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春耕大典,小人物大英雄

當曹化淳在南京掀起一場血雨腥風時,李存明正在舉行春耕大典,親自下地勞作。他腦海裏的係統提示音響個不停,不斷提醒獲得南京官員們的負麵情緒值。

“曹化淳真是一條惡狗啊,殺紅眼啦!殺得好,殺得妙,殺得東林黨人哇哇叫!”李存明微笑著暗想。

每年的春耕大典,皇上要到郊外田地裏試犁,給農人們作出表率。還要宰殺豬羊放到高高的柴堆上燒烤,讓香味飄到上天供神明享用,這叫作“燎祭”。

寧陵縣西城門外河灣處一片田野裏,此時好不鬧熱。

農民們人擠人聚在一起,人山人海,目光齊刷刷看向在地裏耕種的皇帝。兩大堆熊熊烈火燃燒著,豬羊被烤得金燦燦,香味衝天。

袁妃、長平公主和陳圓圓,也出席了此次大典。

一旁還有許多樂手,吹笙打鼓,氣氛歡快祥和。

皇上扶著犁,跟在一頭身披黃綢的水牛後麵,水牛由蔣德璟牽引著,君臣二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泥土被犁頭翻起來,散發出特有的清香。

李存明扭頭朝袁妃等人喊道:“你們也到地裏來,體會一下耕種的滋味,好明白農民的辛苦。”

袁妃和長平公主二話不說,來到地裏。陳圓圓卻扭扭捏捏站著不動,嘀咕道:“耕種是農民的本分,我又不是農民……”

李存明皺眉道:“陳圓圓,你跟士大夫們來往多了,沾染了太多臭毛病!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吃著農民種出的糧食,還看不起農民,你比朕還尊貴嗎?”

“我……我不是這個意思!”陳圓圓急忙走了過來。

從地頭犁到地尾,李存明道:“可以了,隻是個形式而已。”

招呼著蔣德璟等人走上田埂,蔣德璟等人平日裏養尊處優,早已累得氣喘兮兮。

“來,站到朕的身邊來。”李存明朝幾個預先挑選出來的農民代表道。

等這些人圍攏過來,李存明拿出一顆土豆和幾粒玉米,說道:“這是土豆,這是玉米,是西洋傳來的高產農作物。”

“種植土豆,需要將土豆剖成兩半,而後在剖口處抹上草木灰和熟糞,放在種窩裏,掩上土就行了。”

“玉米的種植,倒是簡單,直接將種子播撒下去即可。不過要注意,有一句話叫作‘稻宜稀,麥宜稠,高粱地裏臥下牛’,玉米長大成株後,比高粱還要粗壯茂密,所以一個窩子裏隻能有一棵玉米苗,且苗與苗之間要留下足夠的間距。”

李存明一邊說,一邊耐心地做示範。

農人們聽得呆了,倒不是因為難以理解,而是想不到皇上竟然如此熟知農事,莫非皇上也在宮裏種地嗎?

一個老農裂開嘴,露出滿口黃牙嘖嘖讚歎道:“皇上,你咋懂那麽多?”

李存明笑道:“朕隻是略懂皮毛,術業有專攻,在種地方麵,你們才是我的老師!”

“我的天,俺們怎敢當皇上的老師?”老農一臉惶恐,搖頭擺手。

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道:“怎麽種植土豆、玉米,俺是看明白了。可俺想問,西洋是什麽地方?”

“西洋距離我們大明很遠很遠,在世界的另一頭。”李存明道。

“那俺以後可以到西洋種地嗎?”漢子問道。

李存明哈哈大笑:“當然可以,隻要咱們大明朝當官的勤於國事,當兵的奮勇殺敵,當匠人的努力做活,當農民的辛勤勞作,總有一天,大明的疆域就會囊括西洋!”

而後眨著眼睛,跟漢子開了個玩笑:“西洋的女人可不錯喔,漂亮誘人得很!”

農人們哄然大笑,漢子道:“女人無所謂,俺就是想多有些土地。”

陳圓圓撇了撇嘴,暗罵皇上不正經,一個當皇帝的滿嘴葷話,果然是昏君。可她又有些矛盾,皇上毫無架子與農民們相處,不就是與民同樂嗎?

