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數碼相機業務的準備(2)
70年代,是各類科技從實驗室開始走出的年代,很多後世30年後暢銷的產品,都是源自於這個時代,比如最出名的液晶顯示器,在70年代也算是剛剛開始商業化,日本幾大電子公司,憑借著這個業務壟斷了全球電子手表的屏幕,再過幾年,還會慢慢的輻射到小型遊戲機上。
但液晶並不是日本發明的,發明液晶的,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機生產品牌RCA,這家公司在60年代末在實驗室中發現了液晶技術,但是卻被RCA認定為失敗的項目,因為RCA研發的初衷是想發明出一種可以取代顯像管的新技術,但當時剛剛在實驗室出來的液晶自然不行。
偏偏整個RCA也不知道可以拿這種發光的透明“玻璃”怎麽商用,於是隻能放在一旁,而另外一邊,已經研發出點子手表想靠著這個取代歐洲幾個小國壟斷全球的機械手表行業的日本公司,就碰到了不知道該用什麽材料來解決顯示的問題,最終偶然聽到了RCA的液晶技術,於是就買了下來。
幾年之後,液晶電子手表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席卷全球,雖然香港是組裝聖地,但絕大部分利潤都被日本液晶公司所獲得,RCA公司後悔不已,但已為時已晚。
在韓係三星沒有崛起之前,全球的液晶都是由日本說了算。
而除了液晶之外,另外一個偉大的成就,就是數碼相機的誕生,與液晶技術一樣的是,數碼相機誕生於全球最大的膠卷公司——柯達。
不過與RCA不同的是,柯達的高層很快就發現這玩意會威脅自己的核心業務——膠卷及膠卷相機的市場,於是讓發明他的科學家史蒂夫沙森將發明的數碼相機藏起來,不要告訴任何人。
後麵的結局自然誰都知道,柯達徹底失去了數碼相機的市場,最終破產。
史蒂夫沙森也隻能服從公司的安排,將自己開發的數碼相機藏了起來,直到兩個月前,一家獵頭公司聯係上了他,邀請他成為一家在美國有著常駐團隊的香港公司,專門負責公司的數碼相機業務發展。
起初,他認為這是一個玩笑,但獵頭多次展現了足夠的證據後,史蒂夫沙森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實,那就是一家市值數億美元的大公司,邀請他成為一個業務的負責人,而給出的薪水,是在柯達的3倍。
在經過兩個月的交流後,史蒂夫沙森如約來到了香港,麵對一個千億美金行業的開拓者,陳誌文自然也給足了麵子,親自邀請他住在希爾頓酒店的總統套房。
“陳先生,你為什麽要投資數碼相機?你很看好這個新事物?”史蒂夫沙森問道。
“對,我很看好,因為我覺得,任何產品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給民眾足夠的方便。”陳誌文笑了笑說道:“就說汽車,他能夠輕鬆的節省人們大量出行的時間,而你的數碼相機,可以省去很多人換膠卷的麻煩,還有洗膠卷,又專業又累,數碼相機,則直接拍照,你剛剛發明的相機,還可以直接出照片,是吧?”
“是的,但現在的數碼相機,拍一張照需要準備24秒,照片也很模糊,我不知道數碼相機以後的市場,但現在是絕對沒有任何存活空間的。”史蒂夫沙森苦笑著搖頭說道。
“拍照的時間準備問題,可以隨著技術發展而慢慢變短,照片模糊,也一樣可以隨著技術發展而更清晰。”陳誌文接著說道:“但膠卷相機的上限已經固定了,除了缺點,沒有任何優點還有進步的空間了。”
這玩意其實跟後世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有些類似,哪怕在前期燃油車的很多優點完爆電動車,但電動車一直在發展,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補能、安全性、續航問題都在隨著時間而慢慢完善,反觀燃油車,很多百年車企也調解節不好變速箱,發動機的燃燒效率更是到了極限,已經沒有任何進步的空間了。
數碼相機雖然現在很垃圾,但可以一直發展,清晰度在理論幾乎沒有上限,超過人眼睛的極限都沒問題,而膠卷相機,則已經是極限,同時拍攝時對人的要求,更換膠卷的小心程度以及洗膠卷的麻煩程度與成本,都導致了數碼相機取代膠卷的必然。
斯蒂文沙森盯著陳誌文,問道:“即使這個時間是以10年為單位,陳先生也不在乎?”
