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無影台(二)

應蘇頌的要求,鍾粟利用下午的時間,將《三字經》全文默寫了一遍。

“鍾先生這《三字經》果然是一篇開蒙典範啊,這份大禮老夫收下了。老夫到揚州後,必當讓它刊行於世。”

“能入蘇相的法眼,小子真是惶恐萬分。”

蘇頌擺了擺手,看完一遍,又回頭細細品味了一番。

鍾粟可不擔心蘇頌會對他侵權,他了解蘇頌的人品,再說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能借助蘇頌廣為傳揚可是大大的好事。

這一天,鍾粟一直陪著蘇頌談天說地。

對於蘇頌的了解,鍾粟僅限於後世一些書本的介紹,隻能算是隻言片語。

但坐在一起麵對麵聊天,這種完全是不一樣的,老頭非常和藹,根本看不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範兒。

不過鍾粟覺得,這種人肯定不是一個麵貌,如果麵臨軍國大事,肯定是另一個樣子。

小芳子他們在進行製茶的各項準備工作,到了第二天,兩撥人就會朝不同的地方出發。

小雷子畢竟是個小孩子,喜歡湊熱鬧,他其實很想跟著鍾粟一起去。

但畢竟不是去玩,鍾粟最後決定讓他留在的寺中,和幾個小沙彌玩耍。

出發時,鍾粟發現,蘇頌雖然已經卸去了宰相職位,但配置依然高大上,一輛兩匹馬拉的豪車,四名隨行人員也是每人騎一匹高頭大馬。

鍾粟本來就不會騎馬,蘇頌也熱情要求,他便蹭上了蘇頌的馬車,這樣還可以繼續聊天。

這種類型的馬車空間還不錯,額定乘員三到四人,鍾粟坐進去,裏麵剩餘空間還不少。

蘇頌雖然不是個生活奢靡的人,但裏麵照樣配置了烹茶用具,兩人還可以一邊喝茶一邊趕路。

厚實的坐墊部分抵消了路麵的顛簸,雖然跟後世的小轎車沒法比,但在大宋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比起鍾粟的驢車要好了不少。

其實按照路程,鍾粟他們的路程要長不少,但畢竟裝備精良,反倒沒有慢多少。

中午時分,鍾粟幾個人已經抵達“無影台”,幾個人準備先找一處陰涼的地方,歇一會兒,吃點東西。

“無影台”鍾粟在後世沒有去過,隻是從圖片上知道大概的形貌,至於作用功能,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它的主體部分其實就是一根石柱,也就是“表”,下麵還有一道石台,也就是“圭”。

“鍾先生,你可知此物名叫‘無影台’為何意?”蘇頌笑眯眯地說道,鍾粟知道這老家夥還帶點考自己的意思。

“名曰‘無影台’,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越近夏至,影長越短,夏至時無影,此後影子從無到有,漸次加長,冬至當日達到最長。

各個節氣自然對應不同影長。所謂‘立竿見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鍾先生果然是學問淵博,未見此物已是了然於胸啊。”

“此物製作,曆盡歲月,需不辭辛勞,日複一日測出日影,絕不間斷,才能窺得天道運行,實乃前人大智慧,小子也就隻知一二。”

鍾粟侃侃而談,蘇頌聽得連連點頭,是否是紙上談兵,蘇頌已經了然於胸。

鍾粟也不想繼續說下去,畢竟它的出現,最初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農業耕作,但到後來,功能也有所擴展,那些細節,鍾粟就沒把握說清楚。

“鍾先生有此造詣已是非常難得,令老夫汗顏無地,無飽學之功,怎能一眼窺破玄機,天下之人如鍾先生這般,恐怕不多啊。”

“小子並非一眼窺破,實屬師傅教導有方,師傅曾試製此物大概形狀,小子算是二次見到了。”

“原來如此啊,再跟你談個私事,老朽雖外放揚州,鍾先生如有功名之心,老朽舉薦一二也不是不可。”

鍾粟知道,這已經是紅果果地暗示了,自己隻要按部就班,老家夥就是自己最大的外掛。

“蘇相栽培之心小子銘感五內,但小子身世不明,尚未有考取功名的打算,目前隻想蒙館度日。”

鍾粟覺得,現在未必是最好的時候,自己對大宋科考細則並不了解,現在也不急於求功名。

“鍾先生一看便知有雲霓之誌,老夫為相多年,門生故吏遍布廟堂草野,今後隻要有什麽需要盡快開口,老夫定當盡力玉成。”

“小子先行謝過蘇相,等到查明身世來曆,小子必定會登門向蘇相請教。”

兩人再次探討了一番,蘇頌便開始專心研究,鍾粟也沒閑著,隨時幫助研磨拿紙張,幫助記錄。

黃昏時分,蘇頌將“無影台”相關資料整理完畢,天色已晚,山道難行,幾個人就來到附近一處山民家中借宿,準備第二天再趕回去。

﹡﹡﹡﹡﹡﹡﹡﹡

小芳子幾個人按照鍾粟的安排,這次多采摘了一些金銀花,畢竟茶葉已經偏老,隻能提高金銀花的比例,用茶香彌補老茶的不足。

其實能不能這樣做,鍾粟也沒有把握,這隻是他的猜測,但在大宋,這種衝泡茶本來就是稀罕之物,也沒什麽標準,不必拘泥太多。

澄定方丈也是一個好茶的人,寺內的禪茶也是一絕,其實完全不亞於少林禪茶。

因為這個原因,法王寺的製茶設備非常齊全,而且還有專業的茶僧,可以說要槍有槍,要炮有炮。

小芳子、順子和張愣子的製茶基本是在澄定方丈的觀摩下進行,大宋的“吃茶”鍾粟雖然不感冒,但製茶的工藝還是大體相通的。

澄定方丈是製茶的老手,小芳子他們代表的新的加工工藝,這次製茶就在互相交流中完成。

等到鍾粟趕回來的時候,第二批金銀花茶已經問世,小芳子留了一部分,讓澄定方丈製成了茶餅。

蘇頌又問起了鍾粟蒙館運動會的事情,鍾粟便將情況大概又介紹了一遍,蘇頌再次大感興趣,可惜蒙館現在恰好是農忙假期間,蘇頌暫時沒有機會親眼看到。

蘇頌完成了對“無影台”的記錄,在嵩山的心願也算是了卻了,便準備啟程趕赴揚州任上。

鍾粟也算是一舉兩得,不但完成了製茶,還結識了蘇頌這麽一個大牛級別的人物。

鍾粟和澄定方丈約定,第二年清明之前一起要好好製一次新茶。

鍾粟也決定了,這次回到王廟村,正好趁著閑暇,冒菜必須繼續擴大影響,估計經過這一段時間,進入登封城的計劃會更進一步。

到時候有李員外資助,在登封城開出一家小店應該不存在問題,至於是不是要單獨開一家茶樓,鍾粟還沒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