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三年之約

崇禎元年八月二十二日。

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大軍裹挾著俘獲的明臣權貴以及京師百姓共計三萬人為質,在明軍的“護送”下踏上了出關之路。

同時,作為“賠罪”,皇太極特命信使手持自己的親筆書信先行趕赴沈陽傳達汗命,令留守沈陽的阿敏、德格類火速籌集貂皮三千張、人參五千斤,務必在皇太極回師沈陽之前盡數運往寧遠交付明軍,以示賠罪“誠意”。

要是按照當下的市價估算,這些物件合起來差不多也就是十萬兩白銀露頭的樣子。

遼東人參屬於緊俏貨,價格也不菲。

嘉靖年間,一斤人參市值不過白銀一錢五分;到了萬曆年間人參的價格已經變成了三兩白銀一斤;而現如今隨著上黨參業的沒落,市麵上銷售的大多都是遼東參,人參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已經達到了十六兩白銀一斤的高價。

而遼東的貂皮也是頗受歡迎的奢侈品,一張貂皮差不多可以換一頭耕牛(約七至八兩白銀),要是加工成成品貂皮大衣出售的話,一件成衣隨隨便便也能賣個幾百兩銀子。

總共算下來,拿價值十萬兩白銀的東西作為“戰爭賠款”,多少還是有些過於寒酸了。

但考慮到如今金國內部本身就財政吃緊還鬧著饑荒的現狀,他們能夠拿出這些“賠償”已經算是相當有“誠意”的舉動了。

除此之外,兩國還正式遞交國書達成了一個約定。

以三年為期,即日起雙方將正式進入休戰狀態。

就保持著當下的格局,維係遼邊三年安寧之景。

三年之後是戰是和,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

據統計:整個戊辰之變中,建奴一方共計折損了三萬餘兵力,貝勒多鐸以及十幾位驍勇悍將戰死,大貝勒代善也在進攻承天門的戰事中身負重傷。

此戰,表麵上來看是皇太極率領八旗大軍成功攻破了北京城並一度將大明天子逼到了絕地。

這對整個大明王朝而言絕對是奇恥大辱。

如果隻是站在這個角度上而言,皇太極一方可謂是風光無限、戰功卓著。

但是,整體而言的話,最後依靠範文程敏銳的覺察力當機立斷以京師百姓生死為籌碼方才僥幸脫身的皇太極所部,實則並沒有討到什麽便宜。

而且,他們回到沈陽後,等待他們的還將是一係列的煩心事。

皇太極此次如此大費周章的率軍潛越入關、直逼京師除了為自己建立軍功之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劫掠錢糧,用以緩解金國現如今的財政危機和饑荒。

但現在,他們手頭上的戰利品能夠支撐他們安然回到沈陽就算不錯了。

也就是說,這一趟他們出來等於是劫了個“寂寞”!

除了來了個北京入城“一日遊”之外,其他好處一概沒撈著。

不僅如此,他們還損兵折將,差點被盡數團滅。

沒能把錢糧帶回來,卻還損失了三萬多兵馬,這讓他們此次攻破京師的壯舉變得索然無味。

至少,對於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金國而言,此事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雖然是借此羞辱了明廷,可他們依舊要麵對缺錢少糧的困局。

而這些事情,便都壓在了金國之主皇太極的身上。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回到沈陽之後即刻行集權之事。

他必須改變金國現如今的共治局麵。

他必須要成為一個實至名歸的金國之主。

也隻有這樣,他才能全力放開手腳幫助金國度過眼前的難關,並逐步壯大金國國力。

當日,範文程已將大明天子對皇太極的話進行了轉述。

他知道,經此一事之後,自己與大明天子的這個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且斷無調和之可能。

所謂的這個三年停戰之約,準確而言應該是一個定於三年之後的戰局。

這三年之中,雙方各自積蓄力量發展國力。

三年後,兩國必有一場生死大戰。

而且,不出意料的話,大明天子會用禦駕親征的方式來一雪前恥!

故此,留給皇太極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他必須要在三年的時間裏使金國脫胎換骨邁上一個新台階。

屆時,他才有足夠的資本來麵對準備了三年之久的大明複仇之師。

也正因為這些,皇太極並沒有因為多鐸的戰死和大貝勒代善的負傷而感到惋惜。

因為他知道,這些個手握大權的八旗貝勒把命留在這,對他回到沈陽後即將進行的集權改革倒是非常有利的。

那樣的話,他推動集權改革的時候也就會方便很多。