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入股耐克

“先打開知名度吧,隻要風扇真的在美國大部分超市有的出售,我就可以在全美幾大電視台上打廣告了。”陳誌文說道。

覆蓋全美的電視台,廣告費一般在幾十至百萬美金左右,一旦上了,理論上來說,黃金時期會有大幾百萬乃至千萬人觀看,但這種廣告也不是什麽公司都能參與的,如果本身的商品沒有在全美大部分地方覆蓋,就算打了廣告,消費者在超市或者其他購物地方看不到這個品牌,那很快就會忘得一幹二淨。

紅牛能夠成功,是因為它隻是一款飲料,且獨有的效果好,所以很快就進入了各大超市,隨後廣告大規模砸錢,自然銷量暴漲,形成了正向循環發展模式。

但家用電器,每一家超市對其他品牌的引入都非常謹慎,因為這玩意是通電的,涉及到電,就會有安全問題,因此,想引入的流程很難,也很慢。

美的早在2年前就造出了風扇,也花了很大的本錢打通了歐美不少超市的采購,但也隻能先將少部分產品送進超市,然後少量銷售,在通過一到兩年後的市場確認後,沒有發生質量問題,然後零售方才敢開始進行規模采購。

“那這樣的話,正好香港那邊也準備建工業園,我們可以大規模提高風扇的產能了。”雷盛利雙眼泛光的說道。

“對,正好是時候,我需要大的產業規劃來與港府談判,而大的產能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利用性價比高的風扇,為美的其他電器品牌打開銷售渠道,是陳誌文在幾年前就定下的決策,因此在香港,風扇的核心部件電機、注塑都是自己生產,一步一步的掌控垂直產業鏈。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類似於後世的三星集團,全產業鏈在手,才能將成本做到最低,要不是喬布斯的蘋果太變態外加被蘋果訂單養大的台積電,三星絕對會成為後世全球最大的電子品牌,幾乎沒有之一,因為那時候的日係,早就被各種吊打了!

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未來大規模生產的時候,以最大能力來降低風扇的生產成本。

“風扇方麵的成本不是問題,香港的很多同行都被我們打的虧本了,上次大家聚會,我還讓他們幹脆別做了,去炒房得了。”雷盛利笑了笑說道。

“他們要是真照做了,幾年後絕對會感激你的。”陳誌文笑道。

香港的未來,真的隻有炒房與金融了,金融不是什麽人都能玩的,但房地產就不一樣了,有錢就行,閉著眼睛不停的買入就行了,不用杠杆五年時間也能翻個幾倍,如果動用杠杆,十幾倍都很正常。

而沒錢又沒膽子就隻能在房價大幅度上漲的時候把自己的存款存進銀行,然後再讓銀行把錢借給炒房的,然後這些炒房的再把房價炒得更高。

雖然看起來有些悲劇,但這是鐵一般的經濟規律,沒人能阻止得了。

……

在洛杉磯待了一夜後,雷盛利便又坐上了飛往日本的飛機,好在都是頭等艙座位,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陳誌文則前往了位於位於波特蘭市的耐克公司。

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親自過來接機,不過卻上了陳誌文早就準備好的車隊。

對於自己的出行,陳誌文現在也是非常的重視,香港那邊有著自己的車隊,美國這邊也有一套,都是專門從奔馳公司定製的防彈轎車,三輛放在香港,三輛放在美國,當需要去哪的時候,汽車就會提前開過去,或者空運過去,這樣雖然會多花不少成本,但能保證很多的方便性、隱私性及安全性。

早在洛杉磯的時候,其中一輛轎車便按照計劃開到了波特蘭市,等陳誌文飛機趕到後,便可以直接使用,在未來私人飛機普及後,很多富豪購置了波音的私人飛機,更是可以帶著自己的愛車全球各地到處飛。

在菲爾奈特的方向指導下,汽車開來到了位於波特蘭市的一個工業區內,陳誌文一眼就看到了右邊一棟建築上那龐大的耐克標誌。

“艾瑞克,請吧。”汽車開進廠區後,菲爾奈特笑著說道:“這裏就是耐克的製鞋工廠了。”

“好。”陳誌文點點頭,從車裏走了出來,隨意看了一圈,說道:“菲爾,你這工廠麵積還不小啊?”

“當初建這個工廠,就是為了考慮到以後產能的需求會很大,所以特意建的大了點。”菲爾奈特點頭說道。

“現在這裏已經停產了?”陳誌文看了一眼大門內的車間,裏麵似乎就沒幾個人,也聽不到什麽大的聲音,雖說製鞋業屬於輕工業,但怎麽著也應該有點動靜的吧?

“是的,這裏已經停工了,最近一個月,工會鬧的厲害,他們的要求太高了,我答應不了,就直接停工了。”菲爾奈特無奈說道。

陳誌文問:“那這段時間,耐克的鞋子?”

