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思想的交鋒

講道理,憑心而論,徐崢的分析在石勒看來,並不是無理取鬧,稀裏糊塗亂說一起,但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曆來是仁君行仁政的必施舉措,又有哪一位帝王不願被身後人比作文景?

因著多年來的固化思維,韜光養晦&養精蓄銳政策已成了石勒的堅定信仰。

雖然石勒是個胡人,但是在張賓徐光等諸多漢人謀士這麽多年的影響之下,對於漢朝文帝景帝十分推崇,一直以阿來都在向仁君學習,在他心裏這些都是神聖不可褻瀆的,他接受不了對韜光養晦&養精蓄銳政策的徹底否定!

於是,略一沉吟,石勒開口反駁道:“漢初高祖,文景二帝因其輕徭薄賦、韜光養晦&養精蓄銳,不但百姓安居樂業,也使得國力薄積厚發,之後才有了武帝對匈奴的勝利,徐將軍又如何解釋?”

徐崢淡淡笑道:“陛下既然提到了文景,那徐某便談一談自已的看法,固然,自高祖至文景的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為武帝反擊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但武帝與匈奴的長期作戰也耗盡了家當,致使數十年間積聚的財富化為烏有。

為籌措軍費,武帝強征算緡告緡,中等以上的商賈悉數傾家**產。

至武帝晚年,百姓貧苦,土地拋荒,流民蜂起。

大小規模的起義暴動數之不絕,逼迫武帝不得不停止了對匈奴的作戰,以《輪台罪已詔》檢討過失!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武帝對匈奴作戰。

武帝對匈奴作戰具有正麵意義,是兩個種族之間的你死我活之爭,不打擊匈奴,不僅邊疆百姓朝不保夕,漢朝也隨時會有亡族滅種之禍,在這一點上,縱是傾盡所有,武帝的功績也不可否定!

徐某要談的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究竟值不值!

國家幾十年的財富在一場戰役中消耗殆盡,上至朝庭,下至百姓全都陷入赤貧,這樣的勝利,縱使勝了也無非是慘算,固然予敵以重創。

己方卻也落得個千瘡百孔,各種矛盾頻頻爆發的下場,國家隻能步步走向衰弱,最終在虛弱中逐漸走向衰亡,陛下認為,值嗎?”

“這”石勒不禁毛骨聳然,這不正是兩漢的真實寫照嗎?

但隨即就振起精神,跟著拱了拱手:“徐將軍所言不錯,前漢因著武帝對匈奴的打擊陷入了衰弱,後漢與西羌連綿近百年的戰爭也把朝庭拖入了泥潭而不可撥。

從這個角度看,傻子都知道不值。

可有些事,明之不可為也必必須為之,不能完全以值不值來衡量,如果兩漢不與蠻夷作戰。隻怕更加困苦!”

徐崢點點頭道:“這就回到了根本問題上,以韜光養晦&養精蓄銳屯聚的財富來發動戰爭究竟值不值,徐某認為,不值!生財之法不出於勤勞節儉與強取豪奪,徐某分別命名為慢財與快財,慢財取之於民應用於民,快財取自蠻夷用之於戰,以戰養戰,就食於敵,日益壯大。生生不息!

戰爭的本質是獲取利益,而不是為了揚我天威,令四夷臣服,就我個人而言,我不需要外夷臣服。

磕幾個頭說兩句好話,誰知道他是真服假服?

除了使虛榮心得到滿足又有何用?

我需要的是征服,需要的是敵人的土地、財產與人口!

這又牽涉到了戰略指導層麵,我的戰略指導便是以戰養戰,就食於敵,北方遊牧民族可以以劫掠作為補給,咱們中土士卒同樣是人,同樣有騎兵,論起兵刃鎧甲,要更加精良,為何不行?

徐某對外作戰,盡量不役民力,不耗民財,如此與根基無傷,我泰山以區區彈丸之地擁兵五萬,還供養戰馬萬匹,按理說,百姓早該苦不堪言,但陛下可以去泰山任何一城一村打聽,百姓們可有不滿?

絕對沒有!

再回到開頭提起的清廉節儉,廉是必必須,儉則不必過於強求,必須以量入為出作為依據,因著土地私有製的縱深化與私心膨脹,人都有改善生活條件的願望,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倘若有能力吃肉,誰TM的想頓頓喝粟米粥?

連那個傻子皇帝都知道吃肉粥,百姓們難道不想嘛?

