了解一下你的修為吧。”

潘嶽走進書房,回過身說道。

“好。”

趙林熟練地伸手。

潘嶽手指搭在趙林的脈門上,突然沉默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道:

“身具異屬真氣的人雖然稀少,但老夫也見過幾個,其中還有一個是風冰雙屬,但如你這般有三種異屬真氣,卻是聞所未聞。”

趙林暗暗咧了咧嘴,心說如果不是靈獸圖吸收了冰蠶、雷鯰和風狸的精魂,自己一樣也沒有。

潘嶽繼續說道:“異屬真氣的缺點是不易操控,缺乏變化,能演化出來的武道功法很少。”

“但優點也同樣突出:風屬速度無雙,冰屬隱晦莫測,雷屬攻擊力同階無敵。想要練好卻是不容易……”

他思索一陣,指著左側書架道:“你把第二排第一本書,第三排第五本書拿過來。”

“是。”

趙林走到書架前,取下兩本書,一本書叫《內經考著》,另一本叫《武經總綱》。

“看過這兩本書嗎?”

“沒有。”

“內經考著講的是人體經脈氣血,武經總綱則為功法原理。”

潘嶽簡單解釋了一下,說道:“你拿回去看吧,有不懂的就找人問,每日申時過來,把修習心得說給我。”

“是。”

趙林遲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他本來以為潘嶽會傳授一兩門功法,沒想到直接扔給自己兩本基礎書籍回去研究。

就好比一個人想學煮茶,師父卻讓他從種茶樹,燒茶具開始。

難不成潘嶽還掛記著潤澤丹的事,有意為難自己?

“怎麽,覺得這兩本書沒用?”潘嶽見狀問道。

“不是。”

趙林連忙否認,“弟子淺薄,不理解長老的用意。”

潘嶽道:“武道千變萬化,但說來說去修的是兩樣東西:一者修自身,二者修功法。”

“其實每個習武之人都應該先學武理,再練功法,可惜大多數人欲求速成,重術而輕道。”

“我問你,基礎功法中的鳴天鼓,飲玉漿何解?”

趙林馬上答道:“是修煉氣勁的步驟:叩齒、飲玉漿、握固、鳴天鼓。”

“行功時舌抵上顎,上下齒咬合三十六下,津液滿口,分三口咽下……氣勁衝脈於耳,如聞鼓聲,是為鳴天鼓。”

潘嶽繼續追問道:“那為什麽要叩齒三十六下,又為什麽要吞三次津液?”

趙林啞口無言。

潘嶽忽然道:“你去永寧城裏的德勝樓吃過飯嗎?”

趙林愣了一下,感覺有點跟不上潘嶽的思路,答道:“沒去過。”

潘嶽微微一笑,“德勝樓有一道名菜烤全鴨。所用的鴨子叫填鴨,肉質細嫩,肥而不膩。”

“你可知道填鴨是怎麽來的?”

趙林心中一動,隱約猜出潘嶽的用意,不過仍是答道:“弟子不知。”

潘嶽慢條斯理道:“糙米、花生和米糠煮熟,攪拌成團,用棍子塞進鴨嘴,一直捅送到鴨的胃裏。填進幾個之後,直到再填就要撐破肚皮才罷手。”

“以如此方式填大的鴨子,一個多月即可出欄。”

“很多習武之人便如這填鴨一般,老師教什麽,就提線木偶一樣照著練。”

說到這裏,輕歎了口氣,“老夫也知道,這樣做最容易,但武道越往上修,越要明白是怎麽回事。”

“可別輕信了某些傳記,以為得到一本所謂的絕世功法就能天下無敵,那是不可能的。”

“先天境武人為什麽也被稱作宗師?人家的功法都是自己創的!”

趙林聽罷不由怦然心動。

閑雲堂相當於行雲宗的武道研究院,既然潘嶽肯教自己武理,那麽正好借此機會學習理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弟子明白了。”

趙林深鞠一躬,誠懇道:“多謝潘長老。”

潘嶽麵露微笑,“磨刀不誤砍柴工,看明白這兩本書,最多花十天半月,到時再練什麽,不用我告訴你,你自己就心裏有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