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計劃開始
“對了,回去把東西都放回去把。”顧廷燁想起來道。
“啊,不走了,為什麽啊。”石頭有些摸不著頭腦,他昨晚連夜收拾好東西,今天就又不走了,他昨晚不白忙了。
“夾著尾巴逃走可不是我顧廷燁,既然姚兄點醒了我,我就和他們好好鬥一鬥。”顧廷燁嘴角一彎。
“哦,那你昨天催那麽急。”石頭嘟囔道。
“嘖,你哪來的那麽多話。”顧廷燁瞪向石頭。
主仆兩人回到了寧遠侯侯府,也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麽,正好遇到了顧偃開。父子倆迎麵撞上,站在那裏就這麽對視著。石頭見勢頭不對,說著要辦事,直接將顧廷燁扔在原地。
“你剛剛去哪裏了?”顧偃開開口打斷了兩人之間的沉默。
“回父親的話,去尋一朋友。”
“我也不願意管你,但最好少與你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起。”
“今日找的是昨日救我的那位,是個有功名的讀書人。”顧廷燁不卑不亢道。
“嗯。”
父子兩又陷入了沉默。
“你、你讓人收拾東西做什麽?”顧偃開裝作無意的問道。哪有那麽巧顧廷燁一回來父子兩就遇到了?還不是顧偃開知道了顧廷燁讓人收拾東西的事情。
其實本來顧廷燁不願意受他管教,在外麵躲幾天再回來的事情經常發生,他也沒在意。但他知道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顧廷燁連他母親留下來的東西都打算帶走,這可和往常不太一樣啊。他對顧廷燁的母親沒有感情,但愧疚還是有點的,再加上昨晚顧廷燁的神色,讓他實在難以安心。
“昨晚心中有些鬱悶,一氣之下做了不好的決定,現在後悔了。”
“你知道就好,我、我讓人去查了你的事情了。”顧偃開說了這句話之後轉身就走。他以為顧廷燁是說昨晚對小秦氏說的胡話和想要離家的決定,以為兒子服軟了。
顧廷燁站在原地,看著自己父親離去的背影冷冷一笑,他以為這樣說便是安撫自己了?這難道不是身為父親應該做的嗎?
“不行,那位手段防不勝防,我得找人幫我才對。”顧廷燁腦海裏想到了自己母親留下的人。
姚府之中,姚易正和張不餓說著話。
“不餓,可用的人手有多少了。”
“回主君,從宥陽帶來了十七個人,身手可能不好,但都是敢用命的,家人也被安置著,絕對忠心。另外還有盛家派來的二十個家丁,身契都在手上,也能一用。”張不餓回話道。
張不餓此前運送貨物的,這活兒經常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姚易曾經吩咐張不餓找些人手來,畢竟沒人手不好辦事。
“你這些天去在汴京城裏找找,看有沒有人能來傳授他們一些軍中技法,另外再找十來個人來,這些人怕不夠用。”姚易吩咐道。
“主君,您是做文官的,何必這般訓練曲部,花費不少還落人口舌。”張不餓勸道,他實在不知道自家主君訓練人手幹嘛。
“隻怕汴京往後不會太平,提前準備些。”姚易知道原劇情中兩次兵亂,還有囂張邕王,貴妃的妹妹都敢下手,要是手上沒人,他心裏總是不放心。
“是。”張不餓該說的都說了,剩下隻能照做了。
“對了,你先辦一件事。”姚易突然想起顧廷燁的囑托,喊住了張不餓。
--------
“這事還能這麽辦?”顧廷燁睜大了眼睛,好像被打開了新的大門。
“這事情總要有前因後果,要不然說你突然變好誰信啊!”姚易說道。
“隻是我覺得他不一定按你想的做啊。”
“先試試。”姚易一把將顧廷燁推出了小巷,顧廷燁整了整衣物,晃到了一個小攤子上。
“店家,來碗羊肉湯。”顧廷燁叫著攤主。
“來了。”一剛十歲出頭,有些瘦小的男孩端上碗湯來。
“喲,你是攤主的兒子?”顧廷燁說道。
“我可還沒成婚呢,公子莫開玩笑。”攤主笑道。
“那這幫忙的是?”
“這孩子來幫忙的。”攤主隻說了這麽多。
男孩也不開口,隻是低頭擦桌子招呼客人,沒客人便在旁邊洗碗。
顧廷燁也不再問話了,幾口喝完了湯,拍下幾枚銅錢就離開了。男孩趕忙上來收拾東西,卻低頭發現顧廷燁遺留的錢袋。男孩看著鼓鼓囊囊的錢袋猶豫了一會兒,下意識地想將錢袋藏進懷裏。
“李羅,你先去學堂吧,這會兒怕是沒人吃早飯了。”攤主對著發呆的男孩喊道,讓男孩嚇得一抖。
“那邊還有幾個沒人要的胡餅,你拿去吃吧。還有,你先生說他家還有幾本書,願意借給你,但讓你不要損毀。”攤主在旁邊收拾著東西,沒注意到男孩的異樣。
“哦。”李羅回過了神來,看了看手中錢袋,一咬牙便朝顧廷燁離去的地方追了過去。
“元潛這主意到底行不行啊,那麽多錢,那孩子不知道能不能還回來。”顧廷燁心中暗想,腳下也放慢了腳步。
“公子,公子留步。”李羅的聲音在身後響起,顧廷燁停下了腳步。
“公子,這是你剛剛忘記的錢袋。”李羅氣喘籲籲地說道。
“啊,還真是我的,真是謝謝小兄弟你了。”顧廷燁裝作驚喜道。
“來,這是一些銀錢,權當我對小兄弟的感謝。”顧廷燁掏出銀子說道。
“多謝公子,隻是在下也算是讀書人,這應有之義不當感謝。”李羅正色道,隨後對著顧廷燁行禮離開。
顧廷燁站在原地,他是真沒想到,事情還真就如姚易所說一般。
“怎麽樣,服不服?”姚易從後麵走了過來,對顧廷燁挑了挑眉毛。
“你是如何知道這孩子會這樣做呢?”顧廷燁問道。
“那孩子是這街上有名的,本來是個被福田院養大的孤兒,一心向學。他運氣還算不錯,剛剛那好心攤主供他吃住,又遇到了一位願意教他的先生。有著兩位給他做榜樣,想必這樣的孩子應該會做出對的選擇。”
北宋的救濟機構很完善,看上去是仁政,但實際上歸根究底就是賦稅太重,百姓養不起孩子,便有了棄嬰溺嬰,這才設立了這些救助機構。
“那要是這孩子一時糊塗呢?”顧廷燁問道。
“那便從救助有誌學子變成了拯救誤入歧途的孩子。”姚易笑得很自信。
“你還真是.......”顧廷燁沒想到合適的形容詞。
“好了,跟上去。”姚易指了指已經走遠的李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