正跟農人們相談甚歡,鞏永固帶著齊大壯匆匆而來。齊大壯悲戚道:“皇上,家父去世了,他臨終前寫了一份奏折,讓我交給您。”

“什麽?”李存明叫道,接過奏折看了,眼眶紅了。

“齊大使本就抱病在身,這段日子為了多製造陶瓷雷,沒日沒夜苦幹,他是累死的!齊大使臨死前仍舊心係大明朝,給朕推薦人才……朕深感痛惜,心裏萬分悲慟!”

“皇上,請節哀!家父臨死前說了,皇上親自給他端過水,又屈尊降貴請教問題,這是莫大的榮光,這輩子沒白活!”齊大壯反倒安慰起皇上來。

李存明歎息良久,下令道:“蔣德璟,你帶著相關人員繼續完善墾荒事宜。鞏永固,去通知周遇吉和劉文炳,召集所有將士和城中匠人們到校場去,朕有話要說。”

……

寧陵隻是個小縣城,校場不大。上萬將士和幾千匠人們聚在此處,摩肩接踵,幾乎沒了空隙。

在周遇吉等人的陪同下,李存明身穿朝服,頭戴冠冕,腰掛七星寶劍,隆重走向簡易的點將台。

從點將台看下去,見校場簡陋,李存明暗想:“寧陵太小了,支撐不起我的雄心壯誌!”

隨即回過神,清了清嗓子,莊嚴肅穆道:“將士們,工匠們,咱們打贏了寧陵保衛戰,你們功勞很大。朕早就想來看一看諸位了,無奈國事繁雜,一直拖延至今。”

“朕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如何說起。朕隻能說,朕記得你們的勇敢無畏,記得你們的公而忘我,記得活捉了李過卻至今還奄奄一息的王義,記得帶病勞作最終累死的齊天明……”

李存明情緒激動,拔出寶劍道:“也許你們都認為自己是小人物,苦苦在亂世中掙紮求活的小人物。可朕要告訴你們,小人物也能當大英雄,你們都是我大明朝的好兒郎,是我大明朝的英雄!”

“萬歲,萬歲!”校場上喊聲如雷。

“朕宣布,自即日起,士卒們的餉銀提高到每個月二兩銀子,匠人們的待遇也是如此,並且廢除衛所、匠籍製度。”

此言一出,校場上陷入了沉寂。隨即山呼“萬歲”,跪下去咚咚咚磕頭謝恩。

明朝士卒和匠人待遇差得令人發指,一個當兵的一年餉銀不到八兩銀子,還要隨時麵臨著上官的克扣和拖欠,所以士氣不高。

匠人們也是如此,待遇差,自然失去了積極性和創造力,荒廢了許多技術不說,製造出的武器參差不齊。

一個月二兩的餉銀,算下來竟比以前足足高了三倍,他們如何不激動?

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衛所、匠籍製度的廢除,這比給多少銀子還來得實惠,這個舉措實實在在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朱元璋是個好皇帝,為了天下子民操碎了心。但壞就壞在,他操心操過了頭。

開國定下衛所、匠籍製度,是為了解決軍餉問題,為了老百姓們有固定的職業,不至於失去飯碗。

可朱元璋不懂,一個有活力的國家,不能把老百姓牢牢釘死在一個地方,而是要讓人口流動起來,讓階層流動起來。

後來的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衛所製度讓下層士卒淪落為高級軍官的奴隸,大片大片的軍中土地也被高級軍官們中飽私囊,壓根養不活士兵們。

而匠籍製度則讓匠人們苦不堪言,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匠人的後代隻能當匠人,斷了出人頭地的希望,拿著微薄的薪資窮困潦倒一輩子。

皇上的旨意,不啻於救命稻草啊!

“朕向爾等保證,有功者賞功,絕不吝嗇;有過者罰過,絕不枉法!”

李存明繼續道:“追封齊天明為工部右侍郎,厚葬。齊大壯,提升你為工部員外郎,接管軍器局。”

“皇上,小民不想當工部員外郎,也不熟悉軍器局事務,您還是讓我參軍吧。”齊大壯道。

李存明道:“罷了,既然如此,朕另擇賢能之人。你參軍也不錯,熟悉熱氣球的操作,等以後製造出許多熱氣球來,朕成立一支空軍,你就當朕的飛將軍吧。”

“臣謝恩!”齊大壯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