再換個角度看,人類從最初的遠古社會,到刀耕火種,到如今的精耕細作,大體趨勢是逐步向前發展,這推動生產發展的原動力,便是人的貪婪,簡而言之,對享受的追求促使人開動腦筋去獲取更多的物資以滿足自已!

相反,過分提倡節儉,會導致一個非常詭異不解的結果,那就是民眾愈發貧困,官吏則貪暴更甚,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三兩句話能說清的,陛下若不理解的話,可自行摸索,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上之所好,下之必效,反給了有心人步步高升的機會,想必陛下細思之後會有所頓悟。

因此,徐某不提倡過度節儉,而是應該適度的引導民眾追求舒適的享受,當然,這其中的度要把握好,既不能壓抑民眾創新的熱情,也要防止追求舒適逐漸演變為驕奢**逸,簡而言之,對私欲應采取疏而不是堵!

總之,他日如徐某執掌中樞,對內輕徭薄賦,構建起一套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合理有序製度,以法規約束不法奸商的貪婪,以軍功或重大成就封賞授爵,在民眾衣食無憂的基礎上,啟民智,教愛國,使民眾對國家生出歸屬感與榮譽感,踴躍參與國家的監督管理。

對外則發動征伐,掠奪蠻夷的人力物力為已用,最終建立起一個對內有凝聚力,對外有擴張力的龐大帝國,當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走一步,把根基夯實,再走下一步!”

徐崢滿臉洋溢著自信,石勒卻是驚呆了,這人絕對是個瘋子!

他的這套治國理念不說與聖人之道,既便與二世而亡的暴秦都大相徑庭,居然要讓民眾參與朝政,自三代以降從未有過,國家不得亂套了?

石勒的出身雖然不顯赫,但卻是次等的匈奴貴族出身,在他身邊聚結著一批同樣出身,對於高門甲族專擅朝政也同樣不滿的類似出身的人,這是他的根基!

他雖然體恤百姓之苦,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以俯視的目光來看待,以施舍的心態使百姓獲取溫飽,而不是把民眾擺在與自已對等的位置上,思想上的巨大差異,使他沒法認同徐崢的理念!

其他漢人也紛紛以不可思議的目光看向了徐崢,總感覺徐崢與正常人不大一樣,要說他身為一個紈絝子弟敗家子,平常有些奇談怪論自是不必多說,也沒人會放在心上。

但這一次徐崢的言論可是捅了馬蜂窩,要知道能夠出現在朝堂上的所有的漢族大臣,大都是中等貴族,至少也是次等士子;就連羯胡大臣也都是部落族長或者是部落王子,沒有一個是普通民眾百姓出身。

要知道這可是在魏晉影響十分深刻的朝代,講究的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貴族(士人),在九品中正製的影響下所有的百姓貴族都是按照固有的階級進行資源分派的啊。

而且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年代裏,當官就意味著地位提高,就意味著有機會掌握資源分配的權力,就意味著能吃飽飯,就意味著自己的家族能存活和發展下去;

但是不得不說的一點是,中國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就會出現傷亡,這片土地生產出來的物資並不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生活。

所以一旦有人做了官之後,就不會讓這個權力再從自己的手中流失掉,所以這些封建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會想盡各種辦法打壓一切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統治的人或者組織。

九品中正製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衍生出來的時代產物。

一個下品的士子如果沒有天大的際遇,那麽終其一生都不會大的發展,隻能混跡於府衙小吏之中。

階級固化所帶來的不公平感,豪門望族的壓榨所帶來的被剝削感,當這些社會矛盾從開國以後的幾十年內開始累積。

直到這個王朝的統治者無法壓製這些矛盾。

所以每一個王朝的初立都是比較清明的,底層百姓還能勉強活下去。

但是這些超過百年的王朝如果沒有通過對外戰爭的方式來增加社會財富和改變原來的固有階級的話,那麽基本上就可以宣告GG了。

而今天,一個俘虜,一個出身泰山郡的紈絝子弟敗家子卻揭開了這張醜陋的麵具,竟然膽大妄言的說要讓那些泥腿子民眾參與到朝廷政治中來,來瓜分那些世家大族已經吞了下去的利益和資源,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朝堂之上百官的心裏浮現的就一句話:臥槽泥馬的,你是江東大帝司馬睿派來搗亂的逗逼吧;明目張膽的虎口奪食啊!

朝廷百官彼此目光交流之下,從所有人眼中都能看出了一個共同的決定:這TM徐崢必須死,毋庸置疑的必須死,五馬分屍,大卸八塊的那種死,誰來都不好使的必死無疑的那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