菲爾奈特說:“是其他供應商做的,當初即使建了這個工廠,我也沒有斷掉與以前供應商的合作。”

“你關掉這個工廠,工會那邊不會有什麽問題嗎?”陳誌文又問道。

美國的工會,那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強勢,現如今美國最大的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在過去乃至未來幾十年內,一直與工會血戰到底,最終到了21世紀還是被打的一敗塗地。

要知道,70年代的通用,是美國工業的超級巨無霸,一年的汽車產能超過800萬輛,消耗了全美10%的鋼鐵產能,15%左右的橡膠產能,但一樣被工會搞的死去活來。

美國的製造業,死於工會,這句話不能說完全對,但至少對個一半了。

“我都要關掉工廠了,除了一部分願意去香港的員工,其他的都已經合法解除所有的勞動合同,它工會還想怎麽樣?”菲爾奈特有些憤恨的說道,似乎工會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傷心回憶。

“這樣也好,隻要將這些設備搬到香港,人員再到位的話,便可以繼續生產了。”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是啊,隻要生產方麵不出問題,再加上艾瑞克你的資金投入,耐克也可以專心的在終端市場進行投入了。”菲爾奈特說道。

“生產方麵你絕對放心,在香港的工廠,隻要你的訂單足夠,我會持續投入資金來保證產能與質量。”陳誌文笑著說道。

“我相信艾瑞克你的能力,這邊我們在廠裏逛一圈,然後再去公司總部吧,那邊也有著其他的股東,大家見上一麵認識一下。”菲爾耐克說道。

耐克的美國工廠麵積不小,比起德國的比澤爾還要大,陳誌文在內部稍微看了下,就知道了這種工廠失敗的原因。

工位太多了,製鞋業雖然比其他服裝業可能要更有技術一點,但還是擺脫不了“密集製造業”,在美國的這種高收入情況下,大量招聘美國人來生產鞋子,隻能說很勇敢。

再加上前兩年石油危機爆發,能源供應都出了問題、物流也是一樣,隻要還是密集製造業,基本上都活不下去,除非是汽車、飛機、特殊設備等高端製造業,這也是歐洲製造業唯一能長期留下來的工業了。

耐克也是走的高端路線,但生產端的高成本限製了終端市場的擴張,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自然會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

在70-80年代,美國的製造業屬於最後的掙紮,高昂的成本外加到處挑事的工會,最終隻能選擇前往墨西哥或者亞洲了。

半個小時後,工廠轉了一圈,二人回到了車裏,菲爾奈特笑問道:“感覺怎麽樣?”

“比香港的工廠,要強不少,特別是環境這一塊。”陳誌文點點頭說道,其實也沒什麽高技術的,製鞋行業哪怕到了50年後,主要還是靠人工,頂多加上現代化的質量監控與產能監控體係,但這也是管理方麵,無論怎麽樣,鞋子還是得靠人來進行生產。

之所以陳誌文決定將這邊的設備搬去香港,主要就是考慮成本,在香港重新搭建肯定要花更多的錢,而這裏幾乎就是白送的,隻要打包好運上集裝箱,自己負責運費及人工費就行了。

而且話說回來,美國這邊的很多設備還是不錯的,也比香港強一些,就說各種櫃子,都是不鏽鋼打造的,這要是在香港,一般的血汗工廠能有鐵架子就不錯了。

耐克的總部與工廠的距離並不遠,不到二十分鍾,汽車便趕到了一棟寫字樓麵前,正是上一次陳誌文來的地方。

菲爾奈特很是重視的將耐克目前的幾位股東都介紹給了陳誌文,不過這些也隻是代表,耐克目前的股東,部分是投資基金,另外就是當初跟隨奈特一起創業的一批人。

在陳誌文入股之前,耐克董事會一共有7名董事,其中5名是耐克自己的管理層,都是菲爾奈特任命的非大股東董事,另外兩名則是曾經的投資方代表。而入股之後,陳誌文也獲得了一個董事席位,實實在在有投票權的董事。

不過5:3的情況下,其實也沒什麽大用,但這是一個表態,自己在耐克還是有權利的,雖然董事會上沒有什麽作用,但股東大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股東大會的投票隻看股票額度,20%那就是實實在在的1/5,比起菲爾奈特的28%,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隻要奈特按照合約,在香港工廠建設完工以及能夠生產出符合要求的運動鞋後,耐克公司將一半的訂單交給同價位的香港工廠,那陳誌文的投票權就全部給菲爾奈特。

合約為期是十年,十年之後,合約結束,到時候雙方再看那時候的情況,再做決定。

隨後的幾天,雙方又在細節方麵做出了各自的讓步,12月10日,雙方簽下了正式的合同:

第一:陳誌文旗下的星河投資集團以400萬美金的投資,獲得耐克公司20%的股權。

第二:星河投資以30萬美金,買下耐克集團位於波特蘭市郊區斯頓路27號耐克工廠內部的所有生產設備設施,建築物仍然歸耐克公司所有,此次交易隻涉及設備,耐克工廠的人員遣散問題與星河投資沒有任何關係,耐克公司需要保證生產設施的正常運輸,將設備交於位於香港的安踏鞋業。

第三:安踏鞋業工廠可以以合適價格獲得耐克公司的相關技術授權,但不得用於其他品牌鞋類製造,安踏也可以聘請耐克工程師前往輔助質量生產。

第四:……

……

雙方的合約一共有26條細節問題,涉及到了賬期、質量、生產、售後、專利等等方麵,即對耐克有著一定的限製,也對陳誌文在香港的安踏鞋業工廠有著限製。

“艾瑞克,非常開心,你能夠成為耐克公司的股東及董事。”在合約簽下的那一刻,菲爾奈特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石頭,雖然付出了不小的股權,但也實打實的獲得了400萬美金,整個耐克集團的資金鏈危機及債務問題也被徹底解決。

接下來,隻要剝離生產部門,然後輔助香港工廠將相關的運動鞋給製作出來,那整個耐克,就徹底的輕鬆了,隻需要輕裝上陣,專心的搞研發及終端市場擴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