“當然不在乎,我會持續投入資金來研發,所以我需要沙森先生的團隊來完成這個任務,我相信在未來數碼相機絕對會取代膠卷,柯達發現這個技術,卻因為膠卷的利潤,不想發展新技術,遲早會被曆史所淘汰。”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數碼相機,各個品牌的第一款產品,大概是在5年後開始出現,索尼、佳能、日立等品牌相繼推出自己的數碼相機,不過這些都屬於試水性質,屬於有錢人的奢侈品玩具,在清晰度方麵遠不如成熟的膠卷相機。
數碼相機市場在歐美日開始爆發,是在85年之後,90年代到達高峰,特別是電腦可以獲得數碼相機上的照片,更是方便了數碼相機的通用性。在這方麵的投入的確需要十年為單位的時間,但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數碼相機,其實隻是數碼拍照技術的一種最直接的產品,到了功能機時代,數碼技術一樣成為手機的必要配置,智能手機更是如此,而在另外一個龐大的汽車產業,各類車載攝像頭也一樣來源於數碼技術,市場之大,也是以千億美元為單位,絲毫不小於智能手機。
“那我們團隊可以獲得多少的研發資金?”斯蒂文沙森又問道。
“前麵3年,每年500萬美金,後麵3年。每年至少1000萬美金,如果你們有了什麽成果,再增加資金也沒問題。”陳誌文豪爽的答應道。
以現在美的街機的賺錢速度,幾百萬美金根本算不了什麽,能夠在早期囤積關於數碼相機技術的專利,才是最重要的。
“那我的團隊需要來香港?”史蒂夫沙森問道。
“不需要。”陳誌文搖頭說道:“你們就待在美國,地方你們自己選擇好,物業我來負責買下來,跟你們的研發資金沒關係,以後你們就在美國研究、招聘方麵也是你們自己決定,我隻會安排一個人監督財務就行了。不過我會從香港派遣一些的大學生去你們那學習,或者幫你們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
這種未來的高新技術,香港這邊甚至東南亞這邊都沒有任何人才儲備,亞洲這邊唯一有的可能也就是日本了。
高技術領域的回報率,對人工成本的敏感度其實不高,效率反而更重要,特別是日本這個時候也在積累原始專利,對於陳誌文來說,早日獲得各方麵的專利技術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在技術上或者市場上擊敗現有的日本同行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但隻要有了自己的專利,能保住一部分市場就行了。
非創意類型的產品,陳誌文也沒想過壟斷,能夠成為其中一名玩家就夠了。
斯蒂文沙森心中覺得很不錯,但又說道:“還有一個問題,我之前發明的技術以及DC-16型相機,專利都是屬於柯達的。”
“能不能將這些專利買過來?”陳誌文想了想問道。
“估計行不通,柯達不缺錢,據我所知,柯達的賬戶上躺了10億美金,而且,柯達的一些高層也能認識到數碼相機的價值,他們多次警告我不得向外界透露這種技術的存在,連年初日本那邊開始研發數碼相機,高層們都很生氣,認為是我們研發部門透露出去的。”斯蒂文沙森搖頭無奈說道。
“那就算了,重新研究就是了,反正也才剛起步而已。”陳誌文說道,在數碼相機這一塊,全球大家都是同一個起跑線的,比拚的就是砸錢、對這個行業的信心、以及相關專業的人才儲備及產業鏈。
這其中陳誌文這邊都是絕對的弱勢,除了對這個行業的未來心十足,不過,隻要將研究基地放在美國,也可以彌補這些弱點,至於ZZ原因,陳誌文暫時也不擔心,數碼相機這個行業美國就沒起來過,自然不會需要保護“本土企業”了。
“好,那我答應陳生的邀請。”斯蒂文沙森心滿意足的說道,實在是找不到更符合自己要求的老板了。
“那我代表美的,非常歡迎沙森先生的到來,至於你們團隊的薪水,全部在之前柯達的基礎上,增加60%,年終獎另算,則要看你們每年取得的成果。”陳誌文笑了笑說道:“隻要你們能夠研發出相應的技術以及產品,我可以保證,十年後,你的團隊都是百萬富翁。”
百萬美元,在現在的美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這個時代,一般的服務員也就1000美元一個月,矽穀技術員,一般也就三五千美金。
幾百萬美元每年的投入,對於在街機市場血賺的美的來說,隻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但能夠在最早時期布局數碼技術,從而有機會獲得先期的大量專利,這才是比較重要的。畢竟,美的不可能一直吃先知金手指的老本,在技術領域的研發才是企業的根基。
要知道,數碼相機的曆史雖然不長,在智能手機出現後被迅速淘汰,但數碼技術可沒有,智能手機中需要數碼照相技術,各類數碼攝像頭的技術根基也是來自於數碼技術,這是一個未來無窮大的市場,值得從現在開始就投入研究。
“多謝陳先生。”斯蒂文沙森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