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年發展規劃

趙青山走了,趙老漢倒沒有方才表現出來的痛心疾首了。

因為對老趙家來說,置辦冬衣其實不算浪費……大郎穿了二郎穿,二郎穿了三郎穿,三郎穿了四郎穿,四郎穿了五郎穿,五郎穿了六郎穿……

六郎穿了,七郎不穿。

七郎是老幺,俗話說“大心肝,小寶貝,中間夾著個打死胚”,做幺兒總是有優待的,七郎就不用撿哥哥們的舊衣服。

此時,在後院忙活的周氏和張氏妯娌也回來了,一齊圍著七郎買的東西,嘖嘖稱歎。

“這麽好的皮子……我還是剛嫁過來的時候,你奶奶給了一塊狗皮褥子,後來磨得毛都沒了,也不暖了。”周氏感歎。

趙老漢摸了摸鼻子……這是他沒能耐讓老妻過好日子,但是他生了個有本事的兒子,歸根結底還是他的種子好!

“娘,狗皮給你和爹做大衣!”七郎把狗皮推給娘,又分布和蠶絲:“這些給娘和三個嫂嫂做冬衣!”

趙家自己也紡麻布,但除去交稅的,並不夠一家人穿用。

張氏摸著鬆軟的蠶絲,樂嗬嗬地說:“好!嫂子受你孝敬了,這些可以給阿仁和阿琴做一身襖子了。”

孫氏和林氏沒想到七郎還給他們帶禮物,也是喜出望外,喊著阿義、阿棋給幺叔道謝。

七郎豪氣地說:“不用客氣啦,我們是一家人!等我掙了大錢,過年的時候給家裏每個人做一身新衣,哥哥們都有!”

周氏含嗔帶笑,點了點七郎的鼻尖:“你啊!真是一點都存不住錢!”

七郎笑嗬嗬地躲著周氏的手,看著嫂子和侄子侄女喜氣洋洋的抱著布,覺得這錢花得很值!

他是大人啦,能養家啦~~

“也不僅我掙錢呢,四哥也出息了,他幫東家說成了一樁大買賣,東家賞了他二百文。狗蛋哥都羨慕四哥呢!”七郎又分享了一個好消息。

二百文啊!差不多三隻大公雞了!

四郎出去幾天就養大了三隻大公雞?

這下就連五郎和六郎都羨慕了,紛紛說:“早知道我也去牛馬行做事,比替董家搬磚強多了。”

七郎撓了撓頭,客觀地說:“四哥也很辛苦,我看他肩膀和手肘的地方都磨破了,身上一股牛糞味。”

伺候牲畜,那可是真正的髒活累活。

平心而論,趙四郎盡管總是夢想一夜暴富,也的確是個吃苦耐勞的少年。

趙老漢說:“你告訴他錢不能亂花,要留著蓋房子和娶媳婦了嗎?”

“說了!”七郎連連點頭。

周氏無奈地說:“你啊!孩子在外麵,手裏總得有些應急的錢,你老惦記著!”

趙老漢尷尬地解釋:“我不是刻薄四郎,他也是我親生的。隻是別看他成丁了,還沒七郎懂事呢。他在外麵,我總怕他惹事。手裏沒錢,又還安全些。”

接著,又問起七郎賣糖的經過……主要是打探七郎手裏還有沒有錢。

七郎年紀小,私房錢當然要他保管才安全,不然天天這樣孝敬父母,他感動得受不了啊!

七郎正想炫耀自己的戰績呢,看到全家人都圍著自己,站在矮榻上活靈活現地描述他賣糖給縣令夫人的事。

“師姐說縣令出身蘭陵蕭氏,縣令夫人是清河崔氏,都是很了不起的大士族。既然有錢,那就要賣給他家,這就叫劫富濟貧!”七郎自有一套道理。

趙家人的關注重點卻不是縣令夫人姓什麽……姓蕭姓崔很了不起嗎?他們姓趙的也很了不起的。

一般的人,還不配姓趙呢!

“所以說,你又分到了三十五貫?”

趙老漢說著,目光上下掃著七郎,琢磨著七郎的錢藏在哪裏。

三十五貫!這是三十五貫!

不僅夠把新院子蓋得齊齊整整的,還能打一套家具,布置得妥妥當當,那就是村裏除劉家以外獨一份了!

不得了,祖墳裏冒青煙了!

趙大郎兄弟麵麵相覷,既不敢置信,又覺得自慚形穢……老爹總說他們的年紀活到了狗身上,還真是冤枉了狗啊!

七郎捂著胸口,警惕地說:“爹,這筆錢我已經想好用途啦!剛才我說了,棉花的保暖不比蠶絲差,紡出來的上等棉緞,比絲綢還好!師姐家就種過棉花,我這錢是要跟她買種子的,等我們家種了棉花,就是益州獨一份,我們家就發財了!”

他說得頭頭是道的,但趙老漢卻沒什麽信心。

“這棉花,我們這裏也沒有人種過,真的能種好嗎?種不好,就是浪費了一季的地;我們家也不會紡棉布,種出來的棉花能賣得出去嗎?”

趙大郎也說:“七郎,你不要想一出做一出的,你現在能做白糖賣已經很好了。”

七郎認真地說:“做白糖的原料黑糖是天竺運來的,也是有限的,且還要依賴他人。若是別人不賣黑糖給我們了呢?就是我們自己種甘蔗,同樣要占地。況且我們還不會煉糖。但我們現在沒有門路去天竺尋煉糖的方法,而棉花,董家就有啊!”

趙大郎等人沒想到七郎小小的人兒目光那麽長遠,一時都愣住了。

他們沒想過掙長久的錢啊,隻要掙個一百八十貫的,就是一輩子都想不到的錢了!

最後還是周氏吞了吞口水,撫著胸口說:“我們七郎真是要做大事的人,就聽七郎的。”

趙老漢和趙大郎一齊點頭,這個家就要靠七郎了!

孫氏和林氏雖有意見……覺得七郎想得太遠、不切實際,不是莊稼人的作風,但在其他人都同意的情況下,還是不敢說什麽。

張氏和她們一起抱著東西回房,感歎地說:“要是一年前,我可做夢都想不到我能穿蠶絲做裏子的冬衣。告訴別人七郎小小年紀能掙那麽錢,誰信呢?我看啊,七郎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孫氏和林氏看了看懷裏的東西,也點了點頭。

分了東西,一家人又分工合作,做飯、劈柴、挑水……

趙老漢帶著阿仁、阿義、阿琴過去旁邊的新宅地割雜草、清理石塊和雜物,七郎則拿起紙筆,認認真真地寫下“五年發展綱要”。

才剛寫了個標題,又覺得五年太長,他這輩子才活了六歲。

又改成“三年發展規劃”……

三年還是長了點,最後變成“一年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