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無影台(一)

“鍾先生,你是不是想問老夫為何來法王寺是吧?老夫猜的對不對?”蘇頌自己說了。

“蘇相爺說得一點兒都不錯,小子正是想問此事,相爺是否方便見告。”鍾粟笑嘻嘻地問道。

“實不相瞞,老夫生平除了醫藥、文章,還嗜好天文地理,嵩山之上有一座周公測景台,老夫一直心向往之,但卻因公務繁忙,一直無緣一見。此次前往揚州赴任,正好借此機會前來一觀,以解平生之憾。”

蘇頌笑著說道。

“蘇相爺不但精於為政為民之道,同時涉獵極廣,小子也略有耳聞。那周公測景台小子也聽過,又名‘無影台’、‘八尺表’,由針盤尺等組成,可定時辰節氣,相傳為周公姬旦所製,後經前朝唐高僧一行和尚以石料更換,傳至今日。小子說的是否有錯?”

鍾粟沒去過嵩山,但對“無影台”的情況還是了解一些,這無影台跟現代儀器自然無法相提並論,但在古代的確是一項重大的發明,至少在那個時代對於其他國家就是高度的文明。

“鍾先生果然博聞,居然對‘無影台’也如此了解,老夫佩服啊。”

蘇頌是真的很吃驚,在大宋,畢竟天文地理這方麵的學問還是非常小眾的,以此為愛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小子也隻是聽師傅說起過,也就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鍾先生如此博學,想必貴師尊必定學究天人,可惜不能當麵請教,實在遺憾之至。不知小先生能否陪老朽無影台一行?”

蘇頌滿懷期望地問道。

“小子蒙館已經散學,對嵩山風物仰慕已久,不如和蘇相爺一道去看看。”鍾粟愉快地答應著。

一番長談後,鍾粟回到了寮房。

他剛一進門,小芳子幾個人就圍了上來,張愣子更是在他身上看了個遍,直到確定所有部位完好,沒缺胳膊沒缺腿,才放鬆了警惕。

“你們這都是怎麽了,至於這麽大驚小怪嗎?”

“鍾大哥,看那個什麽卞剛是個練家子,我們不是怕你會吃虧嘛。”張愣子說道。

“我一沒觸犯大宋律例,二沒破壞江湖規矩,他能拿我怎麽樣?”

“我們這不是擔心你嘛,小芳子姐姐都快急哭了。”張愣子說完看了小芳子一眼,然後又趕緊縮回身子。

“我如果真有事,你們也不會好端端地在這裏的。”

“說得也是,鍾大哥,這些人都是誰,他們到底想幹什麽?”

“也沒什麽,是一個致仕還鄉的官員,恰好也是澄定方丈的朋友,聽說了我教給孩子們的《三字經》,非常感興趣,所以想跟我聊聊。”

鍾粟不想說出蘇頌的身份,畢竟他是堂堂前宰相,既然選擇便衣出行,自然是不想大張旗鼓,不想弄得沸沸揚揚。

再說,安全問題也是要考慮的,身邊的卞剛應該就是他的一號保鏢。

還有就是,這個實情如果說出來,會讓小芳子他們不安的,這麽大的朝廷官員,他們根本就沒見過。

“一個致仕還鄉的官員就擺這麽大譜,先生是他想留就留的嗎?說不定再過幾年,先生高中狀元,比這老頭威風十倍百倍。”

張愣子憤憤地說道。

“不要胡說,你懂什麽,先生的《三字經》被這官員看中了,這是好事,不懂就不要亂說。”

順子打斷了張愣子的話,他最看不慣張愣子亂說,這張愣子說話不帶把門兒的,容易出事。

“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回去了。”小芳子還是有些擔心,同時還在惦記采摘金銀花的事情。

“不著急,我明天要隨老先生去一趟‘無影台’,你們幾個可以先去采摘金銀花,然後直接回到寺裏製茶。”

“無影台?那地方有啥好玩的,老頭想去還要拉上先生,有點過分了吧?”張愣子嘟囔著。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至於寺裏這邊,我已經和澄定方丈說好了,製茶所需的爐灶鐵鍋這些,都會準備齊備,你們盡管使用就行了。”鍾粟知道張愣子也是有口無心,也不理睬,又交代了兩句。

“想想這樣也不錯,法王寺距采摘金銀花的地方也就十幾裏路,茶葉製好後,還不占地方,何況這裏還有吃有喝,多美氣啊!”張愣子又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張愣子,好話都讓你一個人說盡了。”小芳子說完吃吃地笑到。

“你們放心,這裏的炒茶鍋灶比我們的要好很多,澄定方丈也是愛茶的人,順子和張愣子你們先去看看,如果還缺什麽,寺裏會想辦法解決。”

製茶的方法,小芳子已經掌握了,既然有炒茶鍋灶,一切都沒問題了。

順子和張愣子立刻走出門去,一個小沙彌早已在門口等候。

鍾粟和澄定方丈、蘇頌把一切都商量好了,他和蘇頌一起去“無影台”,小芳子幾個同時啟程采摘金銀花,然後回寺製茶。

“無影台”相傳為周公做製,究竟是也不是,後世已經無法考證,鍾粟總覺得這個還真不好說,也有可能是後人的手筆,隻是假借了周公之名。

後來又有僧一行換木為石的說法,鍾粟覺得說不定就是僧一行原創,隻是出家人功利之心淡泊,不想張揚。

也許原來的地方也有一些簡單的痕跡,但跟後來的樣子一定天差地別。

鍾粟沒見過“無影台”,但他見過故宮博物院中的日晷,其實大致原理基本相同。

不過“無影台”的配置更加豐富,至於怎麽看怎麽用,鍾粟處於理論水平,並沒有什麽把握。

蘇頌作為一名大宋研究天文的專業人士,不去看看“無影台”還真有些說不過去。

但蘇頌現在已經七十三歲高齡,這個年齡還要親自去一線勘察搞科研,而且純屬個人愛好,沒有任何科研經費,鍾粟內心還是非常感動的。

他覺得蘇頌的行為跟後世某些騙取科研經費的家夥相比,這些家夥拉出去喂八回狗都不足以解恨,人跟人的差距怎麽會這麽大呢?

最可惜的是,中國古代這些興趣愛好始終沒有上升為國家戰略,沒有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否則在後世,也不會被美帝列強卡住脖子。

其實將中國古代的任何一項自然科學成就拿出來,都要比世界其他國家早很多,可是這些成就都沒有市場化、商業化的機會,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淪為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